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随着湖南卫视原创力作《奇妙的朋友》节目内容的深入,观众会发现每种野生动物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当6位实习饲养员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动物们其实也如同一面镜子,同样能够反映出与人类相似的情绪。本周《奇妙的朋友》继续将焦点锁定在高智商的小象和人类近亲猩猩的身上,通过电视荧幕的呈现也让动物们的日常生活多了更多的“人情味”。而猩猩温馨热闹的“认亲”“相亲”更是一举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奇妙的朋友》以全国网收视率1.48%,收视份额8.17%,再次蝉联同时段节目收视冠军,6名实习饲养员逐渐和动物培养出来的细腻感情更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动容。
好莱坞电影《人猿星球》曾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关于高智商猩猩的虚构情节,当人们为电影精彩的剧情所惊叹之时,却不曾想到自己身边也在上演同样吸引人的“神奇”故事。相信在本期节目中,令观众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人类近亲黑猩猩高超的模仿能力。当胡杏儿与杜天皓通过自身示范帮助coco姐姐妞妞相亲时,两人才惊觉人类行为对动物的影响。通过两位实习饲养员有爱的互动,成功帮助妞妞与俊俊合笼成功。而之后coco父亲这位猩猩界的美男子所表现出的强大气场更是镇住众人,它令人意料之外的投掷行为也于先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让众人感到非常自责。有不少观众表示反省:“从来没想过一个游客的个人行为,会对动物有这么大的影响。”也有人感叹:“黑猩猩的模仿能力这么强,以后真的不敢在动物面前行为不规范了。”节目不仅给大家看到有爱的一面,同时也通过实际的互动,让大家能尊重动物习性,能更和谐相处。
人与动物的感情联系中,大家最为熟悉以及最能体会的,当然是人与宠物之间的感情了。在这样一份感情中,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往往建立在一个关键词“陪伴”之上。然而在《奇妙的朋友》中,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6位实习饲养员将如何与野生动物们建立感情似乎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比如在驯象师训练中一直苦苦摸索的倪妮肯定深刻体会。一直与小象妮娜沟通困难的倪妮,实际上心中一直都藏着一些对大象的恐惧。然而当倪妮在驯象师学习结束的最后一刻,最终克服了这点作祟的小小心理,终于成功和小象妮娜配合完成了“终极考核”。然而到这一刻为止,倪妮才能了解小象对她的意义。有观众表示看到倪妮犒劳小象为它洗澡的时候,能感到一种释怀中夹杂着许多不舍的情绪。也有观众看完节目大有触动,表示“动物有自己的本能,可是一旦你与它有个感情,就再也离不开了。”
在本期节目中观众会从青姐口中得知,以“石屋”为基地的一系列饲养员挑战将告一段落,而即将到来的全新挑战将在海洋世界中开始。而刚一出场就萌翻众人的帝企鹅,仿佛也预示着这次全新的冒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海洋动物更萌了!而在下期节目中,心甘情愿接受惩罚的杜海涛将留守“石屋”,一人承担照顾coco六毛的任务,能否独自扛下全部家务值得观众期待。而其余5人也将分为两组分别进入白鲸馆与海狮馆,李宇春倪妮将携手逆袭成功的杜天皓一同进修白鲸舞蹈课程。而胡杏儿与黄轩的有爱组合也将重组,学习成为海狮的专业训练师。一场前所未有的海洋冒险即将上演,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下周六22:00点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
【小题1】(小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湖南卫视节目《奇妙的朋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节目属于原创力作,它使观众发现每种野生动物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奇妙的朋友》以全国网收视率1.48%,收视份额8.17%,首次蝉联同时段节目收视冠军。
C.本周的节目将继续关注高智商的小象和人类近亲猩猩,通过电视荧幕的呈现让动物们的生活多了更多的“人情味”。
D.这档节目寻找6位实习饲养员与动物接触,意在使观众感觉到动物们与人相似的情绪。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选项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妙的朋友》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和好莱坞电影《人猿星球》中关于高智商猩猩的虚构情节相同的吸引人的“神奇”故事。
B.在本期节目中,当胡杏儿与杜天皓成功帮助妞妞与俊俊合笼成功时,两人才惊觉人类行为对动物的影响。
C.而之后coco父亲令人意料之外的投掷行为也于先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说明节目同时也通过实际的互动,呼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与动物的感情联系中,大家极为熟悉以及体会的只有人与宠物之间的感情。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选项关于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妙的朋友》帮助倪妮克服了害怕妮娜作祟的小小心理,终于成功和小象妮娜配合完成了“终极考核。
B.有观众看到倪妮犒劳小象为它洗澡的时候,感到一种复杂情绪。也有观众看完节目大有触动,说明观众们对于一个节目也会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C.下周六22:00点的新一期节目中观众会看到即将到来的全新挑战将在海洋世界中开始。而刚一出场就萌翻众人的帝企鹅就预示着这次全新的冒险注定不容易。
D.在下期节目中,胡杏儿与黄轩的有爱组合也将重组,学习成为海狮的专业训练师。说明黄轩和胡杏儿在之前几期节目就是配合得很好的搭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02 04:0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论何种动机的“状元”炒作,都无法逃脱名利缠绕的怪图,这种缠绕让基础教育生态始终无法真正好起来,并在很大程度上持续强化社会对教育的不当认知,让公众对教育的理解囿于考试分数的粗浅层次,抵消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改革效果。

