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汪国真在散文《我喜欢出发》中这样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为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阎肃作词)这样唱道:“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面三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作文 更新时间:2017-11-18 12: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
镜头:生活中一次次磨练,学习中一次次探索,辩论赛上一次次交锋,绿茵场上一次次拼搏,与师长、同学一次次心灵碰撞……于是,意志坚强了,知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青春精彩了……而那美丽的一幕幕就构成了你成长中的一块块绿地。
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三宝。第一宝是知耻之心,第二宝是敬畏之心,第三宝是自律之心。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对哲人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视剧86版《西游记》中的音乐都是经典,但其作者许镜清却一直默默无闻。他后半生唯一的梦想就是能举办一场个人作品音乐会,让自己的作品再一次打动观众。为了圆梦,老人用去了半生积蓄,不善交际的他到处筹集资金,但梦想依然遥远。最终他在众人的帮助下筹够了资金。于是几代人关于《西游记》的集体回忆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央,许镜清这个名字才被大众知晓。《朗读者》主持人董卿采访他时说:“许老师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似乎来得晚了一点……”许镜清说:“不晚,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馳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知识点
写作
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