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空巢老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了解,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2007年,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在苏州市姑苏区诞生,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居家生活照料服务。该项目不仅获评“民政部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还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居家乐提供的6大类53项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养老需求。老人们对虚拟养老院的服务非常欢迎,目前在全区内实现了80周岁以上有需求老人全覆盖,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苏州模式”。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路忠书记介绍说,作为民间非企业社会组织,居家乐服务中心主要运营模式是政府采购服务、即他们向符合政府救助条件的老人提供服务,由政府统一结算费用。经过9年探索,这个以社会化形式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中心,创造出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虚拟养老模式”,服务对象覆盖2万多名高龄老人,赢得一片叫好声,如今这个模式正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
(摘编自梁捷《养老不离家——访苏州模式的虚拟养老院》)
材料二:

材料三:
如何让老年人群体也享受“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政府一直在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联动共建”的养老服务机制。老年人除了使用”智能手环”,以及微信订餐,还享受根据准确定位的电子地图而得到的探视服务、家政服务等。此外,市南区还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40多类、200多项社区服务内容。
(摘编自《“互联网+”助力探索青岛养老新模式》)
材料四:
关于养老问题的破解方向,各地、各部门都在深入探索。其中,近年提出的“9073”养老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老年人在机构养老,已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同。在这方面,沈阳市人大代表潘利固的观点或许能给予启示。他说,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围绕加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养老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这样的表述。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等方方面面。
日前,全国超过90%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养老服务设施短缺、服务项目单一等。此外,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化水平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少、志愿者服务氛围尚未形成、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也给居家养老带来一定的困难。
(摘编自《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三、四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围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所呈现的内容则各有侧重。
B.材料一虚拟养老院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诞生的社会背景是“空巢老人”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C.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指出我国养老院现有床位只占总需求的三成,意在提醒政府当前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D.材料三市南区政府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为了让老年人群体也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姑苏区的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获评“民政部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是因为它是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
B.材料二中,由于北京是首都,养老机构拥有的床位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和国际标准比起来,还相差很多。
C.材料三中,青岛市市南区养老服务的特色在于它有完善的养老服务机制,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幸福感增强。
D.材料四中提出的“9073"养老格局,肯定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合理性,由于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而得到业内认同。
E. 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看,材料一有新闻背景、主体和结语,新闻要素基本齐全,而且突出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就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1 10: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下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幛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形象地展现了奶奶的慈爱,暗示了她害怕父亲再次离开的心理。
C.见到父亲时,“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奶奶的眼泪是对父亲能帮自己找到玉簪子的希望和期盼。
D.小说结尾一段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落花,在古代诗词中又称之为落红、落英、飞红、坠红、菲西施、莽是宫倾国等等。它本是一种自然的物侯现象,但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咏叹过它,把它作为某种情感的寄托、世事人生的象征,使古代诗词的“落花”意向并彩纷呈,格外引人注目。

展示美好形象。春花的盛开固然很美,但落英缤纷的景致同样烂漫。龚自珍形容西郊落花的盛况:“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展披服: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腿脂,”落花竟然绚丽新奇、千姿百态。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只要诗人的主观情感是愉悦的,那么他眼中的落花也是艳丽多彩的。

在心境恬淡的诗人看来,落花景象又别有一番自然恬次的意趣。李白的《山中问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告诉人们他栖“碧山”,爱“碧山”的原因:“桃花流水杏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花随流水,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柔然一样,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之美的共同之点就是“天然”。“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我于逝的天然,宁静之美,确非“人间”所能比。

落花之美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缤纷、自然,还表现在内在的精神品质上。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里的“落花”代表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表现伤春情怀。诗人们看到飘飞的花朵,更多的不是见出美,而是引起伤春愁绪。

(一)伤年华之不永。这在古代诗词中多有表现。如直接表达对春光易逝的不安的:“才看花满枝,又见花零落”(于谦)。还有间接表达惜春情绪的,如欧阳终的《丰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杂往辛前路落花”通过游人任意践踏落花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三春已尽的惋情之情。

(二)伤红颜之易逝。花朵很美,花开的时问很短,所以诗人们又常常把落花与女子的身世联系起来。有的女诗人直接以落花自喻,倾诉她们青春易逝、红颜难留的情怀。如李清照词云:“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惜春春去, 儿点催花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词句或直抒其伤春惜春之愁肠,或以遭受风雨、叶茂花残的海棠来比喻自己的红颜消退,表达与花同病相怜的感情。女性的这种情绪,也是男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司马札的《宫怨》就是典型例证。《宫怨》 诗云:“柳色参差掩画林: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连春泉出御沟。”用宫花零落、随水流逝来喻指宫女青春空逝的痛苦和悲哀,托喻深谥。

(三)伤佳期之不遇。这是伤春情感的深层表现。在古代诗人笔下,有不少写相思阖愁的名句,如“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是翁宏 《春残》诗中的两句。写的是一位女子孤独地站在落花里、细雨中,她感到青春在消逝,欢娱难为继,其命运与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正当这位思妇心事业重重、抑郁苦闷之时,偏有一双不知趣的燕子穿来穿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为之肠断?

