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认证电子竞技运动为正式体育项目,代表着国际奥委会将开始把电子竞技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并正在考虑是否纳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

随着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竞技的受众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子竞技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电子竞技正蓬勃发展。作为互联网+竞技体育,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兴产业,大量的资本涌入,也促使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某互联网相关企业表示,移动电竟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对电竞产业进行规范引导。教育部也在大学设立电竞产业相关专业。

广义的电子竞技拥有带动游戏、数字内容,硬件以及泛娱乐等环节的产业链能力,被众多地方政府视为产业升级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电竞产业、商业行为以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电竞内容与商业融合,电竞产业地方化、电子竞技赛事城市化等建设得到了不断推进,未来电子竞技将作为重要的城市泛娱乐生态内容在商业、产业、文化三个方面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城市电竞文化的塑造也有利于电竞的进一步发展。

(选自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电子竞技市场与用户规模预测(2015—2019)

(选自互联网)

材料三:

蓬勃发展的电竞产业,正遭遇专业人才缺乏的瓶颈。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高校13个增补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赫然在列。2017年,18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并开始招生。2018年,更多高校增加了电竞专业或方向。

然而,对于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一些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其家长仍然比较陌生。

近日,记者就“你是否愿意让孩子报考电竞方面的志愿”采访了多名考生家长,其中只有一名家长明确表示如果孩子选择报考他会支持,其余的家长不是回答“了解下再说”,就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就是他们想当然地以为“电子竞技就是教孩子打游戏”,认为电竞专业是“洪水猛兽”,生怕孩子由此染上网瘾不可自拔。

(选自人民网《人才缺口较大 你了解电子竞技专业吗?》,有删改)

材料四:

虽然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近年来非常火热,但不为人知的是,在一线战队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许多二线战队因打不出成绩面临直接被解散的命运。曾担任多届WCG裁判长的Hunter表示,战队解散不是因为成绩不好,也不是因为资金不够,关键在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俱乐部无法得到高效的管理与运营。

Hunter表示,如今中国电竞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专业度很低,基本上都是职业选手退役后转型担任,或者是一些电竞爱好者,且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在文化程度与社会阅历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选自搜狐网《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在存在的三大问题》,有删改)

完美世界教育董事长王雨蕴指出,当前电竟教育鱼龙混杂,且多数局限于培训技术工人,教育与-线产业脱钩,产业也没有反馈明确的人才需求和标准。她提出,电竞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经过长期一线开创性探索,王雨蕴对电竞教育的现状有深刻认知。她提出应该仿照职高、本科及硕博研究生体系,将产业需要的人才划分为金字塔三层:最基础的是技术型人才,例如游戏裁判,视频技术人员等;中坚部分是复合型人才,能解决产业链中的复杂专业问题;处于顶端的是创意型和研究型人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深化行业认知,并衍生出强有力的流行文化和商业模式。

(选自《经济日报》《完美世界王雨蕴:电竞教育不能局限于技术培训,要着眼产教融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奥委会认证电子竞技运动为正式体育项目,并正在考虑是否将其纳人2024年巴黎奥运会,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电子竞技认可度的提升。
B.为促进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网络游戏公司纷纷布局电子竞技产业,探索电竞产业发展之路。
C.国家多个部门面对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相继出台电竞产业相关政策,一方面是为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引。
D.电竞内容与商业融合,电竞产业地方化,电子竞技赛事城市化等建设得到不断推进,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电竞产业的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显示,自2017年始,到可预测的2019年,电竞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增长率均呈现急剧下跌的趋势,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B.材料二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的增长率虽略有滞缓,但仍处于上升趋势。
C.材料二显示,2017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一年,不管是电子竞技的市场规模还是用户规模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D.材料二显示,我国电竞用户规模增长率和市场规模增长率曲线基本吻合,这说明大众的接受是电竞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小题3】材料三、四围绕电竞产业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侧重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11:0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电子书、漫画、数字报刊杂志以及有声读物文件。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4.5亿,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材料四: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让人乐观。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就达到了要求。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一面。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消遣式、娱乐式阅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的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更有价值。

(摘编自毛建国《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阅读内容就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而阅读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的就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而到了2018年市场规模更是显著提升。
C.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内容,25~30岁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题材,表明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与年龄有关。
D.2011年至2018年,人均数字阅读量逐年攀升,但从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上看,广大数字用户的阅读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内容狭义上指文学作品,而广义上还包括有声读物在内的其他数字文件。
B.2011年到2018年,数字阅读用户和市场的增长率逐年降低,说明该产业已饱和。
C.随着作者数量增长和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D.浮光掠影的粗读,或者阅读内容不健康,会使阅读价值的美好意义无法充分充分体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刀——张望朝

