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兔狲,荒原上的独行侠

米飞飞

兔狲看起来毛茸茸的,再加上名字里有个“兔”字,会使人联想到兔子那样温顺的小动物。

从外形上看,兔狲和猫十分相似,因此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野猫。成年的兔狲体重2—3公斤,体长50—65厘米,大小类似家猫,但比家猫粗壮。兔狲的额头很宽,嘴却很短,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长着长长的胡须。兔狲的瞳孔呈淡绿色,眼睛上方有触须似的眉毛。兔狲的耳朵又圆又小,两耳距离较远,位置又低,这使它们即使把耳朵竖起来,在厚厚的体毛中也并不明显,整个脑袋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圆毛球。

兔狲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覆盖全身的长毛,这是因为长年生活在高寒荒漠而进化出来的。兔狲的毛色比较杂,会因为季节而发生变化。大多数时候,全身体毛呈深棕黄色。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兔狲,毛色是有区别的,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兔狲整体看上去呈沙黄色;生活在内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的兔狲呈浅灰色或青灰色。

依仗着厚厚的毛皮,兔狲大多居住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草原、荒漠或戈壁地区,也有少数生活在灌丛、丘陵及山地。几乎在整个亚洲的高原地区,如中国、伊朗、阿富汗、印度,甚至在寒冷的俄罗斯,都能看到兔狲敏捷的身影。

兔狲的视觉和听觉十分灵敏,能够在夜间迅速、准确地捕食猎物,它们主要捕食鼠类、旱獭、野兔等小型动物,偶尔也吃沙鸡等鸟类。在饥饿难耐的时候,它们甚至还会袭击狍子、鹿、猪、羊等体型较大的动物。捕猎时的兔狲睿智而警觉,发现猎物之后,它们会借助草丛、灌丛、石头等物体作为掩体,让自己灰暗的毛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被猎物发现。脚底上厚厚的肉垫使它们能够悄无声息地靠近目标,迅速出击,然后用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将猎物的喉咙撕碎。

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冬季都十分难熬,兔狲也不例外。尽管它们能够忍饥挨饿,数日不食,但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时候也不得不在白天走出巢穴去觅食——很多兔狲的野外照片就是在这时拍下的。有时候,饿极的它们还会悄悄跑到栖息地附近的村落,伺机捕猎人类饲养的家禽、家畜。

尽管兔狲偶尔会损害人类的财产,但草原上的牧民仍然对这种动物爱护有加,因为它们是草原上最出色的捕鼠能手。草原上鼠类泛滥会影响牧草的生长,进而影响牛羊的放牧。兔狲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各种鼠类,因此它们对消灭鼠类、防止传染病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同样喜欢捕食鼠类的蛇和兔狲是死对头。因为食谱相近,它们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大打出手。兔狲搏蛇的战斗在草原和丛林中经常发生。如果是无毒的蛇遇到兔狲,往往只能望风而逃,它们不是对手;如果兔狲遭遇毒蛇,那则会有一场势均力敌的精彩搏斗。毒蛇如果能出其不意地咬到兔狲一口,就能占领先机,继续与兔狲纠缠,并注意防御,等待兔狲毒性发作;但是如果毒蛇偷袭失败,双方就会形成对峙的局面。搏斗的时间越长,招数更为丰富的兔狲获胜的概率就越大。兔狲的战术包括诱使毒蛇喷尽毒液,直接闪电般地用锋利的牙齿咬住毒蛇的七寸等,因此,兔狲绝对是“杀蛇高手”。

独来独往的兔狲,只有在进入发情期繁殖交配的时候,才会成双成对地出现。每年的2—3月,北方草原上仍是白雪皑皑,地广人稀的草原在夜晚尤其安静。但如果这时有“猫叫”划破夜空,那肯定就是兔狲出现了。兔狲发情的号叫声比家猫发情期的叫声更为粗野和刺耳,有时还伴随着激烈的打斗声。

生性凶猛的兔狲到了发情期脾气暴躁,它们的发情期一般持续约42天。经过交配后,妊娠期为9—10周,产崽的时间在食物充沛的夏初,每胎3—4只,最多可达6只。

初生的小兔狲更像是一只小猫,全身披着灰色的绒毛。兔狲的生活里没有父亲,在出生后直到4—6个月的哺乳期里,它们完全依靠母乳生存,之后跟随母亲学习觅食和战斗,1岁左右离开母亲,寻找一片自己的领地独立生活。兔狲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会用尿液标识自己的领地。通常,兔狲的寿命能达到12年。

