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父亲钱承沛是晚清秀才,体弱多病。钱穆七岁入私塾,但是在十二岁时,家庭的顶梁柱、四十一岁的父亲离世,孤儿寡母不胜困苦。所幸母亲节表缩食,坚持让钱穆上学。钱穆在高中尚未毕业之时,1911年,十六岁的他固家贫不得不辍学去乡间担任三兼小学的国文教师,到1927年成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前前后后钱穆担任小学、中学教师达十九年之久。所以这位国学大师的最高学历,是高中肄业。
钱穆“虽居穷乡,未尝敢一日废学”。经过十几年的日夜苦读苦学,他发现大名鼎鼎的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竟然“其不可通者二十有八端”!1929年,胡适、顾颉剐来苏州中学演讲,作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三十四岁的钱穆得以与他们相识。也就在这一年,他写出《刘向歆父子年谱》,指出康有为所力主的刘向歆伪造诸经之说不成立。这篇论文于1930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第七期一顿时,钱穆引起了胡适、顾颉刚等北平学术界名流的广泛注意。
当时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的顾颉刚,致函钱穆:“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二”经顾颉刚推荐,钱穆这位江苏乡间教师在1930年一举成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当时燕京大学校长为美国的“中国通”司徒雷登,他设宴招待新来的教师,钱穆应邀出席。司徒雷登询问新来的教师对燕京大学的印象,钱穆直言道:“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未悉何义?此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司徒雷登很重视钱穆的意见,号门召集校务会议加以讨论,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当时燕京大学的校园,即今日北京大学校园园中有一湖未名,众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名字都觉得不合适,钱穆建议就叫“未名湖、得到一致赞同。
钱穆来到北平的次年,即1931年,顾颉刚又推荐钱穆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3月18日顾颉刚致函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故北大如请他,则较请我为好,以我有流弊,而他无流弊也。他所作《诸子系年》已完稿,洋洋三十万言,实近年一大著作,过数日当请他奉览。”胡适亦看重钱穆。就这样,钱穆开始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
顾颉刚致胡适函中提及的钱穆新著《诸子系年》,即《先秦诸子系年》,出版之后受到学术界推崇。陈寅恪称其“极精湛,得极多,至可佩服”。顾颉刚则称“作得非常精练,民国以来战国史之第一部著作也”。胡适对学生说:“有关先秦诸子事,可向宾四(钱穆,字宾四)先生请教,不必再问我。”从此钱穆进入国学研究精英之列,除在北京大学授课之外,还兼课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
1937年,高中尚未毕业的钱穆,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在抗战的动荡岁月,钱穆在云南宜良北山的岩泉下寺,独居小楼一年,写成名著《国史大纲》。在《国史大纲》开头,钱穆在引论中开宗明义指出: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乏顶点,而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正是以这种“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傅斯年主持北京大学校务。由于傅斯年与钱穆在学术见解上相左,未聘钱穆出任北京大学教授。1948年春,钱穆应家;江南大学之邀,担任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
相关链接:
(节选自叶永烈《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有删改)
①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矩,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A。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
②学者何兆武早年是西南联大学生,曾上过钱穆的课,他在《上学记》中回忆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里面很多见解我不同意,不但现在不同意,当时就不同意。钱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太深厚了,总觉得那些东西非常之好,有点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只看到它美士亍的一面.而对它不怎么美好的另一面绝口不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穆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工作,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刻苦学习,他通过这段时间为自己一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B.钱穆在长期的自学和研究中发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有二十八处是说不通的,这是钱穆国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开端。
C.钱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在他刚到燕京大学时,就对燕京大学如何中国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D.顾颉刚、胡适、陈寅恪等人对钱穆的欣赏推崇,从侧面体现了钱穆学问深厚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E. 钱穆虽出身贫苦但不厄于困顿,他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
【小题2】(小题2)钱穆从高中肄业成长为国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小题3)钱穆在国学研究上有哪些主要成绩?对他个人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4】(小题4)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表达出对于中国历史“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对于这种态度,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5 04:5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杜甫的文化意义
莫砺锋
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盛唐时期,经常发生边境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但是至少有几场可以肯定,唐帝国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当时很多人,都被鼓起了一种谬误的爱国倾向。包括高适、储光羲在内。唯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
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仁就是爱人。杜甫除了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地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对象,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
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西方的博爱精神,于宗教的博爱精神,它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但它的最初的起源,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的一种赎买;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而杜甫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杜甫他在诗歌中,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当他自己在暴风骤雨之夜,他的茅屋被刮破了,自己不得安眠。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以他的仁爱之心是推广出来的。
最典型的作品是杜甫写的组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样一种仁爱之心的发扬,我觉得是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是最切实可行、最自然的。因此,杜甫堪称是儒家仁爱精神的一个杰出的阐释者。(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于“仁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仁爱是儒家提出的主张,仁,就是爱人。无须外界的强加,是根于心,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自然生发出来的爱。
B.儒家提出仁爱的时候,其外延只限于人类,其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恻隐之心不施及其他动物。
C.仁爱不是狭隘的,它不是仅仅只对自己亲人的爱,它是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
D.儒家提出的仁爱,其内容与外延随着历史的变化可以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仁爱之心是可以推广出来的。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兵车行》中可以看出,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甚至推广到了敌人。
