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3.4
0.8
64.6
0
反应后质量/g
0
X
66.4
1.6
A.N物质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P、Q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02:5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镓酸锌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它的化学式为ZnGa
2
O
4
(或ZnO·Ga
2
O
3
)。镓酸锌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的激发下能发出很纯的蓝光。镓酸锌也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能将CO
2
高效转化为甲醇(CH
3
OH),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上述反应中镓酸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D.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激发下的镓酸锌是一种光源
同类题2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 、B 、c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如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__
同类题3
氢气是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很高。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能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从而获得氢气,且可重复使用。
(1)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用图中甲乙丙表示)
(2)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3)氢能源将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同类题4
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
2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
2
0.2克MnO
2
0.3克MnO
2
0.4克MnO
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
同类题5
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
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
2
的情况下反应
B.
向等质量的镁、铁中分别滴入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