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小题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小题2】对“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以及后来的两汉、隋、唐、宋等多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其核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城市建设、文学艺术都产生于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最早发现的是黄河,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小题3】下面是对《黄河颂》的主旨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中雄奇的想象和现实的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
B.《黄河颂》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C.《黄河颂》歌唱了苦难与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的伟大坚强。
D.《黄河颂》描写出数千年来黄河的光荣历史,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不屈、顽强抗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7: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 “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吋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鷲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阅读选文,请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的正确排序写到第③段的横线上。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4)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小题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这句话除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句中的“约”与“几乎”这两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小题5】文中赵州桥四个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小题1】作者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小题2】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 ;
【小题3】“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
【小题4】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同类题4

请阅读下面这篇选自《故事会》回答问题。
99次生命的闪光
——讲述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
叶林生
今年,世界各地时有地震发生,灾难哪!说起地震带给人类的那种惊心动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最真切的感受。有这么一对夫妻,男的名叫志强,女的名叫红英,说起那年的唐山地震,那情景,他们还历历在目呢。
灾难降临的那天夜里,这夫妻俩住在人防招待所的一个地下室里。丈夫当过兵,以前也参加过抗震救灾,一阵地动山摇过后,丈夫从伤痛中醒过来,黑暗中,他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挣扎着摸索到妻子。妻子整个身子全被卡进了混凝土预制板的缝隙里,只露出头和一只左手,她伤得很重,在绝望地呻吟着,丈夫吃力地用双手扒动着妻子,但这时又是一阵余震,他又被死死地压到了预制板下。
丈夫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这时,他的大半个身子也已经不能动弹了,只有一条右胳膊能伸出去摸到妻子的手。妻子吃力地问他:“我们能出去吗?会有人来救我们吗?”丈夫打起精神安慰她,可他自己伤得也重,只感到神志越来越模糊,不知又过了多久,妻子的呻吟声越来越弱,她说:“我好累,我要睡了……”丈夫在混混沌沌中猛然一怔:不,不能啊!妻子要是这么睡过去,或许就再也不会醒来了!于是他强撑着用力摇晃着妻子的手,又不停地抓着她的手在地上揉搓着。忽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小小的东西,一摸,是一只小小的硬纸盒,再仔细一摸,里面装着一根根带圆头的小棒子,啊,是满满一盒火柴呀!他连忙摸出一根,一划,“嚓,”一片耀眼的亮光顿时照在两个人的面前!
妻子在黑咕隆咚的地下呆久了,这时立刻激动得喊了起来:“啊,有火柴了,有亮光了,不怕了!”但是一根火柴毕竟很快就燃尽了,眼前又是一片黑暗,妻子急了,对丈夫说:“你接着划,快,再划一根呀!”
丈夫沉默了一会,说:“一盒火柴只有100根呀,要是一根接一根地划,很快就会划完的,不如这样,我拿火柴盒,你拿火柴棒,你在我的手上捏3000下,就递一根给我划,一根燃完后你再捏3000下,就划第二根,这样慢慢地划,兴许没用完这99根火柴,救我们的人就来了……”丈夫是想用这种办法,来转移妻子的恐惧和绝望,给她希望。
听丈夫这么一说,妻子答应了,于是,她抓住丈夫的手一下一下地捏着,这样大约每隔二三十分钟,两个人的眼前就有一片亮光出现。
点完了第70根火柴,妻子在黑暗中慢慢松开了手:“怎么还没有人来救我们呀?”丈夫说:“别急呀,还有30根火柴没划过呀,或许……救我们的人就在划下一根火柴时到呢……”妻子吃力地说“我再也没力气捏你的手了……”丈夫抓起妻子的手说:“要不这样,我搭着你的手腕,你的脉搏跳动3000次我就划亮一根火柴,好吗?”妻子顺从地答应了。
就这样,妻子的脉搏在跳动,火柴也在一根一根地划着,第80根,81根,82根,83根……
就在他们划亮第99根火柴的时候,“咚”,“哗……”地层上面隐隐传来了响动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接着一片亮光一闪,他们俩终于被救援的人们发现了!
事后这对夫妻才知道,他们在地层深处整整被埋了七天八夜,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的极限,而同样被埋在里面的另外12个人,都已在两天之前相继死去……
(1)给加点字注音。
扒动(______) 动弹(______) 猛然一怔(______)摇晃(______)揉搓(______)
(2)用其中任意两个成语造句
惊心动魄   历历在目   地动山摇   混混沌沌   黑咕隆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