B.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都曾得到过杜甫的爱,杜甫的仁爱推广到所有的生命,宇宙间一切的生命。
C.两方的博爱精神,虽然要服从于神灵的指点,要赎原罪,要为死后升入天堂作准备,但仍然是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
D.杜甫对儒学,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的贡献,是使仁爱之心得到发扬,让仁爱符合人的本性,使仁爱更自然,更加切实可行。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文化意义在于,他不但体现着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还用他的行为丰富了这种内涵,甚至使它变得更容易去做。
B.中国古代的仁爱、仁义精神与西方的博爱精神都强调要爱人,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二者的价值观伦理观是一致的。
C.杜甫是儒家仁爱精神的杰出阐释者,最突出的代表是组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它集中地体现了杜甫的文化意义。
D.杜甫的行为和实践启示我们,只要有杜甫那样的思考过程,那样的感情流露方向,儒学的仁爱在实践中并不难实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是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着长声,把专心走路的黑弄得挺惊愕。黑停下来,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到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海碗大的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没想过是否坐在了字上。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又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当垫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努力描绘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种才有资格与将要出生的孩子见面。
C.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兴奋而轻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从容淡定的叙述,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小题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与纸媒文学相对的文学样式,它也属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
B.网络小说承载了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但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价值理念。
C.网络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是因为网络小说受商业化的驱动,需要快速更新,只好借用套路。
D.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不足,只要能与传统文学融合,就能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它结构简单,更注重娱乐性,风格轻松、明朗,给读者带来了快乐的阅读体验。
B.网络小说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将主角置于各种矛盾与困境中,让他一步步成长,并直白地把所有的场景、对话、故事过程展示给读者。
C.网络小说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类型化,适当借助小说套路,这些都是网络小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D.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面是发展超越套路的网络小说才可能成为好的网络小说作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部网络小说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对细节的把握力不够,对人情事理的设置不合理,即便故事模式再好也算不得一部成功的作品。
B.网络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满足了读者的愿望,表现了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C.网络作家要超越商业化的局限,要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就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
D.和纸媒小说相比,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得到了拓展,故事性、娱乐性更强,但结构相对简单,人生含量和艺术含量相对稀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森的西红柿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的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谊。”
宋代勇的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的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的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 910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60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小题1】简析文章首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
【小题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段。
【小题4】谈谈对文章末段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好奇”号火星漫游记
李 理
“祝贺你们!”肃静的大厅里传来一声浑厚的问候。大屏幕前,正在观察“好奇”号行动的科学家们屏息凝听着随后的一段话。这是一份来自火星的特殊问候。近日,“好奇”号火星车在接收了地球上的语音邮件之后,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深空天线网络接收信号将其向地球转发回来。这是人类首次完成从地球上向其他行星发送语音邮件并转发回来的任务。
自去年11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被成功送入设计轨道之后,其征程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关注。到目前为止,“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进展顺利。成功踏出火星第一步,成功发回邮件等一系列测试均表明“好奇”号目前状态良好。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美国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好奇”号传来的照片。根据这些照片,人们可以清晰地识别火星山麓地区一些侵蚀形成的冲沟地形,以及其层状沉积结构。目前,搭载在“好奇”号上的镜头已经拍摄了附近夏普山的缓坡下部地形景象。科学家表示,那里将是“好奇”号攀登夏普山的位置,照片中的层状沉积岩层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有一片暗色的沙丘横亘在“好奇”号和沉积岩层之间。根据资料,科学家判断,这片暗色区域存在不同颜色的地区,每部分所含成分并不相同,是历史成因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岩石的多样性。
此外,根据报告,“好奇”号已从着陆点附近出发,正式开始向400米外的首个科研目的地格莱内尔格前进,该地是三种地形相交的区域。科研人员期待首个岩石目标能在这一区域找到,并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
那么,是何原因让“好奇”号火星车备受世界关注呢?科学家表示,是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未知迫使人类关注外星球。之前的资料显示,火星上存有火山喷发后的高低坑。而有关科学家也曾称,一些带回来的标本也显示火星上有机物是存在的。有科学家表示,在火星上发现有机物质并不能证明火星现在或者过去存在生命,陨石可将有机物质携带到火星上。因此,对此次“好奇”号的火星之旅是否会发现有机物,成功验证生命是否存在是一个被大众关注的话题。“在我看来,如果‘好奇’号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有机物,那么这将是火星上存在生命发现的转折点。”美国科学家曾经如此表态。
然而,火星探测的任务并不局限于对生命是否存在于火星的探索,科学家还将通过研究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中的物理化学环境,逐步认识地球上的生命的产生过程。假设探测到火星表面存在有机物的痕迹,科学家们表示,其重点将转向研究这些有机物的性质以及形成过程,并确定有机物质是否能与火星生命起源产生关联。
此番访问火星时,科学家们为“好奇”号选择了最优的探测地点,并让它携带先进的科学仪器。例如,“好奇”号中搭载了最先进的火星样本分析仪,该设备将对火星大气、岩石和土壤粉末进行取样成分分析。虽然在升空之后,曾遇到些许麻烦,但它最终完成了对内部残留的地球大气成分的测试分析工作。火星样本分析仪设备首席科学家表示:“对于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结果完美地证明了该设备测定气体成分的精确性。”目前,“好奇”号发回的数据已经快要超过在此之前所有火星车发回数据的总和。“好奇”号探索是最先进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尖端科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