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①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如此悬殊呢?
②人体里有两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③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这就叫内分泌失调。分泌过多,就会长成巨人;分泌过少,就成为侏儒。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⑤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⑥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胎的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因为同卵双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小题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一项是没有起作用的(3分)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C.肝脏等组织
D.父母遗传的因素
【小题2】关于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原因,以下表述属于不可能的因素是(3分)
A.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对青春期的影响很大的性腺分泌较少。
C.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D.父母遗传的因素。
【小题3】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
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7-10 07:5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国古代隐身术的传说,到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人类一直梦想“隐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了一种薄膜式“超级材料”或称“特异介质材料”。这种材料克服了以往材料坚硬易碎的缺点,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是可实现隐形的超级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向实现哈利·波特隐形斗篷的幻想又迈出了一大步。
利用超级材料实现“隐形”,是由英国两所大学的两名教授分别领导的研究小组独立研究的课题。2006年5月,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等提出了利用特异介质材料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形的理论,即“变换光学理论”。物体之所以被人眼看见,是因其阻挡了直射的光线,令光线发生了反射。如果我们制造一种隐形材料,让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那么,被隐形材料覆盖的物体就不会反射出肉眼所见的光来,也就“隐形”了。海市蜃楼是自然界光线弯曲折射传播最好的例子。控制光线的折射路径是实现隐形的关键,而超级材料可以实现。
超级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其工作原理是阻断并引导光线。它是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路线行进。
除了英国两名教授外,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R·史密斯教授在潘德瑞的理论发表几个月后,就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今年3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实验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使观看隐形效果的角度达到60度。此外,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还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了丝状材料的隐形斗篷。由于丝的特性,使得这种丝状超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我国著名隐形材料专家陈焕阳教授说,变换光学给了隐形研究新的空间,它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多,这正是这个领域的迷人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终极的隐形在原理上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所谓的宽频隐形,都需要以其隐形效果变弱为代价。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在可见光范围内完全实现隐形的隐身斗篷。但超级材料的隐形功能已经受到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在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5日,略有改动)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超级材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级材料是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根据“变换光学理论”,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的可实现隐形的材料。
B.超级材料也称作“特异介质材料”,是一种薄膜式的人工复合材料,具有柔韧的特征,适合制作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
C.超级材料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通过阻断并引导光线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线路行进,从而达到隐形。
D.这种材料具有隐形的功能,已经引起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军事、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体之所以被隐形,是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因而就不会被人们的肉眼看到。
B.在英国两位教授的理论发表后,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R·史密斯教授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
C.德国的科学家团队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
D.从原理上讲,终极的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频段越宽隐形效果越差,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在可见光范围完全隐形的材料。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制造出了能够控制自然界光线折射路径的超级材料,使之弯曲折射传播,就可以根据观赏的需要使海市蜃楼随时出现。
B.丝的特性是细长柔软易弯曲,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的隐形丝状医学材料,在治疗疾病方面使用更方便,会减轻病人的痛苦。
C.隐性材料和隐性技术,在军事上可以实现更好的隐蔽,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战术意义重要,应用前景广阔。
D.英美等国科学家已经在“隐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实现终极“隐形”的梦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疾病与演化进程
英理查德·道金斯
