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小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尘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而今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原载《广州日报》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E. 书法失落为小众艺术,主要是受到传统的就是糟粕,逢传统必反的潮流的影响。
A.“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与我国中小学不重视书法教育有关系。
B.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有了一定保证。
C.电脑的普及,让书写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脱离了传播信息的功能。
D.唐装、旗袍日益走俏,风光依旧是现代服装艺术与传统服装艺术的完美结合的结果。
【小题2】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3】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21 08:5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代奇才今寂寥
——浦江清其人其事
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
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
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十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逍遥游>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
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联大时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
抗战胜利后,联大结束,清华恢复。长年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令浦江清的胃病日甚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遇刺。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回到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不久,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
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他的衣着不很讲究,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天冷时便穿上一件棉袍,那时,男人穿长袍已显得很不合潮流了。”在浦江清心中,衣着并不重要,教学才是第一位的。
浦江清会唱昆曲,不仅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元曲剧情讲得有声有色,兴致高时还会哼唱一曲,谓之“吟唱教学法”,意在熏陶。他在课堂上唱昆曲,开始听讲者都掩口而笑,后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那入神的清唱。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飞雁”,至今还是余音缭绕。学生白化文回忆说:“浦先生拖课半小时是常事,有时能达到一小时。他老人家很认真,万一自己迟到,那时间一定要补上。这可苦了大伙儿啦,午饭去晚了就只剩下粉条子啦。当时我还写了打油诗一首:‘教室楼前日影西,霖铃一曲尚低迷;唱到明皇声咽处,回肠荡气腹中啼!’”。
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常常忘却寒冷与疲倦,后半夜起床看星象,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后来写出《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这一重要论文。上课时,他对学生们说:“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郭沫若先生的一种,XX先生的一种,还有我的一种。我以为这三种意见,我的意见最为正确。”台下学生都为他的这种坦率与真诚相视而笑。
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
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刻,那就是: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
(根据刘超、浦汉明、白化文、程毅中等回忆文章改写)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浦江清的论文《八仙考》问世后,学界大佬朱希祖不以为然,张荫麟则极为倾服。
B.浦江清在课堂上清唱的《长生殿》唱词,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深刻,至今还是余音缭绕。
C.白化文写的打油诗以形象、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浦江清清唱拖课时学生的饥饿与无奈。
D.浦江清对自己的屈原出生日研究结论的自信,表现出他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独立精神及其个性上的坦率和真诚。
E. 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浦江清的形象。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程毅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这副挽联有哪些内涵?(6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浦江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6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浦江清“门庭寥落”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机器人医生的未来
2014年6月7日,5名参赛者参加了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一次测试,其中一名名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计算机软件通过了图灵试验(一种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大多数测试者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
尤金在测试中的表现“骗过”人们的判断,这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温斯顿所称:“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脑力工作。”
相应地,用机器人医生看病也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而且,这样的方式已经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益智类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即《风险》节目历史上最优秀的两位人类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拉特。此后,沃森又被宣布可以作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参与诊疗疾病。
与此类似,中国也有人开始依靠“百度大脑”来看病,谁有了病或需要用药,都会上百度上搜一搜。不过,最近披露的一个消息却让人对“百度大脑”这样的人工智能心存疑虑,甚至担忧。
作家六六发现尿色变深,便从香港赶回上海看病。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增多,医生建议做彩超排查。六六开始了她的“百度求医”历程。搜索结果使她怀疑自己可能患了膀胱癌。最后,经过CT检查,确诊为肾结石。
为何“百度大脑”会误诊?原来,即便“百度大脑”拥有大数据库和较高的综合分析与预测能力,但其智力与尤金相比,还是差了许多——只不过相当于2~3岁幼儿的智力。把健康和生命的判断交给“百度大脑”显然有点不负责任。问题在于,现在有多少人知道,“百度大脑”只有3岁的智力,而尤金的智力可达到13岁的水平,以及它们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当无法认识这种差异时,人们就有可能真的把命运交给“百度大脑”而非一位普通医生。
当然,以“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确实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它们有可能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
例如,过去对计算机医生沃森的测试证明,它比一般医生具有更精准的诊断疾病的能力,原因在于沃森拥有大数据。沃森贮存了很多百科全书、词典、图书、新闻和电影剧本,还拥有大量的医学工具书、临床诊断手册和医学杂志。沃森还可以与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医院建立和维护的医疗电子文档记录进行链接,以查阅病历和诊治记录。同时,它还可以获取个人在微博客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上对自己疾病的咨询和查询,并借助这些信息来帮助诊治疾病。这些因素都是大数据的优势。
但是,人工智能同样有许多弱点和不足。例如,机器缺少逻辑推理和情感体验能力,也难以理解自然语言。如何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语言,即自然语言,是最复杂和最关键的技术。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人类文化演化的语言,如英语、汉语、法语等都是自然语言,世界语则被视为人造语言,因为这是一种由人特意为某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尽管沃森战胜了人类,但是,沃森不仅对于自然语言难以理解,而且对自然语言的从属关系更难理解。例如,竞赛的一个问题是:一种语言的方言包括吴语、粤语和客家话,这种语言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当是——中文。但是,机器人沃森答错了,而詹宁斯答对了。
因此,如何让只有3岁智商的“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来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尤其是为人类诊疗疾病,还需要人工智能未来的长足发展。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计算机软件尤金在测试中的表现可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
B.用机器人医生看病是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但还需要人工智能未来的长足发展。
C.温斯顿教授认为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脑力工作是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D.沃森并不理解吴语、粤语和客家话就是中国人除普通话以外的方言,说明人工智能还存在很多不足。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百度大脑”拥有大数据库和较高的综合分析与预测能力,但其智力水平只有3岁,这是其造成“误诊”的原因。
B.人们无法意识到“百度大脑”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时,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百度大脑”。
C.沃森在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足可以证明它与医生相比具有更精准的诊断疾病的能力。
D.如果能消除“百度大脑”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弥补它的弱点与不足,“百度大脑”有可能在未来承担起医生的职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了如何让机器人医生理解人类的语言这项最复杂和最关键的技术,就能提高机器人医生的逻辑推理和情感体验能力。
B.尽管沃森战胜了人类,但是在对于自然语言以及自然语言的从属关系的理解方面却不如人类,原因在于这是一种由人特意为某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
C.沃森贮存了很多书籍,可以与医疗电子文档记录进行链接,并借助个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疾病的咨询信息来帮助患者诊治疾病,这是沃森比一般医生具备的优势。
D.以“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让人工智能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是未来人类的生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像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贡楼”)

【小题1】选文第1段交等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代这些特点有何作用?
