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木心:我是绍兴希腊人
李宗陶
木心,那个戴礼帽、执洋伞、坐在大雪初霁纽约中央公园长椅上的目光炯炯的男子,2006 年9月回到故乡,鬓发已白,面容消瘦,不断小声地说着俏皮话:“有人看了照片讲,恨不得把那顶帽子摘下来。我说我帽子都不能戴的啊?在西方,冬天叫人家光头啊?”口语的木心是家常的,吴侬软语略带阴性的,有一股骨子里透出来的好玩。那江南口音和老派的英文发音一样,没有改。 
我的祖先在绍兴,精神传统在古希腊
上世纪30年代,浙江桐乡乌镇东栅财神湾。孙家雕梁画栋的老宅,紧挨着孔家花园。 清末的举人穿过两进厅堂,穿过佣人们的宿舍,面对私塾里一班小孩子。主人家的小少爷大 名唤作孙璞,乡邻有叫他牧心的。 
少年时读到《诗经》,孙璞惊艳,继而欢喜,“这就是我要的文体。”家人替他选定了志业,要么做法官,要么做医生。他却喜欢收来各种彩色纸头,一看半天;他还喜欢逃学、看戏,看终场时值台男子潇洒地甩出条木牌,“明日请早”。那双眼睛挑来拣去,只为色彩只为美,着迷。
他的阅读穿梭于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十四五岁就知道瓦格纳跟尼采的那场争论。”美国一些读者说,木心的作品里仿佛总有一个深蓝的背景,非常神秘,让他们想到达芬奇。木心在乌镇的客栈里说:“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
我以不死殉道
20岁刚出头,他参与学生运动,还曾是领导者,结果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于是走避台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回到大陆。
他是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的设计师,喜欢画画,热衷写作。从14岁起创作的100多个短篇和8个中篇集成厚厚20本,直到1970年被抄没。因言论获罪,他被关进废弃的、漏雨积水的防空洞。半年后转移到监牢时,关他的人想,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他从写交待材料的纸里克扣下66张白纸,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墨水快要用光了掺点水进去,“不慎”打翻。看守凶巴巴又装一满瓶来:“老老实实写,不深刻休想过关!”
平反那天,他还在扫地倒垃圾,食堂师傅冲他嚷:“哎,叫你装纱窗装纱窗到现在还不来装!”他问:“个么,到底要装几扇?…‘十扇!明天来装!”“噢,十扇。”这时有人告知大师傅:“明天人家就要到设计院做总设计师了呢!”第二天,他坐飞机去人民大会堂,负责修缮工作,因为他曾经参与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这种戏剧人生,他讲起来笑嘻嘻的。
“我不喜欢哭哭啼啼,小女儿一样,要么就天地之间放声大哭,要么就闷声不响。而且聪明的读者能够读懂,我如此克制悲伤,我有多悲伤。历史在向前进,个人的悲喜祸福都化掉了。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从前有信仰的人最后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文革’期间,多少人自杀,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可以向死的机会很多,我都挺过来了。监狱里面,饭吃不下,硬塞也要活下去。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您是悲观主义者吗?”
“其实悲观主义是看透了,但保持清醒、勇往向前。释迦牟尼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他的大雄宝殿题了四个字——‘勇猛精进’。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这就是悲剧精神。”
从前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心在纽约华人圈子里开了4年的世界文学史课,课后在中央公园散步谈笑,一位学生说,“先生一路看过去,能不能即兴写俳句?”
话音才落,有位女子走来——“她围着黎明的围巾,牵了条黑夜的狗。”一辆旅游大巴开过,车身上涂料是红色与银色,好像救火车——“这个旅游团多仁慈,一边旅游一边救火。”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能捕捉生活中的这种瞬间?”
