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齐人也,盗()(2)齐人固盗乎()
(3)水土也()(4)公之,喟然叹曰()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25 09:5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明朱国桢《藩国名臣》)

(注释)①藁gǎo  ②埒liè:等同。  ③矱yuē:尺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记数千言_______
(2)赵先生居其下_______
(3)获有所闻_______
(4)其欣悦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埒/每假借于藏书家(《送东阳马生序》)
B.讲说甚详恳/以君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C.身先之/不物喜(《岳阳楼记》)
D.门人弟子填室/问姓氏(《湖心亭看雪》)
【小题3】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诸 子 一 望 见 即 凛 然 皆 折 节 受 学 守 规。
【小题4】翻译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小题5】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学生,赵准“为讲说甚详恳”,“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以身先之”。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会:
(2)以数谏故数:
(3)楚人怜之怜:
(4)所罾鱼腹中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小题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
【小题4】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⑧骚文:《离骚》一类的文体。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之  
⑷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奇待宗元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 写情叙事,动必
B.记之而去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D.蕴骚人郁悼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小题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非常有名,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胸襟气度寄托在山水之中,读者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他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乙)文内容,理解分析(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听到悦耳的水声,他“心乐之”;看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潭中游鱼,他感觉“似与游者相乐”;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柳宗元久谪远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小题5】这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慧眼。请你结合(甲)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发现美”的过程,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链接材料)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选自《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举:全部。②熙熙然:欢乐的样子。③回巧:指山水环绕回旋,好像在表演它的奇技。④献技:指浮云鸟兽漂浮嬉游,好像在表演它的技艺。⑤效:呈献。

同类题4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将军宜枉驾
③欲大义于天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2】翻译下列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类题5

古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拨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道(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加冠
(2)其欣悦
(3)尤属文
(4)生徒
【小题2】对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B.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C.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D.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密于灰中藏火
B.之:益慕圣贤之道/禁之不能止
C.以:无从致书以观/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D.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由是声誉甚盛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小题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宋濂借书读,乙文祖莹偷机会读,都以读书为乐,都表现出读书很勤奋。
B.甲文通过写宋濂“不敢稍逾约”,正面表现宋濂很守信用。
C.乙文通过写中书监高允赞叹,侧面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
D.从甲乙两文看,当时的教育都是私塾教育,都讲儒家经典,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小题6】我国古代勤奋读书的典故很多,请写出两个与勤奋读书典故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