作为感情最为丰富的猫科动物,兔狲在我国很多地方留下了传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作“双头兔狲”。故事发生在云贵高原丛林中一个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寨子里的家禽家畜在冬季难免会受到野兽袭击,猎人们在蹲守野兽时发现了奇怪的动物: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兔狲。一时间,各种说法传遍村寨,为了保护寨子里的家禽家畜,猎人们精心布置好圈套,最终用渔网和陷阱抓住了这只奇怪的“双头”兔狲。显然,两个脑袋的兔狲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双头”兔狲其实是一只兔狲驮着另一只,因为贴得太近,如同连体,在黑夜里看上去就像是长着两个头。让人感慨的是,背上的那只兔狲两只前腿少了一半,应该是被捕兽器夹断了。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只兔狲演绎的是一段爱情故事:习惯独来独往的两只兔狲在某一年的恋爱季节里相爱了,其中一只兔狲中了猎人的圈套,被斩去了前腿。它的爱人没有抛弃它,为了使爱人免受伤害,它背起自己的爱侣,在暗夜的丛林和村庄中穿梭……

(选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小题1】在说明兔狲的外形时,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兔狲的生活习性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请简要总结本文的写作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3:4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不”孟老倔
孙毛伟
孟老倔是开馄饨店的。老倔整天紧绷着张脸,没一丝笑容,问他话也爱理不理的,好像都是来找他麻烦的。时有客人提点小要求:“老板,少放点辣子。”老倔也不搭话,客人却以为意思已经传达到了。可馄饨端上来,辣子一点没少。客人生气:“怎么还放这么多辣子啊?”老倔应一声:“本来就是放这么多嘛。”“不是告诉你少放吗?没听见啊?”“听见了。”“听见了咋不少放啊?”“不能少放。”“为啥不能?什么态度啊你?”“就这态度,你爱吃不吃!”
眼看要争吵起来,后面排队的也不劝解,只是“吃吃”地笑,有人咧咧嘴自言自语:“这个老倔头。”旁边的捅捅这位怕辣的客人:“他就这样,驴脾气。”这位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也息了声。
老倔馄饨店有“三不”:不赊账,不外卖,不调味。不调味就是顾客不得随意增减盐、辣子什么的调味品。他不给调,也不让你自己调。
老倔的“三不”让人觉得不近情理,这不赊账好说,可不外卖不调味不是明摆着难为顿客,砸自己的生意吗?老倔自有他的道理。难得他会松下脸皮给顾客解释:“我的馄饨就是吃个味。你少放勺辣椒,他多放勺盐,耶还有馄饨味吗?合你的口味你就来吃,不合你的口味,你去别家。”至于外卖他也有说辞:“外卖我不卖。馄饨拎到家一准凉了,凉了再热,糊糊塌塌的,还叫馄饨吗?”
老倔的店不大,店门口像火车站售票口那样沿墙装了一排栏杆,是排队用的。想吃老倔的馄饨,一是要早去,二是要有耐心,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当然在老倔店排队也不寂寞,看老倔煮馄饨是个很不错的消遣。
馄饨锅旁的案子上一字摆开三排二十四只花瓷大碗,老倔伸手从高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汤,像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每只碗里就均匀地盛上了多半碗汤水,且没有一滴抛洒碗外。他再叫一声“起”,从翻滚着的煮锅里捞出一笊篱煮熟的馄饨,挪到每只碗上用勺轻轻一敲笊篱,几只精灵似的馄饨就会跳起来直落碗中。从中随便取来一碗数数,一准十只馄饨,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然后抓一把香菜、榨菜丝在那排碗上“唰”地挥毫再书一笔,绿的香菜黄的榨菜丝就花一样均匀地漂在每一只碗里了。
老倔的店店小客多,天好的时候就在店门前摆上几张桌子做餐桌用,这下违反了城市管理的规定,城管的人警告老倔不准搞店外经营,老倔却没当回事。这下惹恼了城管,派人上门执法。
老倔冷眼看着店外的桌凳被拉走,既不争辩,也不求情。转天馄饨店就闭门谢客了。
老倔馄饨店三天没开业,老倔不急,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几天没吃老倔馄饨就觉得哪儿有点不得幼儿。打听到原委,老主顾中就有人出面找城管的熟人把桌凳给要了回来,老倔才开了店门。
有一天,老倔馄饨店附近的街巷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有人提供线索,说好像见过嫌疑人在老倔店吃馄饨。警察来老倔店调查,老倔看了影像说:“不错,是黑子,总来吃馄饨。”他摸着下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警察:“这几天没见他来,八成早就跑了吧?”警察哼了一声说:“跑?除非他长了翅膀。”老倔说:“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警察就笑,根本不相信,也就没布置蹲守。可是到了第六天,警察接到了老倔的电话:“你们快来,黑子正在店里。”
黑子被抓后供认,作案后他找了一个藏身之地,一直没敢出来。警察问:“那怎么又出来了?”黑子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孟老倔开馄饨店的故事,故事围绕“馄饨”展开,着重表现了老艺人为悉心打造中华美食而精益求精的美好品德。
B.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却富有表现力,例如描写老倔煮馄饨,用形象的比喻、准确的动词表现了孟老倔手艺的娴熟、优美、灵巧。
C.小说成功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侧面表现了孟老倔馄饨的魅力。
D.小说写抓捕黑子的情节饶有趣味,老倔认为黑子不到一个礼拜会到店里吃馄饨,警察不信,充分表现了老倔对自家馄饨的自信。
【小题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小题3】对于文中孟老倔卖馄饨“不调味”“不外卖”的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开始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与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选自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得到我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并被王国维引人中国。
B.中国美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又受欧美美学的影响而成长起来。
C.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包涵了“真”“善”“美”,它们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D.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与生活的联系,审美情趣往往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论述了中国美学形成的源头和呈现具有弥散性格的独特面貌,点明话题。
B.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
C.第三段承接第一段“越界”内容,从广泛性与综合性角度论述弥散性格的体现。
D.第四段的诗句论证了审美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充满美的氛围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涉及很多的领域,甚至走进百姓日常,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
B.因为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具有弥散的性格。
C.中国人可以在艺术创作、欣赏自然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道”。
D.今天的学者很重视中国传统美育在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中所起的纽带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发展报告(2018)》既是首次对我国一线城市、一线城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综合评估的成果,也是了解我国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整体状况的重要参考。