天上的云垂在刑场上空,看杀人,天地都阴森森的。
受刑的是韩大脖子。韩大脖子却在笑。
行刑的是神刀铁五。也只能是铁五。
铁五是这一带头号刽子手。砍韩大脖子,除了铁五,别人都不够格。
三声追魂炮响过,监斩官喊了声:“开斩——”
观斩的百姓们马上觉着后脖梗儿冒凉风。韩大脖子却还在笑。
铁五缓缓提起鬼头大刀。刀光一闪。
韩大脖子却依然在笑。
铁五横端鬼头大刀,看了看刀口,朗声说了一句:“好硬的脖子!”刀口硌破出个豁儿。
铁五轻直奔向监斩官,单膝点地跪下,道:“行刑已毕,请大人验刑。”
监斩官欠了欠身子,看见了刀口上的豁儿,阴冷地哼出一句话:“囚犯未死,怎么说行刑已毕?”
铁五一挑粗眉,道:“大人容禀。判词上说得明白,韩犯当受一刀之刑,这一刀之刑不是凌迟,也不是五马分尸。小人一刀已然砍过,若再砍第二刀,岂不违了大清律法?只怪小人手笨刀钝……”
监斩官森然一笑,道:“听说你在江湖上号称神刀五爷?”
铁五垂首道:“徒有虚名,惭愧。”
监斩官道:“从今往后,这‘神刀’二字,就去了吧。啊?哈哈哈……”
酒楼。
韩大脖子请神刀铁五喝酒。
韩大脖子说天津话,道:“五爷,知道我为嘛请你喝酒吗?”
铁五不管他为嘛,只顾啃肘子。
韩大脖子道:“为报答你没砍我第二刀?嘛?明跟你说,县太爷、监斩官那儿,我早花钱打点好啦。你想再砍一刀也没门儿!”
铁五道:“就算他想让老子再砍一刀也没门儿。老子砍谁也不砍革命党。”又啃肘子。
“嘛?革命党?”韩大脖子一咧嘴,“嘛革命党啊!俺韩某人就是个江洋大盗,不是革命党,不过是给革命党押过一回军火罢了,那是笔买卖,人家钱花到啦。嘛叫革命?啊?你说嘛叫革命?”
铁五吐出一块肘子肉,道:“那……那你请我喝酒干吗?啊?”
韩大脖子道:“交个朋友嘛!说实话,五爷,你那刀法,江湖少有,韩某人点名请你主刀,就是要试试你的刀法厉害还是我的铁布衫功厉害。也就是我韩大脖子,换个主儿,脑袋早让五爷你给挪地界儿啦!哈哈哈……”
后来韩大脖子又发生了事端:把一流浪卖唱女子骗到家中,先奸后杀卸成八块四下扔了,扔大腿时,夜路上与县衙捕头撞了个满怀,于是败露。
花了笔巨款上下一打点,韩大脖子又被判处“一刀之刑”,行刑者又是铁五。
韩大脖子又在笑。
刀光一闪。铁五提着没沾半点儿血丝的鬼头大刀径直奔向监斩官:“行刑已毕。”
韩大脖子依然在笑。
监斩官瞄了一眼铁五横在头上的鬼头大刀,拖着官腔哼道:“这回还不错,没让人家的脖子硌破了你的刀。”
看热闹的百姓都骂:“什么世道!”正待作鸟兽散,忽见韩大脖子的脑袋缓缓从脖子上移开,刹那间那一脸欢笑变成一脸惊恐,“咣当”一声,头已落地,“呼”的一下满腔子血喷将出来,鲜花骤然盛开一般。
监斩官顶戴花翎突地一抖,一脸阴笑立时僵住。
铁五单膝点地,双手横刀,一动不动。
“神刀!果然神刀!”百姓们齐声喝彩。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洋大盗韩大脖子两次都被判处“一刀之刑”而不是死刑,这就是暗含伏笔,是受了贿赂的法官刻意为之,为韩大脖子法外偷生提供机会。
B.小说由刑场——洒楼——刑场三个场面构成,恰似几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连接自然,又给人一种峰回路转,悬念丛生的阅读快感。
C.韩大脖子在酒楼宴请铁五,是为了报答他的不杀之恩;铁五赴宴,大吃大嚼,是因为他认定韩大脖子是革命党,自己与革命党内心亲近,不见外。
D.小说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简练传神;人物形象鲜活如在眼前;叙述故事多用短句成段,简洁干脆;故事富于传奇色彩,却又毫无虚假之感。
【小题2】小说题为“神刀”,结尾百姓们齐声喝彩“神刀!果然神刀!”,“神刀”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分析。
【小题3】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本文是怎样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出铁五、韩大脖子、监斩官的形象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神奇之旅

