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贫血时,会导致头晕乏力、脸色苍白,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过多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D.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16 06:3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以下资料是关于酶的发现史:
斯帕兰札尼实验:以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只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状颗粒大小发生变化,而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对肉块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施旺实验:1836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进行了实验: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进行了如下表实验,让食物在体外消化成为可能.
容器
加入物质
实验结果

胃蛋白酶+肉糜+清水
肉糜分解很少

胃蛋白酶+肉糜+盐酸
肉糜大部分分解
3
胃蛋白酶+肉糜+氢氧化钠
肉糜分解很少
 

(1)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______性消化对实验的干扰。 
(2)施旺所进行的表格中的实验说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_______的影响。
(3)上表中的实验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应该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摄氏度左右。
(4)有同学对施旺实验提出质疑:认为对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盐酸。为了检验他的猜想正确与否可再增设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质:________,观察肉糜的分解情况。

同类题5

某中学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1)实验步骤:
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 mL。
④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2)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________,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A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