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一颗心飞越千里,4小时生命接力(新京报)
5月1日23时2分,昵称为“Cola_妈咪”的网友发出一条求助信息:“恳请2O14年5月2号下午17:55,南航CZ3287由桂林飞往北京的航班全力确保准点起飞,因为有一个捐献器官搭乘该架飞机,我的孩子急需这个器官移植救命,如果错过了最佳移植时间孩子就会……”该微博还@中国南方航空。
整个5月2日,公众的眼光都因“Cola_妈咪”的微博而聚焦于一场生命的接力。
【求心】
12岁的小包差点坚持不住了。4月28日,他因严重心衰住进了安贞医院。4月30日,小包的病情突然加重,到最后连呼吸机也难以辅助维系他的生命了。安贞医院为小包实施了紧急手术,在他心脏处放入了一个支持设备,但这个心脏支持设备使用期限是7天。
当晚,安贞医院紧急联系国家器官移植捐献管理中心以及合作医院等,寻找和小包血型匹配的O型血心脏。长期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张海波医生知道,现在捐献器官的人太少,小包是否能等来这颗救命心脏,在当时还是一个未知数。“没有的话,他肯定不行了。”
【配心】
5月1日晚,一则消息传到安贞医院:在广西,有一位21岁的脑肿瘤晚期患者叶劲进入脑死亡状态,家人决定捐献孩子的心脏,希望其生命得以延续。小包的家人很激动,这颗心脏寄托了他们家所有的希望。
5月1日23时2分,小包的妈妈“Cola_妈咪”在微博上恳求南航CZ3287航班能准时起飞。
5月2日下午16时,叶劲的家人送别孩子最后一程。
16时55分,叶劲的心脏被取出。医生把心肌保护液从冠状动脉灌入了心脏,让心肌能量消耗降为最低。随后心脏被放入无菌袋,装入了盛放着冰块的冷保温箱。
【护心】
5月2日17时25分,护送着叶劲心脏的急救车抵达桂林两江机场,早已等候在此的南航地服人员马上为陪运医务人员递上早已办好的登机牌,并引导他们走快速安检登记通道。仅耗时10分钟,一行人顺利登上了CZ3287航班。
17时40分,航班提前15分钟起飞了。据南航介绍,为争取这一刻钟,南航北京分公司与空管单位协调,同时还与首都机场进行沟通配合,安排飞机抵达后停靠在距离停车场最近的224停机位,并开启绿色通道,由地面服务专员引领心脏运输队一行人到停车场。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在因这颗救命的心脏集结。
18时42分,负责用急救直升机从首都机场运送心脏至安贞医院的华彬天星航空公司也启动了应急预案。
20时20分,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比计划提前了35分钟。而此时,直升机已经在飞机场等候。
20时39分,这颗心脏搭上直升机从T2航站楼起飞。此时,北京交警已在安贞医院西门以北的安贞路提前采取了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用心】
20时52分,直升机在安贞医院的临时停机坪降落。
此时,小包已在手术室里等候,一切准备就绪。主刀医生孟旭主任当天下午5点刚刚从加拿大回京,不顾劳累投入了这场手术。
晚上23时12分,主刀医生孟旭走出手术室,宣布核心的主刀手术已顺利完成。孟医生表示,尽管心脏大小不匹配是手术难点,但它22时半时已恢复跳动,小包生命体征平稳。待缝合伤口后小包将被转入ICU病房。
据医生介绍,叶劲的心脏如果在移植给小包后未出现排斥反应,各方面恢复良好的话,可存活15年。
【爱心】
5月2日23时15分,叶劲的哥哥叶先生对新京报记者介绍,他们家住广西贺州,但叶劲曾在广东打工多年,什么工作都做过。这次叶劲患脑肿瘤,从发病到去世仅3个月。
在捐献遗体这个事情上,叶劲家人纠结了差不多一星期,此前叶劲的父母一直不同意捐献遗体器官。
直到5月1日上午,叶劲进入脑死亡状态。中午,叶劲的家人想通了,签署了捐献遗体协议。这一次,家人捐出了叶劲的眼角膜、心脏、两只肾脏、肝脏。
“这可能会救活4个人”,叶先生在电话里哽咽着说。
叶先生说,作为对逝去弟弟的寄托,他们都非常希望手术能成功。他说,等小包手术成功并恢复后,他会带全家人到北京来看他。
【小题1】这则新闻的标题以及小标题都有“心”字,请说说这个“心”字包含几重涵义?(4分)
【小题2】这则新闻在报道中多次标注时间,甚至精确到几时几分,请问这样处理有何作用?(6分)
【小题3】这场生命接力在5月2日23时12分随着主刀医生孟旭走出手术室已圆满结束,但23时15分记者还电话采访了捐献者叶劲的家属.最后这一部分会不会是画蛇添足呢?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11 11:0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胡刚复:交给中国真正的物理
1923年末,在往返于上海与南京的火车上,人们总会见着一个身穿中山装、个头不高的年轻人。他行色匆匆,随身携带着一个藤木织成的黄色箱子。这原本没什么稀奇,这样的箱子,是老上海寻常人家常有的普通物件。
但箱子里的实验室仪器,却并不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所熟知—一套测定光波用的干涉仪,一套测量电子电荷的油滴仪……这些仪器中的大部分,是这个年轻人亲手制作的,他是中国早期寥寥可数的几个物理学博士之一,胡刚复。
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留学生大多选读法政、工程技术等学科,研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学生为数极少,获得学位者更是寥寥无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归国的胡刚复,开了研习物理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
物理这门学科在晚清引入我国之后,教物理者在讲堂宣读讲义,学生照章背诵,大学堂里无物理实验室。而胡复刚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以亲手制作的实验仪器充实了实验室和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的物理教学,从而把真正的物理学引进中国大学的讲堂”。
作为一个以实验物理为毕生专业的研究者,1918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物理实验室。5年后,这所高校的理化楼失火,他倾注心血的实验仪器付之一炬,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实验,胡刚复于当天乘火车赶赴上海,向自己正在兼职的上海大同大学借理化仪器,并立即乘车携回南京。这样的往返,持续了近一年。