报告针对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引才难、成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图”的概念,研究破除引进人才中“钱来钱往”的怪图,努力实现“以心换心”的境界,打造一个不仅引才聚才、更育才养才、助才用才的安居乐业生态系统,打造创新型人才成长高地,从而不断提升区城创新力与竞争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评估结果显示,一线城市的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中,北京平均水平最高,其他名次分别为广州、深圳、上海和杭州。

(摘编自《中国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硅谷风投教父保罗·格雷厄姆说“创业者要去配得上自己雄心的地方生活”,因为完成一番事业需要支持者、资助者,而一个适合的环境会让创业者如鱼得水。现实也正是加此,少数中国“创业之城”孕育了中国绝大多数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按城市划分,统计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中,北、上、广、深,就这五座城市拥有的独角兽公司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独角兽公司之都”离不开北京丰富的人才、资本、媒体等资源,但更与其活跃的创业氛围息息相关的是对创业理想宽容度高。在北京,起进任何一个的咖啡馆,你都可以听到有人在谈论互联网,“电子商务、流量、直播、网红、用户体验、商业接式·……”没人会嘲讽你的梦想,反而会和你一起思索,甚至可能一起去实现梦想。

金融业是拉动上海经济的重要动力,上海的金融环境让马云也不得不将支付宝总部从杭州迁到上海。既然上海的独角兽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那为什么上海的整个互联网创业氛围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上海没有出现滴滴、快的这样前期靠大景烧钱来获取用户、培养市场的公司。在资本寒冬未来临之前,一个北京的创业者只要有了想法,就会先去实行,然后创始人再到投资者面前“忽悠”一番,差不多钱就会到账了,而对上海的创业者来说精打细算才是其鲜明的风格。

广州是以低调、务实、不喜张扬的从商风格著称的老牌商埠,2014年全国城市GDP排名第三、机场吞吐量全国城市第二、高校教量全国第二……广州的创业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一线城市的丰富资源上。但与深圳相比,科技创新是广州明显的短板。