动物的躯体是一个精巧而且往往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叫免疫系统。当身体感觉到危险的寄生虫时,它会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通常是免疫系统获胜,身体恢复健康。然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为那场特殊战斗生成的特殊分子武器,于是,以后任何相同寄生虫的感染,立刻就会被消灭在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你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免疫系统认得死病菌或病原的感染,能提前武装起来,一旦疾病真的到来,它就能投入战斗。
免疫系统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的”,哪些是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在妇女怀孕时,这可能是特别费心的。肚子里的宝宝是“外来的”,因为从遗传学看,宝宝与母亲是不同的,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免疫系统是不能攻击宝宝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中,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它解决了——毕竟,那么多宝宝在子宫里活下来而且出生了。但也有很多流产了,这说明演化遇到了困难,而解决不是很彻底。
免疫系统出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例如,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那是你会得所谓的“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
有时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竟然会对本人过敏!这引起所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秃头症(头发成片脱落,是因为你的身体会攻击毛囊)和牛皮癣(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在皮肤上引起鳞片状斑块)。
免疫系统不时产生过激反应。因为有时该进攻而没能进攻,有时不该进攻却进攻了,免疫系统摇摆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丝一样。羚羊看见草动时,是不是该逃跑呢?它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那是潜伏的美洲豹还是清风在吹着牧草沙沙作响?是危险的细菌还是无害的花粉颗粒?这类“平衡”问题简直太普通了。它可能对“风险规避”太机警,每看一次风吹草动都危险,对无害的花粉甚至本人的组织都释放出浑身的免疫反应。它也可能太“齐心”而对真危险毫无反应,或者在真正危险的寄生虫出现时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在钢丝上行走是困难的,不论偏向哪边,都会遭到惩罚。
癌是坏事的极端情形,一个很奇异的例子,但很重要。癌是我们体内的一群细胞从它们本来要做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并且扩增,然后变成了寄生者。癌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里,肿瘤无限制地长大,吞噬部分身体。接着,最坏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瘤叫恶性肿瘤。
癌如此危险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胞是直接从我们身体的细胞里衍生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只是略有改变。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很难将它们判别为外来者。那还意味着很难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因为你能想到的任何方法——如毒药——都可能杀死你的健康细胞。杀死细菌很容易,因为细菌的细胞与我们自己的不同。能杀死细菌细胞而不伤害自己细胞的毒药叫抗生素。化学疗法能毒死癌细胞,但也能毒死我们自己的其他细胞,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如果过量运用毒药,也许能杀死癌细胞,不过先已经把可怜的患者杀死了。
我们又回到了和前面一样的平衡问题:攻击真正的敌人(癌细胞)而不误伤朋友(我们自己的正常细胞),这也就是羚羊在草地里遇到的问题。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否可能是无数代祖先们为了抵抗癌细胞而展开的演化战所传下来的副产品?免疫系统在与癌变之前的细胞的战斗中赢得了多场胜利,使它们来不及变成恶性的。我的想法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变前的细胞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也许偶尔会误伤无害的组织,攻击自己的细胞——我们就说这个是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也许证明了生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生成对抗癌变的有效武器,会是这样的吗?
(选自《自然的魔法》,有删改)
【小题1】免疫系统出错有哪些情形?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了科普文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有人评价《自然的魔法》这本书“将带你去未来,给你更广阔的世界观”,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阐述。(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②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③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④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⑤研究发现,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从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中获得。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千米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⑥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⑦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⑧而以往的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⑨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B.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C.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D.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从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中获得。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B.人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千米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生命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D.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那些生活在地下的生命形态的能量不是太阳光,而是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形成的氢与甲烷这样的化学燃料。
B.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万多千米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种情景对人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
C.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因为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
D.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医疗方面有利用的前景。