这个身着中山装的教授就这样手中夹着书和仪器,不停地奔波于全国各地,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老翁,一刻不停地活跃在中国近代物理的讲台上,在他教过的学生里,有中国现当代物理学界响当当的名字——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等。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胡先生的实验课,实在考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在这儿是没有什么现成答案的,胡先生的口头禅是:“做了就知道”,如果实验室的仪器损坏了,也别想用新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它修理好了,再用它来做实验。
胡上课“颇有激情”,是有名的“拖堂”老师,一堂课拖延两三小时是常事。安排在他后面上课的老师总是很“倒霉”,只能带着学生在外等候腾空教室,而胡视若无睹,侃侃而谈,常常是学生不好意思了,起立拉他,才会下课。在浙江大学任教时,有一次,胡刚复在台上讲课,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旁听的校长竺可桢几次给他打手势,要他快点结束,可他还是一拖再拖。竺可桢忍无可忍,一把将他拖下台去,激起台下学生的一片掌声和笑声。
尽管如此,在他任教过的各大高校中,他的物理课却常是学生的首选,他也是学生崇拜的大教授,曾有浙大的学生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学部的老师好到什么程度,我实在不知道。据说,像胡刚复那样的天才博士,在外国都是很少的。”
如果没有归国,胡刚复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许能留下更为显赫的印记,在哈佛留学期间,他针对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当时整个物理学界的前列。但1918年博士毕业后,他依旧选择束装归国,他曾说:“面对祖国的命运,我将做艰苦的奋斗。”
在抗日战争期间,胡刚复任职的浙江大学被迫西迁,他总是担任迁校委员会的领导,每次迁校总是由他先寻找校址、借房、安排校舍、安排图书仪器运输、安排交通工具,疏散人员。以他的体力和毅力,别人看来办不到的事竟为他所办到。数次迁校图书仪器无一丢损。他个人公而忘私,面对邪恶,一生正气,克服了土匪绑架、国民党党棍陷害等种种艰难险阻,使学校数次迁校都取得成功。
1948年他考察了美国的战后科学研究,特别是核物理、高能物理的进展后,于11月回到杭州。不久,他便和竺可桢一起到达上海,坚决抵制当局要他们撤到台湾的安排,而留在祖国大陆。
1966年他患严重的肾病,经手术摘除肾结石后肾炎复发,于1966年2月19日逝世于天津市总医院。享年74岁。他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亲笔书写的条幅:“一身傲骨”。这四个字是一位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教育先驱无愧的自我写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的《胡刚复:教给中国真正的物理》和胡南琦的《先父小传》)
相关链接:
①胡刚复抵美期间对于学习数理化中的哪一学科,认真进行了选择。他同样酷爱数理化三科。出于科学教国、实业救国的抱负,他认为物理学不但是严正科学的典范,而且与工程生产实业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决心学习物理。
②1936年胡刚复不幸得了伤害重症。当时他的攀友竺可楨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多次去医院敦请刚刚清醒过来的胡刚复同他一起办学,如胡刚复不去则他也决不接受任命。在国民党保证不以党务干预办学后,胡刚复才决定接受聘请,担任文理学院院长。
——胡南琦《先父小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胡刚复选择物理学,因为物理学不仅是严正的科学典范,而且能帮助他实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
B.胡刚复作为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曾经亲手只做了一套测定光波用的干涉仪和一套测量电子电荷的油滴仪。
C.胡刚复先生的口头禅是‘做了就知道’,这充分的反应了他对实验的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着力培养。
D.胡刚复上课常常拖堂,曾经因‘拖堂’惹恼了校长竺可桢,当校长忍无可忍把他拖下课堂时,学生拍手称快。
E.胡刚复博士毕业时如果没有选择回国,那么他在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中国的物理学走在世界前列了。
(2)胡刚复作为中国著名物理学教授,他的物理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认为“胡刚复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说“一身傲骨”是胡刚复这位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的自我写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求保护区的意见。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55年来,几代林场人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很多老北京人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塞罕坝林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体现。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就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摘编自于永杰《塞罕坝与祁连山,“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材料三:

(摘编自《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
材料四:
不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統,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摘选自《自然保护区管理学》)
