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至(5)小题做4小题,(6)至(7)小题必做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
(5)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夏完淳在《别云间》中抒发了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无立锥之地的悲愤的诗句是:
 
(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何处无诗意?何处不醉人?“待到重阳日, ”,是孟浩然沉醉在诗意的田园;“造化钟神秀, ”,是杜甫陶醉在诗意的青山;“忽如一夜春风来, ”,是岑参心醉在诗意的塞外;“水是眼波横, ”,是王观迷醉在诗意的江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2-24 03:5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题。(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小题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第三段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此文与《醉翁亭记》同为作者被贬滁州时所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上下白 长烟空(《岳阳楼记》)
C.其风俗之美 益慕圣贤之(《送东阳马生序))
D.以与民共 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翁亭记》)
【小题2】下列对文段(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描写了天地广大,人之渺小,传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C.文中有关“崇祯五年十二月”及“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无限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愁。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不仅点出“痴”情人不止“我”个,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文情激荡,余味无穷。
【小题3】下列对文段(二)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4】把下面文段(一)(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小题5】从文段(二)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很有乐趣,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请写出四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    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    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岸芷兰()(2)春和明()
(3)以水沃面()(4)巴陵胜状()
(5)既长,知其世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小题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字词。
死于槽枥之间
之不以其道     
⑶食之不能尽其  
⑷卒然之而不惊   
【小题2】选出与“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执策而临
B.必有过人
C.无丝竹乱耳
D.孔子云:何陋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乙文中,作者认为“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小题5】苏轼认为真正的豪杰之士是能忍的。如果你是苏轼,有一天见到了几百年前的郁郁不得志的韩愈,请你劝说韩愈,劝说他放开心胸吧。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