寄托身世之慨。有的落花诗在表现惜春情绪的同时,还往往包涵着深厂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人生感慨,便“落花”成为时代沧桑、人生欢可的寄托物、象征物。杜甫写地758年暮春任左拾通时的《尚江二首》, 开篇就以“一片花飞减去春,飘飘万点正愁人”, 烘托出浓浓的惜春情绪,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调怅感。此时的杜甫回为疏救房馆,触怒肃宗,被肃宗所疏远,写此诗两个月后,又被贬为作谓司功参军,明乎此,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伤春情怀中还包含着的任途不惧忐的人生感慨。

总的来看,落花感象既可以表现对某种是好境界的追求,又可以表现对人世沧桑的感怀,但其主导趣向还是表现伤春情绪。诗人在表现时或以落花直抒胸?,或以描?融情于景,使落花诗篇象与境界生,艺术形式多姿多彩。

——张杰《一片飞花,几多感怀》(选编自《语文月刊》2018.11)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落花本是一种自然的物候光象,但因为古今诗人的描写和寄托情感所,以成为了古诗词中或悲或喜的意象。
B.诗人赞美落花的美好形象多着眼其外在的形色,寄托感伤情怀多联与人身世。际遇相同的飘等之意。
C.古人常由花朵很美,花开而时间很短,花落飘飞的自然之态关照人事,间接抒发春光易逝。年华不永、红颜易老、佳期难遇的伤感之情。
D.“落花”成为时代沧桑、人生坎坷的寄托物、象征物因而包涵着深厂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人生感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了古诗司中落花的意象,采用了纵横交错式的结构,由表及里地阐释了落花意象的形象特征,寄寓的感情态度,条分缕析,结构清晰。
B.中文引用大量的古诗文,一方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别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引用司马札的《宫苑》是说男性诗人也常常有与女性的相似的感受,常借落花感慨青春易逝,红颜难留。
D.王国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诗人借落花咏物、抒杯、叹世,全由作者当时的处境、心境所决定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中对落花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落花、鸟鸣、春山、幽涧等意象构成恬淡宁静的景致。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既象征着诗人多年的流离辗转,又是世道式微的典型图。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卜算子·咏梅》)表达词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高洁的情操。
D.“无可染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浣溪沙》)中抒发了一个韶华易逝,红颜难留,老大之后只能如落花般流落人间的女子的悲戚心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的官网上公布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药剂师张阳森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药剂师孟莉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品企业。

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22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

专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北京同仁医院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自行管理,北京积水潭医院患者由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踪,随访和用药指导;北京大坛医院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摘编自“澎湃新闻网”)

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

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评价药品的第一要素,对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

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对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

材料三

从2017年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受益。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50元、80元、100元,明显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医保定额报销之后患者分别花10元、2元、1元,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的药品加成,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岁月,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是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查的价格都下降了,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了,患者花的钱和以前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摘编自“人民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部药品都须通过阳光采购,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保持医联体内用药一致。
B.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将彻底结束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岁月,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C.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实现药品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有利于药品质量、价格、需求的统一。
D.药品阳光采购之后,好处多多,患者可随时查询到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药剂师可以及时查看药品库存状况,医院可以选择更优质的药品企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报道了北京市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的原则,突出了多个“有利于”的内容,接着从不同角度对医改带来的变化做了介绍。
B.材料二的报道重点在医药分开药品价格下降后如何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卫计委和药监局的现有做法对药品质量的保障起很大的作用。
C.材料三报道了设立“医事服务费”让百姓认识到看病不一定非到大医院,这就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D.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是将三则材料综合起来,能够使读者对北京市所推行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况说明医药分开后,如何保障百姓用药安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编自《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陷入转型之困》,“人民网”2010年11月4日)

材料二:

(资料于“人民网”)

材料三: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不足10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历史、养生类等。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认为: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从2003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可别成摆设》,《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今年7月,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李岩一直在问自己。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他认为只有连锁模式,才能让“第二书房”活下去。“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半年。如今已有100多位会员,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很明显在房租达到4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除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一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成长多烦恼》,《工人日报》2013年12月1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从根本上对图书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B.材料二中,“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馆藏质量不理想,表明馆藏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去图书馆的最大阻碍。
C.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虽高,但其中存在的藏书数量少、品种单一、空间小、环境差等问题,使人们“无法坐下来看书”。
D.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人们可以借到杭州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各种书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级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原因不仅有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当下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
B.市级图书馆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导致这些图书馆面临各种困难的根本原因。
C.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前往,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覆盖率,就可能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D.私立图书馆可以作为公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但其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经营困难,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小题3】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境?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小题4】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一文中回顾了上图书馆的三段经历,他认为:“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而上述材料中却指出了当前图书馆鲜有人至的尴尬现状,也客观分析了人们不愿意去图书馆的原因。请你为图书馆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