在杭州的8个独角兽公司中,除去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的,剩下的7家中有4家都是与电商相关的,这或许是因为阿里巴巴早已为他们培育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电商市场环境。阿里巴巴的存在就像一个核电站一样,它的能量辐射着整个杭州的创投圈,令整个城市的产业和创业环境都趋于“互联网化”。

深圳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数量有7个,仅智能硬件就占了3个。这与深圳完善的硬件生态链以及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密切相关。深圳几乎没有本土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它却在八九十年代孵化出了像华为、中兴、腾讯这样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靠的都不是忽悠与概念,而是扎实的研发与强大的现金流能力。

注独角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文中“独角兽”指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次对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进行综合评估,其结果可帮我们了解我国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整体状况。
B.《中国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发展报告(2018)》提出“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的概念,解决了“引才难、成才难、留才难”的问题。
C.“独角兽”是古代西方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神奇动物,在材料中用它来比喻未上市的、估值达10亿美元的企业。
D.北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独角兽公司之都”,是因为北京所拥有的独角兽公司最多,差不多是上海、杭州、深圳这三座一线城市的总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线城市用“钱来钱往”的方法是不能引进人才的,只有用“以心换心”的方法才能引进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B.保罗·格雷厄姆认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青人,只有到一个同样有雄心壮志的地方工作,才能施展才华。
C.在北京,不管你的互联网理想是什么都能得到尊重,甚至还可能有人投资助你实现理想,但上海却不是这样。
D.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独角兽公司比深圳少,这是因为广州与深圳比起来,科技创新要略逊一筹。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说明北、上、广、深、杭这五座城市拥有众多独角兽公司的原因,以及这五座城市拥有众多独角兽公司的一个共同因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这位读者问:“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逾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人,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注:①引自李煜被俘入宋后所做《望江南》一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mēng)混 (pán)跚 (bàn)侣   食(pǔ)
B.咳(sù)   窗(lián) 杂(tà)   (hē)护
C.(xuān)哗   (chán)弱 沉(jì)   运(shū)
D.不(yú)   (zàn)时 眼(jié)   丝(duàn)
【小题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
【小题3】文中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以“寒色”为题,有怎样的深意?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两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6段与第13段中,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温馨但是易碎的特点。
E.本文笼罩着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也因此充满悲剧色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慎重选择试点地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选择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试点。对于“以农为本”不突出,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未能与农业有机融合,或者以非农业产生为主导产业的地方,一律不得列入试点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能新增债务负担。
(摘编自《政策解读:今年起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201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资料于凤凰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田园综合体》)
材料三:
带动村民致富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目标之一。“我们想以绿橙、茶业、石斛等种植采摘为特色,推动大里第一产业升级,同时以农旅结合的方式重点打造游客参与的特色旅游体验,游客可以自己亲手采摘新鲜茶业和绿橙,并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大里特色农产品。”深圳玉禾田集团项目经理薛峰介绍。
大里是黎乡,项目还计划在黎族文化上发力----打造以民宿为主,带动餐饮配套的黎族特色风情街;建设黎族手工创意园,让游客感受黎家古法酿酒文化。
(摘编自《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2018年1月12日《海南日报》)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于城市,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
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
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媒体给予曝光,以期让政府官员引以为我,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
(摘编自《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2018年2月28日中国经济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旅游休闲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吸引点,全面盘活休闲地产、商业项目及土地资源。
B.休闲商业项目作为田园综合体的配套板块,为整个综合体提供支撑;乡村休闲地产是综合体的核心板块,也是盈利点。
C.为增加大里村民的收入,带动村民致富,海南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开发成功的典型项目。
D.在乡村振兴中,各级政府要真正深入乡村,着力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下文明等问题,要力戒“花架子”。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选择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适度参与。
B.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是农民,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农民改入开发的热情,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C.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村的经济基础依然脆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D.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善农村经济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级政府只要拿出勇气,就能切实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
E. 材料一是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顶层设计,材料二、三提供了开发模式及案例,材料四表现了对乡村振兴热的冷静思考。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媒体给予曝光,以期让政府官员引以为戒,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
【小题3】如何在田园综合体的开发中发展乡村旅游?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