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1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I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 ?  =4HNO3)分析与评价:
(1)步骤IV中的“?”处应填__________。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9 05:4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