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7-02-15 06:0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从古至今,月球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
同类题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在黑夜里捕食
D.我们利用音色可以分辨电话里是谁在讲话
同类题3
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
同类题4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最终听觉在_________形成。口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技艺,从声音的特征来看,演员模仿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__________的特征。
同类题5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铜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教室内学生能更快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