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顿饭消费低于平均值5元的学生,直接把资助费用打入学生饭卡。这样的“隐形资助”并非个例。早在大数据技术尚未成熟的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数据技术首创“隐形资助”。目的在于让贫国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都以这种方式默默资助学生。而有些高校的贫困资助方式简单、粗糙:提交材料、当众演讲、校园公示等等,不仅效率不高,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学校运用大数据,兼顾资助的公平和学生的自尊,是技术的温度,也是制度的善意;受到资助的学生也将会用这份温暖和善意回馈社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作文 更新时间:2020-01-05 09:48: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这是蒲松龄对山东煎饼的赞美。“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彻底放凉,就慢慢回软变韧。”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对煎饼制作工艺的介绍。

山东煎饼以沂蒙煎饼为代表,小麦、大豆、玉米、谷子、地瓜面都可以烙成煎饼,但凡蔬食,无论荤素,都可以卷到煎饼里食用,可谓“兼容并包,无所不行”。当年“小米加步枪”帮子弟兵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实那小米是被加工成煎饼的,因为只有煎饼便于携带,吃起来方便,无需再支灶生火。

过去煎饼主要靠手工制作,耗时费力。随着生活节奏饼也更多地被端上了现代人的餐桌。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借助“煎饼”这一载体,完成写作。
(1)作为沂蒙学子,在城市就读大学后写给家人的信;
(2)学校“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
(3)新闻报道《中国儿童:自信求新是优长,包容坚韧是短板》的读后感;
(4)国庆节前夕,写给某位曾经在沂蒙大地战斗过的老兵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