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选一则,写一段评论文字,表达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②在特定情境下,人们会特别想向已经去世的亲人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想法。阴阳两隔后,翠翠对妈妈、江姐对丈夫、孙少平对田晓霞会倾诉什么呢?请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向逝去的亲人倾诉的话。要求:体现人物所处的情境,符合作品内容,有感染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小作文 更新时间:2018-12-29 10: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极其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它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给予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念……今天,人们或读纸质书,或读电子书;有人读经典,有人读流行作品;有人选择少而精地读,有人选择只图量的泛读;有人推崇中国的书,有人更喜欢国外的书……当然也有人不读书。
请以“我的阅读”或“我看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2
班里要设计一期以“高中的学习”为话题的板报。请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任选一句,并据此写一段寄语与大家共勉。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内容有针对性,能自圆其说,不超过160字。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学好语文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文章,在“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谈”的语文学习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关于传统文化,流沙河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
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文化神化了,它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重礼,无论婚丧嫁娶,还是登基贺寿等都有特定的礼。今人也有类似的礼,如人们在祭祀、升旗、结婚、过节、过生日、开学散学、加入某团体等特殊活动中,会举办某种仪式,也称为“典礼”。很多人注重典礼的仪式感,认为这是表达爱、敬重等情感的方式,是今后重要的回忆;也有人觉得,随着虚拟社交平台的发展,以及实用性越来越被人们看重,礼的仪式感便不再被重视。
对这种“仪式感”被淡化的现象,你是怎样看的?请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中国青年报》中学生论坛栏目的讨论,为论坛写一篇文章,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标题自拟。
相关知识点
写作
传承与创新
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