高东生

①潮湿、无风、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容易起雾。早晨推窗一看,白茫茫一片,一般人大概会觉得此时不宜进行户外活动,而我却想马上跑到野外去,到草丛、灌木丛里去看看,我知道,那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等着我。
②几年的微距拍摄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大雾天,草丛和灌木丛中的小蛛网上,会均匀而整齐地缀满精致的露珠。不放轻脚步,不俯下身子,你会错过这份难得的精彩。
③露珠并不稀奇,可是,大雾里用露珠串起的项链,却美丽而神奇。每当我向别人说起这些,只要有条件,我便会打开电脑,指给人看,因为我的描述常常让人误以为我夸大其词。
④实际上,我的描述远远没有我看到的精彩,面对美丽到极致的事物,我总会感到语言的无力。像一朵鲜花的颜色,一座蜂房的精巧,一片叶子的纹理,晚霞铺满海面的瑰丽和壮阔,风吹松林的轻柔,草原上无边无际的野花盛开的美景……你说,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形容它们?

⑤那片蛛网,只有我的巴掌大小,一只黑绿花纹的小蜘蛛安处中间,它一定是等了很长时间,等阳光晒干自己身上的水汽,等莽撞的小昆虫自投罗网。它一定有极大的耐心,不然它稍微一动,满网的露珠就会七零八落。

⑥还有一只小蜘蛛,没有结网,不知是蛛网被什么破坏了,还是它本身就不是守株待兔的类型,我看到它的时候,它静静地趴在一棵干枯的狗尾巴草上,浑身缀满了钻石一样的露珠——显得这只普通的小蜘蛛富丽华贵,与众不同。

⑦放眼望去,岂止是蜘蛛和蛛网,几乎每一片叶子、每一棵草的草穗上都布满了细密的钻石一样的露水,奢华到让你难以想象。小树杈上的那根肯定不是蛛丝,因为我看到隐约的弯曲:由那根线串成的“项链”,精巧到不可思议。还有草叶的尖端、小果的下面,都有一颗“钻石”在闪闪发光、摇摇欲坠,一定有上帝之手轻轻地变出了这场魔术,太阳一出来,便如舞台上的灯光一亮,它们就慢慢消失了,不知隐身到了何处。

⑧其实,这种奇迹在自然界到处都是,只是我们太热衷于名山大川和宏伟壮丽的大场面,而忘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同样鬼斧神工的微观世界。每年的节假日、黄金周,只要是稍微有点儿名气的景点,都会人满为患。我不知道那些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人都在看什么,看过之后留在心中的又是什么。

⑨你何不避开喧嚣的人群车流,找一个清静幽雅的地方,俯下身子,细看,再细看,精彩就上演了:小土堆会渐渐高大起来,像泰山一样巍峨,小草也如奇松怪柏般姿态不凡;土堆旁边的苔藓,毛茸茸的,养眼的碧绿,好美丽的“呼伦贝尔”啊,几只红蚂蚁爬过,简直就是一队壮硕的骏马;旁边的小水洼,把周围的野草和灌木倒映其中,再看,还有天光云影共徘徊;那里还有一片狐尾藻,一棵棵直立在水中,好似一片伟岸的水中森林……

我拍摄露珠的地点虽在野外,却临近一个建筑工地。不少人见我趴在草丛中,有些好奇我在干什么,我说拍露珠呢,他们说露珠有什么好拍的,就离开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一场神奇之旅。

