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奇特霉菌将植物废料变柴油气
最近,美国科学家斯特罗贝尔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霉菌——粉红粘帚菌。这种霉菌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这个发现为植物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斯特罗贝尔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发现了粉红粘帚霉。他起初对粉红粘帚霉的生存特征特别好奇,因为这种长在植物枝干上的霉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消灭附近的其他真菌,让它独享植物枝干的“美食”。斯特罗贝尔希望弄清楚这些气体为何可以作为粉红粘帚霉的武器,结果发现这些气体不过是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可让其他真菌窒息而死。
斯特贝尔等人在实验室内检验粉红粘帚霉的性能,用以燕麦为基础的果冻和纤维素培养它们。研究人员利用抽风机把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抽走并将它们收集起来。他对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原料释放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燃烧值很高的辛烷。
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其他已知生物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驱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霉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目前,植物能源科学家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怎样利用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斯特罗贝尔说:“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但大多数给浪费掉了。”
通过粉红粘帚霉对纤维素进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现成的柴油气。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证实此想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做更大规模的测试,进行发酵后让此真菌产生足够多的柴油气来驱动一台小发动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利用这种方法来扩大生产柴油气就变得可行了。
植物燃烧曾被宣传室代替石油的好选择,而且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植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失衡。然而,现在不少人反对植物燃料,是因为许多工厂用粮食生产燃料,而工厂不用植物废料作生产原料的原因是纤维素难以分解。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本地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斯特罗贝尔还发现,粉红粘帚霉含有独特的基因,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因此,如果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到其他微生物的体内,让其他微生物也能分解纤维素产生柴油气,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能源工厂的规模。
斯特罗贝尔的研究还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霉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粉红粘帚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粉红色的真菌。
B.它主要寄生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
C.它能产生一些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气体。
D.它拥有一种能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
【小题2】(小题2)下列不属于斯特罗贝尔实验成果的一项是()
A.粉红粘帚霉能生长在植物纤维素上,并可以进行人工培育。
B.植物原料经粉红粘帚霉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
C.与世界各地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更好。
D.利用粉红粘帚霉产生的大量现成的柴油气,可以驱动小型发动机。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粉红粘帚霉之所以产生气体,是为了消灭其他的真菌,以便独享植物枝干的营养。
B.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很难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但用粉红粘帚霉可以做到。
C.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好,是因为里面燃烧值很高的辛烷在起作用。
D.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
【小题4】(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利用粉红粘帚霉生产柴油气的技术取得突破,植物燃料有可能会取代石油。
B.如果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就能有效扩大工厂规模,生产更多的柴油气。
C.由于传统石油形成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因此斯特罗贝尔的研究就有了用武之地。
D.如果粉红粘帚霉在石油的形成中真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寻找石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0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膳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和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百度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材料三: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A、B3、B4 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仅局限在原产品上,在食品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
B.相对国外有机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集中在大型超市,还有很多销售渠道待开发。
C.虽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有监管机构,但还缺乏统一认证制度,完全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D.对比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未来市场很广阔,发展潜力很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有机食品并不一定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食品更安全。
C.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促进产品销售。
D.有机食品颇受市场追捧,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没有品牌意识、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小题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B.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C.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土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D.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入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载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某地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C.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D.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 自己的磨难。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 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我的生日。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③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做一个人类学家,首先要学习离开自己的技艺,让自己的习惯和思想暂时退让 给他对一个遥远的世界的期望。像李白说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④“离我远去”的技艺有多种。一些人类学家要求自己身心都要离开自己的文化一段时间,另一些人类学家则通过他人的间接描述来“神游”于另外一个世界。作为集体的人类学 家共同体,区别于其他思考者的特征,正是一种文化精神意义上——而不单是个体肉身意义上——的“离我远去”。不是说人类学家要抛弃自我,成为疯子,而只是说人类学家的“自 我”表达的是一种“非我”的艺术,这种艺术使人类学家获得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经验,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的局限性。
⑤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有的是时间的隧道,有的是空间的距离。他们去的时间,是已经流逝的过去;他们去的空间,是一个“非我”的世界。因而,人类学家不以肉身的离去为目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心灵,超越自己的文化,领略人如何可以是人同时又那么不一样。人类学家不一定要追求对遥远的文化的求索,不少人类学家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在本土研究中,“离我远去”的意思,转化为与自己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暂时陌生感,转化为一种第三者的眼光,它让我们能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主人”——我们本身。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学家的肉身没有被自己搬运到别的世界中去,但他们的心灵却必须在一个远方寻找自我反观的目光,在一个想象或实在异域中寻找他者相对于“我”的意义。
⑥近代以来,人类学家要培养的那种“离我远去”的习惯,针对的是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现代性。他们希望从被观察的边缘人群的“当地观点”出发,来展示众多与近代的世界不同的小小世界,体会这些“小传统”的力量,从而反观逐步渗透到整个世界的“大传统”——现代观念体系,我们将这里追求的东西叫做“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选自《人类学是什么》
【小题1】对第①段中引用马林诺夫斯基日记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研究中会遇到的困境。
B.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都会“离自己远去”。
C.灰暗的笔下流露出人类学家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困惑哀怨。
D.引出下文所有人类学家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客观原因。
【小题2】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凡都”的表述是否矛盾?
【小题3】第④段中加点词“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4】对“离我远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的田野工作属于“离我远去”的技艺中身心都离开的类型。
B.“离我远去”能力的养成必然让人类学家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C.不管是通过时间还是空间,“离我远去”的关键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D.本土研究中人类学家的“离我远去”是指去到由想象产生的异域。
【小题5】综观全文,概括人类学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价值。(3分)
【小题6】阐释第⑥段中“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内涵,并推测人类学追求“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目的。