“长期的训练,像中国武功。我喜欢那个传说中用筷子夹苍蝇的高手。”
“从前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从前家里有人写错别字,那是奇耻大辱,现在马路上一走,三步一错,五步一错。从前社交客气而润滑,现在不讲客气了。有人请我吃饭,从开头讲自己,到最后第二句还在讲自己,把客人扔在一边,末了想起来,啊,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跟介绍的朋友讲,哎,你这个朋友怎么只管谈自己,我连发言余地都没有?朋友说,现在要找不谈自己的人是没有的。呵呵,倒是我错了。”
“讲话不好玩了,俏皮话也听不来了。这些,使人感到寂寞。人类已经忘记了‘灵魂’这个词。”木心叹言。
相关链接
①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是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木心:文学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②在历经社会与个人的变迁、磨难和颠沛之后,木心仍保持着高贵和自由的品格,他以文学和美学为背景的绘画艺术,以及散布在各种文学作品和访谈中的画论,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他不为任何浮云流霞所动,孜孜不移地坚守着独立和纯粹的绘画精神。(《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小题1】下列关于木心其人其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心的家乡是浙江桐乡乌镇,他出生在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家庭,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
B.木心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阅读、看戏、绘画等。青少年时期的他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逃过学,领导过学生运动。
C.木心认为释迦牟尼是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所以他才会看透红尘,入佛门清修避开纷乱的世事。
D.木心是个文思敏捷的人,他能迅速捕捉到生活中细微的瞬间,即兴创作出一些动人的俳句。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那江南口音和老派的英文发音一样,没有改”表明木心为了保有对故乡的牵挂,有意保留着江南口音。
B.木心认为真正的贵族是精神的贵族,即使生活困顿不堪,也可以活得很高贵。从这个层面来看,木心也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C.木心将到设计院做总设计师,食堂师傅要他装纱窗,他未加反对,表现出他的平和善良和淡然豁达。
D.现在很多人忘记了“灵魂”,争名逐利,浮躁浅薄,不讲文化,不懂礼仪,这让木心倍感寂寞与心痛。
E. 本文撷取了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断,将木心的话语穿插其中,展现了他令人钦佩的学养和人品。
【小题3】木心慨叹“从前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那么你认为木心身上有没有文人雅士的传统?请结合材料谈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5 04:3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台风红色预警)中央气象台9月15日18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15日)下午5点钟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偏南方大约76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8.9度、东经119.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400-5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50-27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60-80公里。
预计,“山竹”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16日下午到晚上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14-16级,45-52米/秒,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登陆后将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微博,2018年9月15日)
材料二:
根据台风命名规则,西太平洋沿岸的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提出十个名字组成命名表,台风的名字就从这个表格中诞生,年复一年,循环使用。而如果哪个台风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就会被除名,即意味着这个名字的台风再也不会出现,比如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的“天鸽”。那么泰国人取名的“山竹”,以后会不会再出现呢?
“山竹”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多讨论,也许和它早早被预知不无关系。在“山竹”还在太平洋洋面徘徊,积蓄力量的时候,社交媒体上类似“最大风暴”“史无前例”的夸张字眼就已经广为流传。它们一方面为人们防灾减灾做出提醒,另一方面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谣言的温床。比如,很多人都把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一张佛罗伦萨飓风的照片错当成“山竹”的照片,最后让中央气象台都忍不住出来辟谣。
(摘编自曹吉利《台风天百态:“山竹”走了,还会回来吗?》,《新周刊》2018年9月17日)
材料三:
清远市发布防台风全民动员令:经清远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从2018年9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停工(业)、停产、停课、停运。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电信等不能停业的特殊行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广大市民群众要做好防灾避险工作。
清远市发布防台风全民动员令第3号。为防止市民外出购物和消费发生安全事故,现决定从2018年9月16日下午15:00开始全市停市,请全市商业企业、餐厅、门市、档口迅即遵照执行,坚决落实好停市要求,确保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复市时间另行通知。(清远市三防指挥部)
(摘编自清远新闻网官方微博《“山竹”来袭!清远感受到明显风雨》,2018年9月17日)
材料四:
在别人都躲在家中避难的时候,他们毅然走上街头,维持着这个城市的秩序。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同样有需要保护的人。可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集体来到街头巷尾,保护民众和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样是血肉之躯,但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可还是有些人,不顾他们的辛苦,尽最大的能力给他人添堵,用自己的生命来作死。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汕头,东海岸边,为了一睹台风的真面目,有人带着孩子驾着车来到岸边观看。也有很多人秀下限,就是为了能火一把,遇到危险不好好躲避,反而趁势拍抖音,表演在台风中被吹飞等。没人想看到这样毫无下线的直播,大家平安度过这一场灾难,这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别让英雄为你的自私买单!
