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0分 12、13题每题3分,14题4分)
泡水久,手指为何变皱
不论是泡澡,还是洗衣服,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的手指会从饱满圆润变得皱巴巴的,像是一时之间,青春靓丽的少女脸蛋变成了满脸皱纹的麻脸老太婆。这是为何?
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是手指皮肤吸水膨胀导致的,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你会感觉这其中深藏的奥秘:一般的物质吸水膨胀后,会变得结构松散,缩水后,又会褶皱重重,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材料甚至会在水中散开,例如纸张会吸水,即使是1毫米厚的纸,也无法做成纸杯,因为泡水时间久了,纸就会漏水,除非给纸杯涂一层防水的膜。但手指表皮虽然会变皱,却照样起到表皮的作用,有效地阻挡着外界的物质(包括水)进入内部,否则,你的手指就不是变皱,而是吸水变胖了。另外,观察一下,往往只是手指或手掌的皮肤在泡水后变皱,其他部位的皮肤并不会这样。
看来,手指的表皮拥有着独特的结构,既不像普通的吸水物质,也不像其他部位的皮肤。科学家研究发现,手指的角蛋白结构竟然与美国宇航局在太空探索时常用的一种材料结构相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宇航局的物理学家由肥皂泡现象(肥皂泡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总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的表面积)得到启发,利用数学工具,设计出了一种在固定的框架中表面积最小的结构,这种结构被叫做“螺旋回转体”。由于表面积最小,采用这种结构的器材耗材最少,最轻,但却具有很强的抗压抗拉性能。
这种结构由一个个螺旋通道和螺旋面组成,每个螺旋通道都是四通八达,通过一个通道可以进入其他各个通道。进入其中,你感觉像是在钻田螺,又像是在走迷宫。在这种结构中,你找不到任何交叉的面、线。每个螺旋通道都可以穿入导线、电线,采用这种结构的器材,仪器布线是很容易、很整洁的。因此这种结构被广泛用于太空使用的器材设计。
科学家的观察和分析告诉我们,我们手指的表皮角蛋白竟然也是采用了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扭转的。就是说,角蛋白纤维好像是穿过了螺旋回转体的螺旋通道,纠缠编织成了一种麻花,之后再让螺旋回转体隐形,就只剩下麻花了,这种麻花具有最小的表面积。但是当角蛋白吸水后,扭曲的角蛋白纤维会伸直,每条角蛋白纤维伸直后这种麻花的体积竟然会膨胀为原来的7倍!这膨胀了7倍的表皮当然需要皱一皱才能在手指上摆放得下。
但螺旋回转体麻花的结构还是原来互相纠缠的结构,只是每条角蛋白伸直了而已,因此表皮的功能还是完好的。当皮肤离开水一段时间后,角蛋白中的水分逐渐散失,角蛋白又会变为原来的扭曲状态,于是我们的手指又回到了原来的饱满圆润状态。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3年12期,有删改,作者施牧)
【小题1】对手指“角蛋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指“角蛋白”可以吸水,但能有效地阻止水分进入手指内部。
B.手指“角蛋白”吸水后会伸直膨胀。
C.手指“角蛋白”散失水分后,变为扭曲的状态,手指表面变皱。
D.手指“角蛋白”纤维相互纠缠,扭转为麻花状。
【小题2】(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螺旋回转体结构中没有任何阻碍,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最短的通道。
B.我们面部浸泡水中较长时间而没有变皱是因为面部没有手指“角蛋白”的螺旋回转体结构。
C.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因为布线方便快捷,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电器设备中。
D.角蛋白纤维吸水后膨胀伸直,原来的麻花结构也随之改变。
【小题3】(小题3)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有怎样的特性?用简洁的语言归纳。(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4 02:4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 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 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小题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B.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B.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C.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文章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第二、三段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唐人古体的特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C.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D.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丰城的窑

江子

(1)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2)也看窑。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3)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4)看窑去。

(5)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6)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

(7)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嚣与沉默,绚烂与平滨……

(8)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9)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那也是班超平定西域、魏蜀吴逐鹿中原、陶渊明种菊、李白醉酒的古代。

(10)我了解到洪州窑出产的青釉瓷器产品曾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亚、西亚一带,《唐书·韦坚传》中有洪州窑产品运抵长安的记载,我不免想入非非:

(11)陶渊明、李白饮酒,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用的可是洪州窑生产的酒盏?

