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化合物根据导电性的不同,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其中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于是他以食盐、硝酸钾、蔗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为材料,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
物质
导电性 状态 | 食盐NaCl
| 硝酸钾KNO3
| 蔗糖C12H22O18
| 氢氧化钠NaOH
| 硫酸铜CuSO4
|
固态
| ×
| ×
| ×
| ×
| ×
|
熔化状态
| √
| √
| ×
| √
| √
|
水溶液
| √
| √
| ×
| √
| √
|
用“√”表示能导电,有“×”表示不能导电。

(1)由此实验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2)老师告诉小李同学,用上述装置实验,电解质溶液在导电的同时,在电极a、电极b上都会有新的物质生成。据此判断,这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___能的装置。电极a、b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
(3)查阅资料得知,电解质能导电,是由于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阴、阳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如氯化钠在水溶液里会产生能自由移动的Na
+和Cl
−,当闭合开关后,___离子会由b向a方向移动。
(4)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定量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好。据此判断,当闭合开关后,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持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灯泡的亮度会如何变化?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