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 学而不思则
【小题2】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3】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2分)
 
 
【小题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2分)
 
 
【小题5】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2分)
 
 
【小题6】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24 10:4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
(小题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三省吾身()曲肱而枕()一箪食()
(小题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说:  愠:  罔:  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小题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小题6)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小题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小题8)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