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睛,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近几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但也有数据表明,从阅读的深度来看,传统阅读的优势大于数字化阅读;从阅读习惯来看,传统阅读也更能满足读者心理需求。
一个四年级小女生在她的作文里说:“我想发大财!”她的语文老师点评到:“小小年纪就开始做发财梦!还能成什么大器!”孩子妈妈说:“想发大财只能在心里偷偷想,怎能大喊大叫?怪不得老师给你不及格!”孩子说:“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条就是‘富强’,可我说‘想发大财’却会挨骂呢?”孩子舅舅说:“我想跟孩子说‘君子不言利’,又觉得迂腐。我该咋说?”这一小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曰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力,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个性;还有人说虽然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