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人以“佛系青年”自居,表示要“看淡一切,不怒不争,顺其自然,不求输赢”。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提出批评,认为人不可得过且过,而应该有目标,有动力;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当代青年胸襟旷达的一种体现。
①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收拾屋子吧!”“去去去,小孩子能干什么!”
②某中学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每月都组织学生带上扫帚、水桶、抹布,身穿校服统一到某一路段义务扫街。
③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学生毕业的通行证。创立此课程的校长提出:“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临近期末,为了不耽误农时,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