(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第⑧段加粗的部分说“我不知道那些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人都在看什么,看过之后留在心中的又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小题4】请结合文本,探究“神奇之旅”给人们的启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亲爱的土地
安晓斯
麻根叔躺在床上睡不着,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烦了。整夜整夜不睡,哗哗啦啦地不知道在写啥,费多少电。就嚷。麻根叔只安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是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不说话了。自从与儿子们分了地种,麻根叔的体力活儿是轻松多了,可心事却重了不少。
三年前,两个儿子都劝麻根叔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流转给沁水湾的老金专业合作社种植。麻根叔说,为啥?为啥?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自己会种。你们不愿种你们就流转吧。两个儿子无奈,就和麻根叔分了地。
麻根叔早知道两个儿子不愿种地。大儿子经营着几辆大货车,生意做得还不错。二儿子开着个超市,种地的事从来都没问过。这些年,家里这几亩地都是麻根叔在种,只是农忙季节,两个儿子才过来搭把手。
可分了地,麻根叔就没了活儿干。这让麻根叔很生气。因为该浇地了,麻根叔就去地里。一看,浇过了。找到流转儿子土地的老金。老金笑笑,晚上浇地,看不清,水都流到您老的地了,我还上了复合肥哩。算了,就不收老叔您的水钱化肥钱了。把麻根叔也说笑了。收我钱,你还得赔我钱呢,谁叫你浇我的地了?谁叫你给我的地里施化肥了?
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该是个丰收年景。麻根叔早早地就让麻根婶准备好袋子,省得收新麦子时慌张。过了几天,麻根叔和麻根婶到了自家地块,傻眼了。黄黄的小麦没了,只看到了麦茬和麦秸。心里就想,老金你敢把我的麦子也收了,算你小子有种。这次不会和你罢休。老两口回到家,发现门前放着一堆新麻袋。摸摸,全是小麦。算算,自家的一亩地也不应该收这么多啊。找到老金。老金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喝茶。麻根叔说明来意,老金说算了,合作社收的麦子多,不在乎您老的那点儿小麦。倒是弄得麻根叔不好意思了。
秋季种玉米,麻根叔更上心了,三天两头地去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芽状况。却又是“被”夜里浇了水,施了肥。老金说,麻根叔您看啊,我浇水时水乱流,挡不住啊。化肥您老也别上了,我浇水时都按科学施肥方法上够了。您老这一亩地,我让科研人员集训了,土壤里缺的元素都补上了,今年的收成会更好。您就放心吧,少不了您老的粮食。
抽完了一袋旱烟,麻根叔笑笑说,老金你小子不要给我耍心眼儿,我这一亩地说啥也不会流转给你。老金喝了口茶,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您老尝尝这中华烟,看看比您的旱烟强不强?说不吸不吸,麻根叔还是接了烟。心想老金这小子真是发了啊,办个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还开着小轿车。
老金给麻根叔续了茶水,又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商量个事呗,麻根叔。您老过去当过村里的会计,就来我这里干呗。我这里正缺个会精打细算的能人呵。说得麻根叔心里痒痒的。停了一会儿,麻根叔就笑笑说,那你小子就顺道把我的地弄走了不成?没了地我以后种啥……
折腾来折腾去,麻根叔就是睡不着。后半夜,麻根叔就悄悄穿衣起床,轻手轻脚地锁好门,向村外走去。他是要去自家的那块地里再看看。天明就要和老金正式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了,他想再去看看自己种了多年的那块地。
黑漆漆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庄稼的清香。
麻根叔坐在田头,一袋袋地抽着旱烟。深秋的玉米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像是在和麻根叔滔滔不绝地说着话。麻根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沓稿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张地烧起来。麻根叔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不是我不愿侍候啊,实在是我种不成了啊。我的心思都写在上面了,都是心里的大实话啊……
天快亮时,麻根叔才回到了家。就见麻根婶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沓稿纸,边看边笑。老太婆,你偷看我写的东西了。那是草稿,写得有点儿乱。
麻根婶笑着说,想不到你老了还会写“情书”啊。你看看——亲爱的土地,我想你……
(《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这一细节出现两次,“开”“关”的动作意在交代麻根叔睡不着觉,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自从和儿子们分了地种后,麻根叔即使到了农忙季节自己也能忙得过来,两个儿子便不再过来帮忙,这使得父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C.老金的合作社无偿地帮麻根叔浇地,没有被感谢不说,结果却被麻根叔赖上硬要老金赔钱,这说明麻根叔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农民。
D.在麻根叔与老金交手的几个回合中,麻根叔以勤奋来应对老金的暗中帮忙,可还是不敌老金,最终和老金签订了流转土地的合同。
E.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除了使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还在典型环境中暗示人物的心理,如漆黑的田野中弥漫着的庄稼的清香映衬了麻根叔对土地的热爱。
【小题2】小说结尾处,作者安排麻根婶与麻根叔围绕“情书”展开对话的情节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麻根叔”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