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小明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
2
CO
3
; 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
2
CO
3
。猜想固体成分中有Na
2
CO
3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X是Ca(OH)
2
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明判断该实验还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CaCl
2
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6-03-09 06:30: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由Na
2
CO
3
和CaCO
3
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5%,则在以下六个量中:
①Na元素的质量分数,②Ca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Na
2
CO
3
的质量分数,⑤CaCO
3
的质量分数,⑥Na
2
CO
3
和CaCO
3
和的质量比。
能确定的是( )
A.都不能确定
B.只有③能确定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
同类题2
实验室中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
同类题3
超氧化钾(KO
2
)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化学方程式为:4KO
2
+2CO
2
=2K
2
CO
3
+3O
2
。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KO
2
也能与水分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碳酸钾为白色固体)。
(1)A 是制取 CO
2
的装置,应从下图 1~3 中选择_____
(2)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 。
(3)表明 D 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_____。
(4)在 A 中有 10.0 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 CO
2
全部被超氧化钾吸收,理论上 D 装置质量应减少 0.4 克,但实验上在实验后称量 D 装置,发现反应后其质量的变化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可能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A.生成的 CO
2
部分残留在 A、B、C 装置里未被 D 装置完全吸收
B.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
C.超氧化钾不足量
D.装置 B 中反应生成的 CO
2
也被 D 装置吸收
同类题4
镧(La)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
2
O
3
,La(OH)
3
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
3
、La(NO
3
)
3
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
3
的是( )
A.La(OH)
3
和HCl
B.La
2
O
3
和HCl
C.La和HCl
D.FeCl
3
和La(OH)
3
同类题5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C组成元素相同,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C的化学式为
____
(3)若A、B、C分别为CO
2
、Na
2
CO
3
溶液、CaCO
3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B→C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_____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