(12)“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曹植《箜篌引》)在如此举杯交错的、具有浓郁魏晋凤格的盛大场景上,洪州窑的瓷是不是有可能在现场?

(13)它是否以砚台、笔洗的身份,陪王羲之书写《兰亭序》、顾恺之画《女史笺图》?杨贵妃的荔枝,洪州瓷是否做了托盘?

(14)看窑去。

(15)汽车穿过丰城市区,向着乡间驶去。

(16)我们来到了贛江东岸的石滩乡港塘村窑址。我之所见,不过是一个隆起的不規则土堆。土堆边两条牛在偃卧。我们的脚下,全是瓷器的碎片——那可都是汉唐时代的遗老。不远处,是几口水塘,闪耀着水光。水塘里,许多鸭子在游。更远处,是那个叫港塘村的村庄,一栋栋崭新的现代楼层民居矗立。

(17)环视着处于赣抚平原的丰城乡村,想象着洪州窑生产的盛景,我的眼前不禁迷离了起来,我仿佛回到了洪州窑兴旺的古代,四野涌现出了无数的烟火。在我不远的窑址上,火焰熊熊,烟火中,有人肩扛着两长条瓷器出来,有人呢,推着槎柴向着窑口去了。有人在火道旁用长长的杆子举着火照(瓷胚样品)。更远处,别家的窑厂升起了白烟。整个赣抚平原,在烟尘中隐现。而更远一些的赣江码头,许多瓷器正在装船。天空灰蒙,而赣江里不少船已经张开了帆,驶向长江的方向,和茫茫天际,驶向汉唐历史的深处……

(18)五代以后,那些隆起的窑包,渐渐成了夕阳下沉默的废墟。洪州窑青瓷的风光, 要让位给五百里之外的景德镇。

(19)可是,丰城因做瓷而起的文脉并没有断。创造过洪州窑辉煌历史的丰城人,也同时被这样的一段历史塑造。那一段历史,赋予了丰城人以勤劳、智慧、开放的永恒品格。那隆起的一座座窑址,是丰城人制瓷辉煌历史的注脚,也是丰城人勤劳、智慧、开放基因的贮藏库和精神纪念碑。

(20)我们当然有理由敬重丰城土地上那些已经废弃的洪州窑。窑边那些带着美丽花纹的瓷器碎片,何尝不是可以给当代生活提供源源不断能源的精神芯片!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9日第12版,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瓷上有时间的痕迹、朝代的信息,带给人许多意想不到的境遇是作者“爱看瓷”的原因。
B.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的文明和精神密码是作者“也看窑”的原因。
C.“看窑去”作为本文的线索,二次出现,将文本串联成为整体,使得作家的情感不断推进,同时呼吁读者要热爱文化。
D.第十四节写到“看窑去”,从参观瓷器展览,过渡到文章的主体内容——丰城窑遗址所见所想,自然引出对丰城人民品格的赞美,顺势揭示出写作主旨。
【小题2】试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画曲线的段落。
【小题3】请结合全文,探究结尾“精神芯片”的丰富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加重,雾霾覆盖面不断增加,出现时间不断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近些年大气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在于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集聚程度上升;在工业化速度快的地区,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等)是最大的污染源。

工业废气产生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几个省市。2013年,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前五的是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与江苏。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前六名是山东、内蒙古、江苏、山西、河北与河南。2013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中国雾霾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区。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除了气候干燥之外,与工业废气污染源过于集中有很大关系。在地级与副省级城市的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中,河北的沧州、邯郸与石家庄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与第六位。中国雾霾严重的地区分布与工业废气的地区集聚、城市集聚状况非常一致。

