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铁丝氧气中燃烧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1)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待红磷完全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的具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9-12-16 11:1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小陈学习了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下图的左图,他觉得误差大,于是设计了如下图的右图的实验进行改进。图乙中烧杯上方固定好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产生大量的热,让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_cm处;
(2)对比图甲实验,小陈的设计在减小误差上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 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
2
S
4
)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
2
S
4
+O
2
+2H
2
O=8S↓+4NaOH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
2
S
4
)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
1
(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
2
。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h
1
/厘米
11.0
11.4
11.6
h
2
/厘米
8.7
9.1
9.2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
________
;
(2)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有哪些相同的原理
________
。(写出两点)
同类题3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
1
、K
2
,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
1
、K
2
.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
2
,如果观察到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同类题4
小明按上图甲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止水夹并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然后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
(1)图甲集气瓶内白磷燃烧一会儿后会慢慢熄灭,其原因是
。
(2)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发现质量将
(选填“减小”、“保持不变”或“增大”)。相比课本上的类似实验,小明这样做的好处是
。
同类题5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分离KNO
3
B.
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
C.
存储氢气和CaCl
2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空气
空气
空气组成的测定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