同类题4

现代文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9分,每小题3分)
网络上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正初露峥嵘。但是,网络语言在向传统的书面语言挑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诸多问题。
很多人故意使用错别字。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这在打字时既不经济,也无意义,但居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另外还有许多网民在网上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如“94”(就是)、“7456”(气死我了)、“bt”(变态)、“3ks”(谢谢)、PMP(拍马屁)等。这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消极影响。与这种洋泾浜式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更为严重的是,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破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该国家、该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泱泱中华,方言无数,不同地方的人们仅凭口语并不能够正常交流,却几千年来始终统一于同一种文化之下,正是由于有汉字作为维系的纽带。曾有人想用拼音取代汉字,结果失败了。这更加说明表意的汉字被广大的中国人认可、坚守,所以不能过度地、无序地用谐音来幽默,那将取消汉字的表意性。把汉字和西洋字母、阿拉伯数字混合、杂糅着使用,则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在网络化时代,我们必须注意保持汉语的纯洁。因为语言的纯洁意味着文化的纯洁。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与本文同题的文章,有一位网友与我辩论说:“什么是正统的汉语,要回到文言文吗?现代白话文发展了没多少年,是不是也不能算正统呀?美国英语相对于英国英语岂不是更不正统?”我的回答是:正统和纯正是不同的概念。法国人的文化骄傲是世界有名的。在法国,你跟他说英语,他明明能够听懂,也会摇头。他们害怕英语会凌驾于法语之上,也不愿意让英语影响法语的纯洁。这是对自己母语最深沉的爱,不是维护正统。白话取代文言,是让文字与口语统一,是进步的。而网络错别字,基本上没有口语的基础,只能造成文字混乱。
网络承担着文化责任。网络是最新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它将在不久的将来君临天下。我们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字,将为后来人的网络习惯奠定基础。当我们在网络上轻松地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发挥影响?所以,我们上网,不仅仅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珍惜爱护祖先辛苦传下的语言文字吧!
【小题1】下列对网络语言负面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言中垃圾语言的泛滥破坏了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现代汉语的纯洁性。
B.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某些新词汇破坏了已被广大中国人认可的汉字的表意性。
C.网络语言中使用了大量错别字,这些错别字极大地破坏了汉字的口语基础。
D.网络语言中新词汇过度地、无序地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现代汉语规范。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民胡乱地使用一些简约、便捷的新词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纯洁。
B.网络语言中,产生了大量的与原有语言偏离的语言现象,这是对传统书面语言的否定。
C.网络上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别贴近生活。
D.让文字与口语达到统一,不去维护正统,这是对母语深沉的热爱,这是进步的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络语言中把汉字和西洋字母、阿拉伯数字混合、杂糅着使用,不但会破坏汉字的表意性,还会造成文字混乱和语法混乱。
B.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既不经济,也毫无意义。
C.网络是最新的也最有前途的媒体,因此只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主流语言。
D.以前很多人尝试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结果宣告失败,这说明了网络语言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取代现代汉语的正统地位。

同类题5

(题文)(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种叫做真养产碱杆菌的不起眼的土壤细菌具有一种天然性能;只要受到压力,它们就会停止生长并竭尽所能产生复杂的碳化合物。目前,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教会了这种微生物一项新技能:他们修补了它的基因,从而使它能够制造一种叫做异丁醇的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布里格姆致力于开发这种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细菌,目前他正尝试让这种生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从而使它能够利用废气制造燃料。
布里格姆解释道,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它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进入储碳模式”,就是在它感觉资源有限时储存食物以备后用。
“它所做的就是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而这个多聚体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布里格姆说道。通过敲除一些基因,再插入另一个生物的基因,并且修补其他基因的表达,布里格姆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使这种微生物不再产生塑料转而产生燃料。
尽管团队致力于使微生物将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但通过略微不同的调整,同样的微生物就能拥有将包括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在内的几乎所有形式的碳源转化为有用的燃料的潜力。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已经可以将果糖(一种糖)作为碳源了。
“结果表明,持续培养这种微生物可以获得大量的异丁醇”,布里格姆说。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系统以提高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反应器。
布里格姆说,不像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期望的化学物质,真养产碱杆菌天生就能将异丁醇排入周围流体中,进而使其被连续不断地过滤出来,而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他说道,“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转运系统将它转运出细胞”。
许多研究小组通过包括其他转基因生物在内的多种途径获得异丁醇产物。至少已经有两家公司做好了将它作为燃料,燃料添加荆或化学产品原料生产的准备。与其他被推荐的生物燃料不同,异丁醇几乎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用于现有的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副教授马克希尔比指出:“这个方法相比由玉米提炼的乙醇产品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细菌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他补充道:“这个系统的潜力尤其体现在可以从废料或二氧化碳中提取出碳,因此不会影响粮食供应。”总之,他说,“这个方法有很大的潜力”。
(节选自《环球科学》,顾卓雅译,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异丁醇”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异丁醇是一种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作为燃料使用。
B.异丁醇可以由持续培养经过基因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大量获得。
C.异丁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或化工原料。
D.异丁醇是一种多聚体结构,它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已经能够利用二氧化碳、果糖、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等各种碳源制造燃料。
B.异丁醇不需要任何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C.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真养产碱杆菌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
D.在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希望的化学物质。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细菌系统生产燃料,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廉价高效,它必将取代现在的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
B.如果能够用真养产碱杆菌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来制造燃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微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反应器,就可以使这套系统安全可靠,消除其生态风险。
D.美国大学研究出由微生物大量制造燃料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