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齐人也,盗()(2)齐人固盗乎()
(3)水土也()(4)公之,喟然叹曰()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25 09:5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晏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过 ②而后
③鲍叔终善之     ④小白立为桓公
【小题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同类题3

根据《曹刿论战》,请完成下列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案件)
B.又何焉(参与)
C.弗敢也(虚报)
D.克(既然)
【小题2】下面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曹刿问:“你凭借什么作战?”)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打这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C.公与之乘,站于长勺。(鲁庄公与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作战。)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第一段属于详写,是为了紧扣题目的“论战”。
B.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体现了曹刿的“民本”思想。
C.“将鼓”“将驰表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而“未可”“可矣”表现出曹刿沉着从容和善 于把握时机。这种对比描写,意在突出刻画曹刿的形象。
D.鲁庄公一向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从两个方面表现出鲁 庄公的不“鄙”:把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礼贤下士,善于纳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钱金玉舍生取义》)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衅(xìn):此指战祸。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泣陈:边哭边说。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2)所欲有于生者  
(3)至吴淞
(4)曾不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B.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C.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D.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小题4】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内容,请你谈谈对“义”的认识,并说说人应该如何去追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