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行甚远 (_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______)
(3)一狼其中(______)    
(4)暇甚(______)
(5)屠自后断其(______)
(6)悟前狼假寐(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3】划分下面句子停顿,只限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小题4】在与狼的较量中,请结合材料分析屠夫的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5 02: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小题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剩骨   一狼得骨
B.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缀甚远   夫君子之
D.屠后断其股 狼苫中探爪入
【小题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同类题4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义猴之墓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圃:种植蔬莱瓜果的人。②适:女子出嫁。③掣(chè):牵引,拉。④揖(yī):拱手行礼。⑤勒:雕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______)
(2)屠自后断其(______)
(3)老者卒(______)
(4)姐之去(______)
【小题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划两处停顿)。
猴 揖 谢 之 仍 牢 守 故 宅 撷 果 自 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写出了狼和猴什么特点?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怎样?
(1)狼:______
(2)对狼的态度:________
(3)猴:______
(4)对猴的态度: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业:经营。比: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暇甚   
②狼亦
③其一坐于前
火所伤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1)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始 知 向 所 放 生 之 鳝 来 救 也。
【小题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又数刀毙
A.禽兽变诈几何哉B.久,目似瞑,意暇甚
C.悉纵于河D.而周有鳝行迹
【小题5】甲文屠夫杀狼,乙文婢女救鳝,一杀一救,两故事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