(摘编自《致台风“山竹”中玩命想红的人》,《文汇报》2018年9月19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气象台提前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对强台风“山竹”的各方面情况从数据上作了详细的预测说明。
B.根据台风命名规则,以“山竹”命名的台风再也不会出现,正如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的台风“天鸽”。
C.“山竹”来袭,清远市政府及时发布防台风全民动员令,坚决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D.材料四采用对比手法,既批评了不顾自身安全,为他人添堵的人,也赞扬了赶赴一线,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抗击台风的英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气象局微博发布信息用语科学严谨,使用了较多专业术语,部分内容的介绍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B.“山竹”之所以被早早被预知,是因为众多讨论和谣言,比如,很多人把佛罗伦萨飓风的照片错当成“山竹”的照片。
C.清远市虽然不是处于台风“山竹”的中心,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广大市民群众也要做好防灾避险工作。
D.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是谁,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可能是在狂风暴雨中冒着危险坚守岗位的官兵们。
【小题3】以上四则材料中,中国气象局微博、《新周刊》、清远新闻网官方微博、《文汇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完美计划
姜钦峰
①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②“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 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③“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④“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 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⑤“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⑥“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 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 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⑦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⑧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 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⑨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 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⑩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⑪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两手空空, 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 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⑫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其实小女孩知道这个电器维修工是冒牌的,但故意不漏声色,给他一个自省改过的机会。
B.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微笑”是一种伪装,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C.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把小女孩和罪犯两人的内心的挣扎和变化细致入微表现出来。
D.第⑤段中“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意思是尽管计划虽未实现,罪犯却收获了别人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E. 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创可贴”无疑成了贯穿故事始终的线索。
【小题2】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完美”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鸟类的嗅觉、味觉和“第六感”
扑朔迷离的鸟类嗅觉
很久以来,鸟类学家一直认为鸟类缺少嗅觉能力。20世纪初的一些证明鸟类没有嗅觉的研究更是“证实”了这一偏见。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火鸡面前放两盘食物,一个盘子里的食物上浇有一些味道浓烈的调料,如薰衣草油,另一个盘子里的食物上则不添加其他气味的东西。火鸡很快将两盘食物吃完,之后又毫不犹豫地吃下第三盘食物——被氢氰酸污染的食物。当然,这只火鸡最后死了。人们于是得出结论:鸟类没有嗅觉。 学¥科网
尽管早期解剖学对此提出了相反的论证,但这种错误观点还是以讹传讹地流传了下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贝蒂西·班的研究终于扭转了人们对于鸟类嗅觉的偏见。她发现人类鼻腔中用来温暖吸入空气以及检测气味的鼻窝结构,一些鸟类也同样拥有,只是更小更精致而已。她据此认为鸟类也有嗅觉。在对鸟类的嗅球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她发现,不同种类鸟类的体形大小不一,它们的嗅球大小占大脑的比例也不一样,反映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嗅觉的依赖程度。
如今,人们对鸟类嗅觉的认识已大有改观,最近一项描述信天翁和海燕嗅觉能力的研究称,这些鸟类生活在“嗅觉构成的海景中”,灵敏的嗅觉帮助它们寻找食物、繁衍后代,甚至筑窝建巢、寻找配偶也离不开敏感的嗅觉能力。
鸟类也有味觉
狗通常被认为是“狼吞虎咽”地咽下食物,它们似乎根本没有花时间去品尝食物的口味。但事实上,狗主人都知道,狗并不是对食物不挑剔。对于鸟类来说,其实也是这样。
很早以前,达尔文等人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鸟类也有发育完全的味觉。他在给鸟喂食巢蛾毛虫时观察到,笼子里的鸟儿摇晃着脑袋,厌恶地将毛虫吐了出来。之后,华莱士的一些研究表明,鸟类感觉味道难吃的毛虫通常都带有鲜艳的“警告色”,拥有这个特点的毛虫发出的信号就是:“我不好吃,请别吃我!”
后来的研究表明,像我们人类一样,鸟类的舌头上也有味蕾。不过,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的是,鸟类的味蕾似乎太少,不足以区分食物的好吃与难吃。1974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鸭上发现了疑似味蕾的东西,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发现,原来野鸭共有五簇味蕾,四簇分布于上颚,一簇分布在下颚,而舌头上则没有味蕾。虽然鸟类的味蕾远少于哺乳动物——人类有数万个味蕾,野鸭只有400个味蕾,但它们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同样拥有对甜酸苦咸的品尝能力,至于它们是否能品出人类清幽赌咒的鲜味来,目前还没有经过实验证实。
鸟类神秘的“第六感”
鸟类的另一种鲜为人知的能力——检测地球磁场的神秘能力,如今正在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许多鸟类的导航能力堪称神奇。在威尼斯的教堂塔楼上放飞一只马恩岛上的海鸥类飞鸟,它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回到英国西海岸沿海一个岛屿上的它们出生的巢穴中。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如今我们知道,鸟类体内拥有多种导航机制,包括利用太阳和星星导航,以及利用嗅觉导航等,而最新也最神奇的发现是鸟类利用地球磁场导航的能力。这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鸟类确实拥有这种神奇的“第六感”。我们不知道鸟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确实拥有这种不可思议的神奇能力。
最近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能够检测到地球磁场的方向,甚至还能通过某种化学反应检测到磁场的强度。早在上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就已经知道,某些化学反应能够因磁场而发生变化。更奇异的是,科学家在对欧洲知更鸟的研究中发现,通过鸟类右眼的光线可产生这种变化。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这种反应具体发生在鸟类身体的哪个部位。一些科学家猜测,鸟类甚至可以“看见”地球磁场的轮廓线。对人类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有删改)
【小题1】(小题1)鸟类学家对鸟类嗅觉的认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小题2】(小题2)在说明“鸟类也有味觉”时,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根据文意,鸟类的“第六感”指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B.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
C.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国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D.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小题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B.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
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D.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观代实验艺术,一方面因被西方媒体热炒而名扬世界,另一方面却在它的原产地备受冷落。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成了现代实验艺术的诞生呢?
