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近些年,孔子学院、影片《红海行动》、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度出海,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近日,抖音(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在海外平台上线新产品,通过制作纪录片,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
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将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高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也大大增加。
面对这些变化,同学们热烈讨论了起来:
学生甲:“学习古诗文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我觉得增加古诗文篇目是大好事。”
学生乙:“古诗文晦涩难懂,对于现代的科技生活用处不大,现在谁还写古诗文。”
学生丙:“阅读翻译成白话文的古诗文也可以复兴传统文化,不需要学大量的古诗文。”
学生丁:“大幅提升古诗文的占比,其实是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的正途。”
……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谓)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