要彻底禁止“状元”炒作,就必须出台国家层面的监管“硬杠杠”,不仅要有行政部门的禁令,还要有明确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与处罚措施;不仅要有行政法规的约束,还要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禁止宣传炒作“状元”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违反规定的学校、媒体以及新媒体机构要受到行政处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状元”炒作现象。

(摘编自《科教新报》)

材料二:

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骛,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摘编自《今日头条》)

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参与程度

2017年对40位高考状元问卷调查

(资料来自《澎湃新闻》)

材料四:

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问卷是示,40名高考状元中6位状元来自农村,其余85%的状元均是城镇户口。此外,父亲是公务员的状元占比35%,母亲为公务员的占比22.5%,远超其他职业。

虽然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可能相对更为重视教育,但是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尤其是普通公务员与普通教师,并不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当前教育公平越来越得到维护与促进情形下,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在占有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在的孩子可以说已经能够基本实现在相同的基点上开展学业竞争,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出身,并不能对学生升学发挥明显的助益作用。

现在农村的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而抱怨、纠结出身“不好”,往往会成为一个人不愿意努力的借口,出身于农家,不但不能成为其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反而令其找到自暴自弃的理由,才是真正的悲哀。学生自身应该正确认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正确认识自我,如教育专家强调的,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自身的兴趣,找准闪光点,去做最大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成绩。如此理性看待出身差距,永远精进奋斗,一个人即便出身农家,同样可以获得璀璨的明天与精彩的人生。

(摘编自《扬州晚报》)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状元,无法逃脱名利缠绕而想进行炒作,这让基础教育生态始终无法真正好起来。
B.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改革效果被抵消,是与人们对考试分数的粗浅层次的认识有关的。
C.高考状元们心无旁骛,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一旦没有目标,就容易陷入窘境,听天由命。
D.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时常关心但不可干涉太多,而放任或过于关注学习,则不利成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国家出台相关监管制度,用好行政禁令、法规法律及其相关机制措施,才能更为有效地消除状元炒作。
B.状元们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往追求完美,追求没有疏漏,思维上僵化,并在考试中十分看重分数。
C.学习艺术,注重人文素养,让科学家钱学森思路开阔,素质全面,并使得他在科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D.公务员与教师更为重视教育,所以即使不占有优势的教育资源,也能对学生升学发挥明显的助益作用。
E.如果农村的父母要培养孩子,往往就要节衣缩食,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环境,理性看待出身差距。
【小题3】依据材料信息,你认为作为高考状元,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近40%。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10年翻一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说,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且随着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表面上,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的视力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但是实际中,他们更倾向于牺牲孩子的部分视力去换取成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何鲜桂说。
在同仁医院,一位来自山西大同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每天除了定时完成学习任务,就是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几乎不出门活动。北京市一所中学的教师胡杰表示:“现在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孩子们时时刻刻能够科学用眼。”
记者在同仁医院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在发现孩子视力出现异样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而此时近视早已形成。“预防青少年近视前端筛查十分重要,却往往被忽视。”何鲜桂说,“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掌握孩子视力屈光的实时发展情况,才能有效预防,对症下药。”
——摘编自2018-08-20《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等减负措施,被写入了《征求意见稿》。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作为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摘编自2018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及2018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
材料三:
(南美侨报网编译张乔9月25日报道)巴西也成为世界上高度近视者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巴西眼科医生奎罗斯·内托指出,人们对于造成近视的原因依然非常不了解,造成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因素,儿童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激素受环境影响刺激到眼轴的生长。眼睛内部晶状体的轴向生长会使视网膜变得更薄更尖锐,造成为视网膜供应氧气和营养的血管供应能力不足,进而导致视网膜脱落。
法国眼保健操视力保护协会给孩子们的常规建议是,定期检查,避免阳光直射,不要抽烟喝酒,多吃水果、绿叶蔬菜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鱼类。
日本的学校有定期的视力检查,没有眼保健操,但是学校会教导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很多学校的学生座椅可以调整高度,以保证学生保持眼睛和书本间的距离。
今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手表在内的所有可联网的通信设备。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且学段越高近视率也越高,近年来视力不良又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B.人们对于近视的原因没有完全了解,虽然各国防控办法各异,但普遍都重视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控。
C.我国政府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用刚性的要求防控近视,体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D.大部分中国家长不重视近视前端筛查,等到孩子视力出现异样的时候才去就诊,甚至牺牲孩子的部分视力去换取成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政府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从上海市四年级来看,超过60分钟的近50%,可见,课业负担过重是小学生近视率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
B.预防近视是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定期检查,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薄弱。与日本相比,中国学校在预防措施上更显无力。
C.人们对于造成近视的原因依然十分不了解,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一些防治近视的措施不一定具有科学性,因而我国政府到2030年控制近视率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变为现实。
D.巴西医生奎罗斯·内托认为,环境因素会影响儿童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激素,刺激到眼轴的生长,严重的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以此为据,儿童的用眼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小题3】根据三则材料,分析概括如何降低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让人们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舒缓内心的压力。《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却拉近了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欠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B.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C.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因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E. 三则材料虽然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小题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