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润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常见的有悬念、抑扬、意外等几种。你能把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述说得引人入胜吗?
一个同学使用不久又很珍贵的一支钢笔突然不见了,有人发现另一个同学有了一支与那支完全相同的钢笔……
围绕以上叙述,以“风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写出波澜引人入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命题作文 更新时间:2019-03-09 12:5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比拼的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人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其方式是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加数学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进行四天集中性的教学辅导。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在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陶校长又很欣赏地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像被唤醒一般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能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