【小题1】下列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访中所列举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情况,很好地印证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B.塞罕坝的生动实践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C.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战略地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塞罕坝生态优先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严重破坏的事例作对比意在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B.塞罕坝现在实现了旅游、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其中,它的最大价值是减少了曾经多年困扰京城的沙尘暴。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其中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海洋生物分别为 35000、8000、28000余种,居世界第三位。
D.为保证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我国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七项工程 。
E. 上述四则材料都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重大成就。
【小题3】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它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其它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它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两位著名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E、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世代”结束后,就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
A.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罗杰·彭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小题2】文章标题“宇宙是唯一的吗?”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根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奥运会追求两个目标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肖天23日在这里表示,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代表团追求两个目标:金牌的数量和金牌的含金量。
担任第五届城运会组委会竞赛部部长的肖天介绍说,截止到目前,中国运动员已经拿到了230多张雅典奥运会入场券,在接下来的一些预选赛中还有希望争取到更多的雅典奥运会参赛席位。中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力争好成绩,但很难说金牌的总数是否会超过悉尼奥运会的28枚,因为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都发挥出了最佳水平。
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远景目标时肖天说:“作为东道主,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奥运会上要努力实现两个目标,既要争取多得金牌,又要保证金牌含金量。在三大球项目上即使拿不到金牌也要打出高水平的比赛,充分体现中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势头。”
他认为城运会上涌现了许多有潜质的年轻队员,他们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力军,但城运会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选拔赛,这些生力军能否最终入选中国军团,还要看他们那时的水平和状态。
【小题1】请用横线画出导语部分。
【小题2】北京申奥成功是在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小题3】北京奥运会追求的两个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概括最后一段所包含的信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给你焦虑的心态安个“开关”
陈丹
控制焦虑或许不再需要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了,科学家至少已经在一些特殊的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身上证明这是行得通的。他们仅仅启动了一个“开关”,原本高度紧张的小鼠顿时一改畏畏缩缩的作风,变成了胆大的“探险家”。
科学家采用时下新兴的技术——光遗传学,这种技术结合了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可以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到目前为止,要刺激特定的神经元,通常只能依靠电脉冲这种不精确和难以控制的技术。而光遗传学技术则可使用一种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同时还能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研究人员先将这些小鼠神经元改造得对光非常敏感,然后通过植入的光纤,用蓝色光照亮位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结果显示,这些本来因恐惧而退缩的小鼠开始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
