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对于大学生休学创业,相关文件已明确提出“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着力推动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创新实验,发表论文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加快形成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的潜能和热情。

在师资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将搭建网上平台,推动各地各高校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有关人员说:“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进到校园、站上讲台,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对于很多大学生关心的创新资金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一是国家设有创业担保贷款;二是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三是有些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支持。

(摘编自中青在线《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明确规定》,2016年3月9日)

材料二: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创业比例及同届三年后侧业比例

2012、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三年后继续创业的比例

(摘编自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材料三:自主创业,即便在找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终究是少数人才敢做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的风险太大,安安稳稳找个工作才是保险的选择。在创业这方面,多数大学生比较陌生,高校也很少提供相关培训,知识、本钱、人脉,都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拦路虎。一份高校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想过创业,但时间定在毕业后2至5年。我本人也这么认为。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对社会也了解不深,毕业后先就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人脉和资源,发现和把握机会,此后再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在校时也有机会做些小生意,如推销电话卡、卖纪念品等,但这些活动和到社会上自主创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想,如果条件不允许,把梦想暂时搁置一下也无妨吧。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最终一定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摘编自武汉大学朱成龙《自主创业,一个暂时搁置的梦想》)

材料四: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创新者,创业者的世界。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创业,才是靠谱的创业,有价值的创业。“双创”号角的吹起,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评判创业的价值也不能简单以创业成功率论英雄。用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失败,为他们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也是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但是青年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选择创业时,一定要慎重,要综合分析创业项目可行性、自身实力以及各方面资源情况,而不是盲目跟风。针对大学生创业率,创业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尤其需要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说到底,鼓励创业须建立在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也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以及各类园区的服务和社会的参与。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提升创业能力才能开拓广阔未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教育部将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明确规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B.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三年后还在继续创业的比例较2012届有所下降,说明创业环境日趋严峻。
C.大学生在校时有机会做些小生意,可以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做一定的准备,进入社会后基本上都能大显身手。
D.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用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青年人创业成功的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3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第二条路
陈力娇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举着望远镜,对身边的丁二娃说:“活着是出不去了,看看我们是文死还是武死吧。”丁二娃的一只耳朵已经被削掉了,一圈绷带斜缠在脑门和下巴上。他问连长:“文怎么讲?武怎么讲?”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听了丁二娃的话,把烟放在嘴里要嚼,他找不到火,浑身上下没一根火柴。丁二娃看了,忙跑到不远处一棵烧焦的树桩,拾过一块木炭。
连长高兴了,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这次比上一次还猛烈。众多的迫击炮,把他们俩身后的树都炸飞了,他们躲在掩体里,泥土落了一头一脸。
丁二娃说:“妈的,鬼子可真坏透了,连棵树都不给留。”丁二娃指的是山崖前方,从岩缝里长出的那棵松树,如果它不被炸飞,攀着它正好能上一线天。
连长可没丁二娃的心思,他在往腰间绑手榴弹,十几颗手榴弹被他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山上起雾了,五十米之外看不见人,只有一股股风吹过的时候,鬼子猫着的腰身才露一下,但马上又像两片幕,迅速合上了。
连长捆好手榴弹,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啪地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和你战斗到底!”
连长的眼睛就湿了,他咬咬嘴唇,又一次拿起望远镜,看到小鬼子如同水中的船,正互相乱撞。连长说:“二娃,看到了吗,鬼子再前进二十米,你就到掩体的北侧打枪,打两枪后,再到掩体的南侧打枪,动作要快,迷惑敌人,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人数。”二娃点头,并做好准备。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
一杆步枪被二娃插在地上,二娃脱下自己的白衬衣挂在上面,白衬衣带着血迹十分醒眼,在连长的头上飘呀飘。二娃说:“连长,莫怪我呀,我这也是万不得已呀,都做鬼了谁还来打鬼子啊。”二娃极力把道理说得更像道理。
连长好像听懂了,他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着一顶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也就三五分钟吧,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蘑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烟雾弥漫了许久,少数从地上爬起来的鬼子,稀里糊涂地听到不远处的一线天方向,传来野狼一样的哭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痛苦悠长,可是他们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只是哭,而没再对他们形成任何威胁。
(有删改)
丁二娃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铁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和谐号”让“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千米,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其中约六成高铁是十八大以来建成通车的。中国已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去年,高铁运送旅客14.43亿人次,相当于帮非洲和南美洲的总人口搬了一次家。
这是刷新纪录、创造历史的五年。2016年7月15日11点20分,一场“最美的极速邂逅”在郑徐高铁上演。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实现时速420千米两车交会及重联运行的目标。这是拟运营高铁动车组列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千米交会和重联运行。曾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等世界纪录的中国高铁,再一次成为世界高铁“教科书”。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12日1版)
材料二:

(摘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
材料三:
我国高铁规模、技术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取得的这些成就,离不开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因地制宜的应用创新和协调并进的系统创新。面对激烈的国际竟争,我国高铁要想保持住现有优势、获得更大发展,还是要靠创新。中国高铁最初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路线,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仅靠市场换技术,换不来核心技术,必须要再创新,以我为主掌握主动。首先,要有创新的理念,不能故步自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时刻关注前沿技术,无砟轨道、磁悬浮乃至还在构想阶段的真空管道运输技术,都要予以充分关注。其次,要有创新的机制,鼓励创新、大胆容错,更要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形成持续创新的氛围。再次,要有创新的人才。要依靠平台优势吸引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加强对储备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
(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8月14日)
材料四: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高铁“走出去”也迎来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内到国际,由点线到跨洲越洋,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列车的便利,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众多国家的选项和抉择。而中国高铁发展也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开放合作。
客观地说,在新的出海征程上,中国高铁还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在国际高铁市场上,隐蔽性或技术性的国际贸易壁垒一直存在。以欧洲为例,中国高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必须采用欧洲标准,中国高铁所有的产品设备都要经过欧洲认证,不仅要交纳不菲的认证费用,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有时还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阻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飞速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和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
B.材料二指出2010至2016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不断增加, 并且高铁占整个铁路运营里程的比重持续扩大。
C.材料三指出我国高铁发展的成就离不开自主创新、应用创新和系统创新, 想要获得更大发展还得靠创新。
D.材料四指出, 虽然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给高铁走出去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但还面临不少困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高铁已成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高铁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其中六成高铁是十八大以来建成通车的。
B.郑徐高铁上演的“最美的极速邂逅”, 是拟运营高铁动车组列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 中国高铁, 再一次成为世界高铁“教科书”。
C.中国高铁发展只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开放合作, 就一定能够走向国际市场。
D.中国高铁“走出去”困难重重, 一直面临着隐蔽性或技术性的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方面的阻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说明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的书,教育人的多,关怀人的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融入和陶醉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样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菜根谭〉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小题1】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也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是偶然的。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
B.《菜根谭》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和美好的设计,是对功名利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因为文学是时代的曲折反映,通过读《菜根谭》可以得知那个社会浮躁到什么程度。
C.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明人在诗歌创作上无法超过唐人,词的创作上无法超越宋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清言,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智慧。
D.《菜根谭》的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说明明代的文人崇尚佛教,远离世俗,逃避现实。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性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