从历史上看,先锋艺术在现代的出现,一个根深蒂固的动因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信仰的变化。这种信仰在艺术领域表现得更为极端,意大利未来主义者马里内蒂曾开宗明义地讲,“未来主义就是仇恨过去”。新型艺术家之所以事事采取与传统对抗的立场,是有被信仰裹挟的背景。1973年,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曾在其《影响的焦虑》中讲,千百年来,一切艺术的主题和技巧已被艺术家用尽,后来者要想对艺术史有所推动,唯一的手段就是否定或推翻传统。
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改变了艺术的价值取向。现代以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实践能力。人不仅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而且可以再造现实。也就是说,传统上仅对艺术有效的审美原则,现在已彻底被放大为对日常生活全面有效的原则。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创造如果仍然遵循美的规律,那么它在现代的命运就必然是被淹没的。相反,它表现丑或震惊,则极易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就此而言,西方现代艺术表现丑,就不仅是以另一种方式与“美的艺术”对抗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已经审美化的现实中重建自身价值的问题。
因为崇尚艺术进步而反传统,为了避免与现实重合而反美学,这两点基本可以概括现代艺术的精神诉求,由此带来的后果却相当严重。比如,自从1917年杜尚将马桶带入美国的军械库展览,生活中的现成品开始直接成为艺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边界因此模糊。由此开启的艺术生活化的浪潮则直接导致了传统艺术体制的崩解,这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艺术终结问题。同时,就目前这类艺术发挥的社会效能看,它基本上可被视为艺术界内部的自毁行为——除了新闻价值外,作为艺术它已丧失了对民众的引领和号召力。与此一致,美学作为艺术哲学,它在人类文明史上与艺术具有最高度的相融性——艺术表达美的理想,美则借助艺术的指引为人类建立稳固的审美标准。由此,艺术的自毁必然殃及美学,当代美学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依托的艺术发生了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终结与美的终结,在当代几乎具有同一的意义。
无论现代艺术在审美标准问题上如何让人无所适从,它秉持的信仰和拓展艺术边界的努力本身并没有错。比如,关于现代艺术中的丑陋和怪诞,这与其说是艺术本身出了问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业已固化的审美经验模式阻滞了对新艺术的接纳。因此,对一些艺术创造保持耐心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拓展人的审美经验,让人的心灵更加开放。
同时,新艺术由于放弃了常规意义上的审美标准而饱受责难,不过真正严肃的现代艺术实验却往往有更高的思想目标。像杜尚的《自行车轮》,虽然造型粗陋,但却包含着为静态雕塑植入运动的新艺术理想,并因此成为20世纪运动雕塑的开启者。由此来看,现代艺术对美的放弃以及与日常生活的混同,并不意味着它变得越来越浅薄,而是越来越深刻。今天,我们已习惯于将现代艺术称为“走向费解的艺术”,可能也说明了一种深度的哲学认知,而不仅是审美,已成为这类艺术为自身规划的目标。
总之,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艺术和审美多元化的时代。正是这种多元,使艺术表现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充沛的活力;但也正是这种多元,对人珍视的传统构成了冲击,并因此使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高估了现代艺术对固有审美传统的颠覆力量。虽然每年都有实验艺术家制造出一些“骇人听闻”的艺术事件,但正规的国画或油画展览,仍然主导着人们的艺术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促成“现代实验艺术诞生”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社会信仰的变化和艺术价值取向的转变,使得现代人否定或推翻传统。
B.生活中的现成品开始直接成为艺术,这也直接导致了传统艺术体制的崩解。
C.现代艺术家的大胆创新与不懈努力,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艺术理想。
D.现代艺术最终表现的仍是美,虽然艺术和审美多元,但求美向善仍是主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大利未来主义者马里内蒂说“未来主义就是仇恨过去”,说明启蒙运动后出现的先锋艺术对传统持否定态度。
B.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可以让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而且可以再造现实,打破艺术与生活对立的传统格局。
C.艺术的创新值得肯定,它有助于拓展人的审美经验,让人的心灵更加开放,对它的接纳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D.艺术和审美的多元化,颠覆了固有的审美传统,使艺术表现出更充沛的活力,也使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艺术在审美标准上让人觉得无所适从,除人们的审美经验模式固化外,艺术本身出了问题是根本原因。
B.不管现代艺术价值取向如何改变,美都不会因为艺术的变局而消失,只会变换新的表现形式重建自身价值。
C.新艺术放弃了常规意义上的市美标准,与日常生活混同,这不能说明它变得越来越浅薄。相反,新艺术越来越深刻。
D.每年都有实验艺术家制造出一些“骇人听闻”的艺术事件引人注目,这反向证明了它对传统的高度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