实验原理很简单:首先,生物学家确定一个“视蛋白”,这是一种存在于绿藻等感光生物体体内,可让它们探测到光的蛋白。接下来,分离出视蛋白的基因,然后利用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无害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视蛋白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会成为大脑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最后,研究人员让细薄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的位点。当这些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暴露在光照射中时,就能够传导电流(也就是大脑的语言)。有些视蛋白,比如响应蓝色光的光敏蛋白可以激活神经元,而响应黄色光的盐细菌视紫红质等其他视蛋白则会抑制神经元,如此一来,神经元的开合就可以人为控制了。
但当研究人员将光束照射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激活了小鼠大脑杏仁核区域中更多的神经回路时,之前实验让小鼠变得勇敢的效果消失了,小鼠仍然处于胆小、精神紧张的状态。这意味着,激活多个神经回路并没有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这凸显出瞄准大脑中单个回路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使他们拥有了对特定大脑回路的非凡的控制能力,进而能够深刻了解包括焦虑症和帕金森氏症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紊乱疾病。他们认为,由于“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惊人的跨物种的共性”,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致人类焦虑的神经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由于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在利用这种技术来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研究包括慢性疼痛、帕金森氏症和视网膜变性在内的诸多问题,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可以说,光遗传学开辟了一个让人激动的新研究领域,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设想,如果能够克服生物医学的挑战,确保新基因安全地递送到人体内,基于光遗传学的治疗方法将直接应用于人类。
(摘自2011年5月31日的《科技日报》,选文有删改。)
【小题1】对光遗传学技术本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结合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B.采用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从而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C.改造动物的神经元并植入光纤,通过蓝色光控制位于动物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
D.让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的细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的位点传导电流,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小题2】(小题2)涉及光遗传学技术实验原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控制神经元开关的操作流程是:确定视蛋白,分离出视蛋白的基因,在大脑神经元中插入该基因,照射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从而传导大脑语言。
B.以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无害病毒为载体的视蛋白基因,被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后,视蛋白的DNA就会成为大脑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C.当细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到达正确的位点后,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就暴露在光照射中,从而传导大脑的语言,激活或抑制神经元。
D.在视蛋白中,光敏蛋白能响应蓝色光,可以激活神经元,而盐细菌视紫红质等其他视蛋白只响应黄色光,会抑制神经元。
【小题3】(小题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鼠身上的光遗传学技术实验启示,人类可以通过改造基因的途径,以替代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来控制焦虑。
B.当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暴露在光照射中时,视蛋白对光的响应程度,就成了激活或抑制神经元的决定性因素。
C.依据“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惊人的跨物种的共性”,科学家认为,光遗传学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致人类焦虑的神经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D.当人类克服了生物医学的挑战,能确保新基因安全地递送到人体内,基于光遗传学的治疗方法将直接应用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