同类题4

   科学家发现,引起此次“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与流感病毒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

目前人类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万种。令人吃惊的是,最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是禽类。鸭子身上就携带有多种流感病毒,(   1  )自己却从不得流感,当鸭子被送到市场上时就会把流感病毒传染给鸡,鸡群会引发禽流感进而殃及人类。

科学研究表明,事实上抗生素对于大部分病毒并不产生作用,因而病人只有依靠自身的抗体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对于陌生的病毒,任何人体内原本并不存在抗体。新病毒的产生往往不是无中生有,而大多源于变异,“非典型肺炎”病毒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变种其实是病毒所犯的错误。遗传物质的复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病毒自己也很难把握,而其因的甄别和修补能力又不足以纠正错误,所以就产生出了变种的病毒。

【小题1】文中( 1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所以B.但C.关于D.就
【小题2】根据文章“殃及”的“殃”是下面哪个意思?
A.植物的幼苗B.祸害
C.讨厌D.央求
【小题3】不属于“科学家发现的”一项是:
A.“SARS病毒”与流感病毒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
B.鸭子自身携带多种流感病毒,所以自身易得流感
C.新病毒的产生往往不是无中生有
D.遗传物质的复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衰老是一个神秘的过程,会出现头发变白、皱纹遍布等明显变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体内细胞层面的变化。科学家希望寻找控制衰老的“主控开关”。理论上,抗衰老药物可以控制这个开关,不仅能够减缓或停止衰老,也会延缓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生。迄今为止,他们使用了各种手段试图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

科学家在大约三十多年前就已发现抗衰老药物,这就是雷帕霉素。它在波利尼西亚的拉帕努伊岛的土壤样本中被发现,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衰老药物。雷帕霉素目前作为免疫抑制剂使用,用于降低肾移植过程中的排斥作用。同时,由于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也被用来治疗某些癌症。

雷帕霉素延长寿命的秘密在于它能够阻断细胞通道——MTOR通道,它控制着许多影响细胞生长繁殖的流程,是研究人员一直寻找的‚主开关之一。这种通道从激素和营养物质中获得信号。当食物充足时,它发出信号使细胞吸收营养并生长。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激发细胞老化的副产物。当限制食物热量的摄入时,这个通道可以发出信号使细胞停止生长——借此来延缓衰老。雷帕霉素作为抗衰老药的优点是,它可以阻断MTOR通道,而不需要限制食物热量的摄入。

雷帕霉素以阻断MTOR信号通道的方式来模拟限制食物热量摄入。而哈佛大学的研究员大卫·辛克莱尔致力于研究另一个通道,这就是名为sirtuin的基因组。与MTOR相似,该基因组中的SIRT1基因可能是延长寿命和防止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

SIRT1基因是控制食物热量摄入量的开关。2003年,辛克莱尔和他的同事在葡萄⃝红葡萄酒和某些坚果中发现天然化合物——白藜芦醇,该化合物能够打开SIRT1基因,能够让酵母延长70%的寿命。

随后研究人员给两组小白鼠喂食高脂肪食物,其中一组用白藜芦醇喂养的小白鼠比非白藜芦醇喂养的小白鼠寿命更长。然而,对于不食用高脂肪食物,正常喂养的小白鼠,白藜芦醇并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延长寿命的效果。该研究结果及其他研究引起人们对白藜芦醇抗衰老作用的怀疑。

细胞中有种酶负责端粒的延长,其名为端粒酶。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借此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波士顿的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罗纳德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操纵端粒酶,寻找一种能够增强端粒酶的药物,特别是作为治疗引起人类早衰等罕见疾病的潜在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强端粒酶可以促使细胞不断分裂,可能会成为肿瘤细胞。迄今为止,迅速地阻止或者逆转人类巧妙生物系统的想法无异于白日做梦。我们还需对人类的衰老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尽管有些药物在实验室中已经表现出了抗衰老特性,但我们不知道它们能否安全地在人类身上发挥功效,这需要临床试验才能验证。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6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控制衰老的“主控开关”,因为抗衰老药物可以控制这个“开关”,不仅能够减缓或停止衰老,也会延缓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生。
B.对于白藜芦醇是否具有延缓衰老和预防衰老性疾病的效果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C.在波利尼西亚的拉帕努伊岛的土壤样本中被发现的雷帕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衰老药物,由于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也被用来治疗某些癌症。
D.研究表明,端粒酶能把端粒修复延长,借此把DNA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sirtuin基因组中的SIRT1基因是控制食物热量摄入量的开关,也是延长寿命和防止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
B.端粒酶是细胞中一种负责端粒的延长的酶,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增强端粒酶可以促使细胞不断分裂,这是延缓衰老很安全的方法。
C.雷帕霉素延长寿命的秘密在于它能够阻断细胞通道——mTOR通道,当限制食物热量的摄入时,这个通道可以发出信号使细胞停止生长,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D.有些药物在实验室中已经表现出了抗衰老特性,只要我们对人类的衰老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迅速地阻止或者逆转人类巧妙生物系统的想法将很快会实现。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