导致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均衡的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均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不同城市与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城市与地区已经完成工业化(如上海、北京等城市),有的处于工业化后期(如武汉、郑州等诸多省会城市),有的尚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如贵州、云南等落后地区的很多城市);其次是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包括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过度发展,技术含量低、粗放式发展的工业比例过高等。

工业化未完成阶段,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会使得资金、人口与制造业向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和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工业污染源与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工业化的结构不均衡则加速了工业废气集聚过程,使得工业废气集聚更为迅猛,很容易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导致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尤为担忧的是,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化的城市通过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降低工业废气产生量,但被调整下来的污染型企业与工业却源源不断地向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转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工业废气集聚程度居高不下。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想方设法走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废气集聚的严重状态,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取材于李佐军、盛三化《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加重的关键原因分析》)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引起了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加速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1987年制定和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经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但其立法(滞后/落后)性日益突出,甚至存在立法空白。如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措施未能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还未考虑到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缺乏系统性等等。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施行的第三次修改。虽然草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但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宗旨等问题上,学界还是存在争议的。从学理上分析,修订宗旨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综观草案,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但从科学的原理上看,该法在修法思路上应实行综合性清洁空气立法模式,在预防、治理大气污染之外,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以促进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 乙 (改变/改善),保障公众健康。

第二,以日益严峻的新型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修法的实践导向。2000年修订防治法目的还只局限于及时治理日益严重的煤烟型污染,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共存、多介质影响等复合型特征,草案修订应加强多源头的治理,并对频发的雾霾天气及跨区域型大气污染等问题予以有效回应。

第三,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以往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源头治理薄弱、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草案修订应强化政府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第四,协同管控大气污染,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规定: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公共福利具有危害性。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传递出立法者对两者进行协同管控的意图,也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污染的监测、管理。

此外,草案修订还应倡导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 丙  (拓展/拓宽)公民获悉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渠道,并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取材于曹明德、程玉《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我见》)

材料三

国外在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对雾霾形成原因及影响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加强对污染的监测。

美国在开发先进技术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一直居领先地位。1953年,加州空气污染控制改革委员会推广了涉及空气污染控制的技术。1988年,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了技术进步办公室来帮助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在进行汽车排放控制的同时,洛杉矶率先在美国开始汽油清洁化处理行动,减少汽油中能够参与光化学反应的烯烃成分。日本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针对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开发了具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研制出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同时开发了很多有关大气污染监测、污染物对人体的毒理分析等技术,对科学制定大气排放标准,迅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是把握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实现全民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美国加州于1970年率先测PM10,1980年测废气中的铅和二氧化硫,1984年测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等。其中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24小时在网上实时发布,公众随时可以查看。日本实施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大气质量监测体制,并于2003年设立了“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网站。另外,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还开发了“大气污染预测系统”,提供当日和次日大气污染浓度的预测图,供各方参考。欧洲较早时期就开始对SO2、NOx、NH3等先驱物进行监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机制。