【小题2】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
【小题3】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20分)。
左岸漫步:巴黎不止是格调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起的。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
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在离大教堂不远处的蒙巴纳斯大街上,著名的“丁香咖啡馆”则是又一个重要的聚会中心。俄裔法国作家夏加尔、美国的亨利?米勒、爱尔兰的乔伊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海明威、画家毕加索等在成名前都在这个所谓的“文学咖啡馆”里活动。这一群文学艺术家围绕在号称“诗人王子”保罗?福尔的四周,每星期二晚都在这里聚会。海明威就是在这里构思了《太阳照样升起》,至今,“丁香咖啡馆”还保存着一张“海明威之椅”,保留着一道名为“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离此不远,是“双偶咖啡馆”。“双偶”,原是一场深受观众喜爱的滑稽戏,咖啡馆也因此取名“双偶咖啡馆”。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经常光顾这里,毕加索在此与朵拉?琦尔小姐一见钟情,莎士比亚书屋的女老板西尔薇亚?毕奇在这里认识了乔伊斯,并经她的竭力推荐,《尤利西斯》才得以面世。
被称为塞纳河边两大明珠瑰宝之一的奥塞美术馆就坐落在左岸。馆内珍藏着十九至二十世纪著名画家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一大批艺术珍品。法国著名大画家德拉克罗瓦的画室和寓所坐落在左岸,著名雕塑家布什尔在左岸落户,罗丹也将他毕业的作品,包括“思想者”、“地狱之门”、“加莱市民”等放在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而他所作的“穿睡衣的巴尔扎克”塑像就树立在“多姆咖啡馆”边。这里,还有雨果、乔治桑及自由女神原塑像。
在左岸,还有着著名的先贤祠,这里安葬着对法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们,他们是卢梭、雨果、佐拉、伏尔泰、若海斯、居里夫妇。同时在左岸的蒙巴纳斯公墓,还安葬着萨特、莫泊桑、罗德、波特雷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很巧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自成立起也落户于左岸。
如今,当右岸香榭丽舍大街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于是乎,他们就在塞纳河的左岸,在这文化知识先贤们曾经光顾和满足过的街道、公园、咖啡馆、美术馆、旧居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一种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东西,一种从历史遗传下的经久不衰的东西。“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人们会从这“品尝”中找回真正的精神慰藉。
【小题1】联系全文,简单解释“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含义。(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左岸”,请简要解释“左岸”一词的内涵。(5分)
【小题3】巴黎不仅是格调,那么,巴黎还有什么?(5分)
【小题4】请用简练语言说明下列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1)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奇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3分)
当右岸香榭丽舍大待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之说。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来又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
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他著写的《砚史》,在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过,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苏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为后人所传诵,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向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和文人的审美取向,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还应在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上。在砚文化方面,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最显著、最激动人心,最令人忘怀。品尝它,是一种享受;传播它,是一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砚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位列文房四宝之首,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宋代砚业蓬勃发展。除了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工匠们制砚时还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C.米芾著写的《砚史》对从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曾实地考察砚坑并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和文人的审美取向,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砚台之于文人就好像宝剑之于武士、镜子之于美人,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苏东坡和米芾对砚都极为钟情,各有佳话流传于世。
B.在宋代,由于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社会掀起一股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高雅志趣在砚上也得到了体现,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
C.宋代不少文人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他们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向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D.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砚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它,会对促进我国现代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砚文化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B.“东坡玩砚”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喜欢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文人好砚可见一斑。
C.文人雅士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能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做不到的。
D.宋代砚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超过它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的价值以及审美与工艺层面上的价值,我们在品尝它的同时还应该传播它,这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