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2)必须写成议论文;(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作文 更新时间:2020-01-01 05:44: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比如“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抵制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减少课时,提前放学,……”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与此同时,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话题很快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征求意见稿共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在征求意见稿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和南京类似,伴随这些政策一同落地的,就是巨大的争议,有家长说“减负=制造学渣”,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上有些舆论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认为要缓解家长焦虑,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或为关键。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记者采访,这么说“减负”: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不获全胜,绝不收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