(取材于《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雾霾加重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集聚程度上升。
B.京津冀地区雾霾最为严重,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有一定关系。
C.工业化未完成阶段,贵阳可能成为工业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的城市。
D.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不久就能走上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工业废气集聚”原因的一项是
A.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差异很大。
B.资金、人口、制造业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中。
C.城市技术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比例高。
D.污染型工业向落后的地区转移并进一步发展。
【小题3】下列对“材料一”出现的字词及标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邯郸:读作“hán dān”。
B.第三段中两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C.诸多:诸,众、许多之意,如付诸东流。
D.居高不下:此处不可以换成“居高临下”。
【小题4】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滞后   改变   拓展
B.滞后   改善   拓宽
C.落后   改善   拓展
D.落后   改变   拓宽
【小题5】根据“材料二”,在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A.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协同配合
B.以污染防治为导向
C.治理煤烟型污染
D.实施源头治理
【小题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法》应遵循的宗旨的一项是
A.不再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需要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
B.在治理单一型污染基础上,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治理。
C.解决以往防治法中存在的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D.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小题7】根据“材料三”,下列技术不能实现低排放、控制污染源的一项是
A.汽油清洁化处理技术
B.具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
C.研制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
D.开发大气污染预测系统
【小题8】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措施,才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游记》为何以神话小说定型  
竺洪波
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历险记》。当然,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西游记》则更有理由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却偏偏是一部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这一“反差”中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
最早记载取经史实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大唐初年,国门未开,虽然历史上不乏张骞、班超、朱士行、法显等先贤的“通西域”之旅,但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西域,狭义所指为我国西部领土,广义上则泛指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玄奘《大唐西域记》所指大约介于两者之间。因为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大唐西域记》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奇性,有的径直就是微型神话。
另一部重要史著是慧立、彦悰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特制《圣教序》予以表彰,慧立、彦悰为了美化师尊的人格、功绩,又在传记里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仿佛玄奘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史实最为详尽,胡适称它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极大地强化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
据目前资料,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是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就神话渊源而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影响之一是首次加入神话人物。最重要的是首次加入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另一神话人物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他曾邀请三藏法师在天界水晶宫讲《法华经》,作为奖赏,赐隐形帽、金镮锡杖、钵盂三件法宝。
由于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的变化。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取经途中所见所闻不过是西域之道里风俗,所历险难也不外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毒虫猛兽的危害。而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这样人物必然有超越常人的生活逻辑:他能腾云驾雾,变化作法,自然灾难不足以成为其对手,故必须引入妖魔鬼怪;为了保证取经成功,他到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宫求得护法之宝隐形帽、金镮杖、钵盂各一件,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一般得道高僧只是精通佛理而已,既不能长生,又无诸般神功可言,所以取经对象必须是一位若即若离、至高无上的佛主。这样,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玄奘取经,历难无数,《西游记》作九九八十一难,历难的主要模式是降妖伏怪。而这无疑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首见。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以确定的历难故事为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鼍龙。三难数量虽少,但意义远大。它将历史上玄奘所历“此等危难,百千无以备述”的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这三个除妖故事也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胡适认为它是《西游记》唐僧历难的主要和缩影。
(节选自2017年04月28日《文汇报》)
【小题1】关于《西游记》,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文学史常识分类,《西游记》既不是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也不是弘扬佛法的宗教书,因而被定义为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
B.《西游记》取材于最早记载我国古代先贤“通西域”之旅的《大唐西域记》,《西游记》内有我国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的记载。
C.在成书过程中,《西游记》还借鉴了对玄奘取经史实记载最为详尽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进一步强化玄奘取经仅是人力所为这一事实。
D.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小题2】下列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西游记》影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加入神话人物,并让神话人物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
B.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也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引入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这一神话人物,并让他赐予三藏法师法宝,为后世《西游记》有关佛的描写奠定基础。
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的降妖模式,虽然见于记载能确定的历难数量少,但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西域见闻非常神奇,这与他走过地区的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B.本文在第三段最后引入胡适的观点,是为了进一步佐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西游记》神话化影响的观点。
C.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他的主人公地位必然要被猴行者等神话形象所取代。
D.《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黑松林三藏逢魔”故事类型显然受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降妖伏怪模式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澎湃新闻2016年8月8日)今天,里约奥运会进入到第二个比赛日。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姑娘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决赛。赛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傅园慧凭借着自己的丰富表情,和那句“我用了洪荒之力”,瞬间走红网络,被广大网民封为“表情帝”。短短数小时后,微博粉丝数量已经上升至62万。

“58秒9577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面对镜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闯入决赛的傅园慧,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并怒刷各种“表情包”,当被问及是否有所保留时,傅园慧连说:“没有保留,我已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直到记者提醒恢复下心情时,这位世锦赛冠军才略微平静地说道:“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奥运会训练真的生不如死,但是,今天的比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

