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持沃灌   汤:热水
B.白玉之环 腰:腰间
C.无冻之患矣 馁:饥饿
D.生以乡人子余 谒:拜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中有足乐者 不物喜
B.有司业、博士之师   乡身死而不受
C.言和色夷   杂然前陈者
D.日有廪稍供 此庸夫怒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宋濂全集》,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选文第①段中,作者从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两个方面写出了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C.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D.本文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告诉马生唯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10: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小题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都护铁衣冷难(_______)
(2)右备容(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军置酒归客/鸩止渴
B.箧曳展屣/忘恩
C.同舍生皆绮绣/泽后世
D.公卿之后/玉连珠
【小题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岑参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宋濂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文段内容将对联补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读书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又患无师名人与游(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______________)
(3)颐既(____________)
(4)河、洛之士翕然之(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小题3】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D.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小题4】两文都写到了天气的寒冷,但是它们的写作目的却不尽相同。
(甲)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小题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题2】解释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负箧屣(2)中有足乐者
(3)乃吞纸以实腹(4)成学士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嗜学,家贫无资。
【小题4】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援疑质理( ) ②礼愈至( )
③持汤沃灌( )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
【小题3】.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小题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小题5】.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B.但当涉猎 涉猎:涉及猎取
C.吴下阿蒙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D.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戴上帽子,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古人在称谓方面很讲究,有时同一种称谓就有很多说法,如“我”,在甲文中称“孤”,而乙文中则称“余”,这是由人物身份确定的。
B.甲乙两文都用“自身学习经历”来“现身说法”劝导其勤奋学习的。甲文孙权以“自以为大有所益”来劝吕蒙加强学习,乙文以宋濂借书求教、从师求学的事例来教导马生勤学。
C.甲乙两文劝学的目的不同。甲文中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使吕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乙文中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D.甲乙两文的写法不同。甲文主要用对话表现人物个性;乙文以生动形象地事件描写来感染马生,情真意切揭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