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闲暇时间都苦练英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翻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不知疲倦的人。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知耻是做人的基础,是重要的道德准则。“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知耻文化对引领社会风气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不理解什么是知耻,为什么要知耻,缺乏知耻之心。高铁“霸座男”“霸座女”层出不穷;某明星不配合机场安检却煽动网络暴力报复执法者;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以耻为荣”的现象……
名利,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派生出的符号,虽然只是那么两个字,却内涵丰富。它可以承载感情,也可以代表价值;它可以邀来智慧,也可以包藏祸心。名利,是生活中的舞伴,因为它可以以多重性格示人。所以与它共舞,是乐事,也是难事。关于名利的箴言,数不胜数。其中有这样一句:“名利是最好的仆人,最坏的主人。”人这一生,惬意和烦恼,平安和危险,几乎都和这句话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发展,甚至以“自我”为中心;但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作为当代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