(中新社天津8月9日电)在网上蹿红后,媒体对傅园慧的关注点也迅速连线到她的母校。

对于傅园慧声名鹊起的现象,天津医科大学的师生都觉得与有荣焉。该校康复与运动医学系副主任于东生在得知傅园慧获得奥运会铜牌之后也十分高兴。作为学校体育部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他与傅园慧的接触相对较多,谈到傅园慧网上搞怪的采访表现,于东生也直乐:“她平时也是有点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性格,挺天真的一个孩子。”但在对待训练和学习上,于东生称傅园慧“非常刻苦”,骨子里乐观又认真,也一直突破着自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获得奥运会奖牌实至名归。

材料三:

(网易娱乐2016年8月16日)8月15日凌晨,傅园慧在新浪博客中转发做客央视的视频,并配文:“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愿所有努力拼搏的人,都能得到自己心中所愿。我不是网红,也不是表情包,我是职业运动员。祖国麻麻我回来了。”

材料四:

(新京报2016年8月15日)一个在网络走红的运动员最核心的身份还是“运动员”,我们当然不是要求傅园慧必须夺金牌,但希望她仍然热爱游泳。一个运动员,成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因为一段“洪荒之力”的采访,傅园慧一天时间内多了300万粉丝。随后,以表情包和“洪荒之力”为代表的“傅园慧”衍生品广泛流传。8月10日晚,傅园慧做客国内一家直播网站,在线围观人数超过千万人。不少舆论立即把傅园慧等同于“网红”,但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解。

在里约奥运会前,傅园慧从来没想过经营自己的网上形象,虽然口无遮拦,但她却是一个挺安静的游泳运动员。她的一夜爆红,也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并不是她有什么创新,或者真的就像相声演员一样幽默,更大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呈现出了十足的乏味。

在网络上突然走红,但却并不等于“网红”。傅园慧的爆红,最灿烂的其实就是那个瞬间。她获得铜牌后的采访,也很精彩,但是比起“洪荒之力”已经逊色了。当然,并不是说她有什么问题,而是当人们对她习惯后,她的语言所带来的惊喜已经递减了。等到她再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来了例假,人们就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傅园慧这一批“90后”运动员,呈现给人们以新的形象。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一块金牌改变自己乃至全家的命运。尤其是游泳运动员,基本上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儿女,他们的自我表达,也更加自我,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套路。

接下来,她会面对很多考验,各种电视节目(据说已经参加了某卫视一档节目的录制),各种代言,这些其实都是“洪荒之力”的后续效应。随着曝光度的增加,她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更完整的自己,但是也有可能迷失自己。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人们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以前那么有趣,或者产生审美疲劳,认为她没那么有趣。里约奥运会上的她,是“初见”,也是“初心”,当“傅爷”开始学会引用网络段子的时候,她的光芒可能也就散尽了。互联网的残酷之处在于,集腋成裘的洪荒之力,来得粗暴,去得也快,所以有些人才急着透支,这也是“傅园慧们”需要警惕的。人们很容易忘记,“洪荒之力”是她拼尽全力游进决赛后发自内心的告白——一个不错的成绩,其实是她这句话得以走红的基础。我们最希望的是,她仍然热爱游泳,仍然想游出更好的成绩。一个现役运动员,成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洪荒之力”的采访表达,傅园慧一天之内就拥有了300多万的粉丝,以表情包和“洪荒之力”为代表的傅园慧衍生品广泛流传,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强大。
B.傅园慧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也并没有像郭德纲那样的幽默,但就是靠着这种纯真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流露,迅速在网上蹿红。
C.材料四认为傅园慧的爆红,最灿烂的就是说出“洪荒之力”的那个瞬间,而获得铜牌后的采访回答让网友的惊喜度已经递减了,再后续的采访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D.因为家庭优裕的原因,像傅园慧这批“90后”的运动员,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依靠一块金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表达也更加自我,不像过去那样充满公式和套路。
【小题2】阅读四则材料,你认为傅园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傅园慧的突然走红的?你怎样看待这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