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父亲钱承沛是晚清秀才,体弱多病。钱穆七岁入私塾,但是在十二岁时,家庭的顶梁柱、四十一岁的父亲离世,孤儿寡母不胜困苦。所幸母亲节表缩食,坚持让钱穆上学。钱穆在高中尚未毕业之时,1911年,十六岁的他固家贫不得不辍学去乡间担任三兼小学的国文教师,到1927年成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前前后后钱穆担任小学、中学教师达十九年之久。所以这位国学大师的最高学历,是高中肄业。
钱穆“虽居穷乡,未尝敢一日废学”。经过十几年的日夜苦读苦学,他发现大名鼎鼎的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竟然“其不可通者二十有八端”!1929年,胡适、顾颉剐来苏州中学演讲,作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三十四岁的钱穆得以与他们相识。也就在这一年,他写出《刘向歆父子年谱》,指出康有为所力主的刘向歆伪造诸经之说不成立。这篇论文于1930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第七期一顿时,钱穆引起了胡适、顾颉刚等北平学术界名流的广泛注意。
当时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的顾颉刚,致函钱穆:“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二”经顾颉刚推荐,钱穆这位江苏乡间教师在1930年一举成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当时燕京大学校长为美国的“中国通”司徒雷登,他设宴招待新来的教师,钱穆应邀出席。司徒雷登询问新来的教师对燕京大学的印象,钱穆直言道:“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未悉何义?此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司徒雷登很重视钱穆的意见,号门召集校务会议加以讨论,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当时燕京大学的校园,即今日北京大学校园园中有一湖未名,众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名字都觉得不合适,钱穆建议就叫“未名湖、得到一致赞同。
钱穆来到北平的次年,即1931年,顾颉刚又推荐钱穆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3月18日顾颉刚致函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故北大如请他,则较请我为好,以我有流弊,而他无流弊也。他所作《诸子系年》已完稿,洋洋三十万言,实近年一大著作,过数日当请他奉览。”胡适亦看重钱穆。就这样,钱穆开始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
顾颉刚致胡适函中提及的钱穆新著《诸子系年》,即《先秦诸子系年》,出版之后受到学术界推崇。陈寅恪称其“极精湛,得极多,至可佩服”。顾颉刚则称“作得非常精练,民国以来战国史之第一部著作也”。胡适对学生说:“有关先秦诸子事,可向宾四(钱穆,字宾四)先生请教,不必再问我。”从此钱穆进入国学研究精英之列,除在北京大学授课之外,还兼课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
1937年,高中尚未毕业的钱穆,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在抗战的动荡岁月,钱穆在云南宜良北山的岩泉下寺,独居小楼一年,写成名著《国史大纲》。在《国史大纲》开头,钱穆在引论中开宗明义指出: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乏顶点,而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正是以这种“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傅斯年主持北京大学校务。由于傅斯年与钱穆在学术见解上相左,未聘钱穆出任北京大学教授。1948年春,钱穆应家;江南大学之邀,担任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
相关链接:
(节选自叶永烈《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有删改)
①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矩,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A。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
②学者何兆武早年是西南联大学生,曾上过钱穆的课,他在《上学记》中回忆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里面很多见解我不同意,不但现在不同意,当时就不同意。钱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太深厚了,总觉得那些东西非常之好,有点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只看到它美士亍的一面.而对它不怎么美好的另一面绝口不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穆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工作,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刻苦学习,他通过这段时间为自己一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B.钱穆在长期的自学和研究中发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有二十八处是说不通的,这是钱穆国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开端。
C.钱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在他刚到燕京大学时,就对燕京大学如何中国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D.顾颉刚、胡适、陈寅恪等人对钱穆的欣赏推崇,从侧面体现了钱穆学问深厚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E. 钱穆虽出身贫苦但不厄于困顿,他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
【小题2】(小题2)钱穆从高中肄业成长为国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小题3)钱穆在国学研究上有哪些主要成绩?对他个人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4】(小题4)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表达出对于中国历史“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对于这种态度,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5 04:5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王剑冰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戏真好啊。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75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的喜爱。
B.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
C.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
D.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指写形象,意蕴丰富。“牵曳阳光”,既联系了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
【小题2】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小题3】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蒋梦麟与《新教育》
马 勇
1917年6月,蒋梦麟结束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涯,以《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为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
在国内,蒋梦麟也有非同寻常的人脉资源。1915年,随农商部代表团赴美考察的黄炎培获得蒋梦麟全程热情照顾,这为蒋梦麟回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黄炎培利用自己的关系,将蒋梦麟安排至当时经营状况相当不错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一再叮嘱商务主持人张元济、高梦旦尽量照顾。与此同时,黄炎培又让蒋梦麟在自己主持的江苏教育会、职业教育社兼办社务。
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因而教育学出身的蒋梦麟在新教育界也拥有相当分量。1919年初,在黄炎培的倡导支持下,以江苏教育会为主并联合北大、南京高师等单位创办的《新教育》正式发刊,这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推广贡献巨大。
在蒋梦麟主持下,《新教育》竭力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理念,认同孟子的性善主义,以为教育只是让儿童的本性得到正常发抒,让人类本有的善良因教育而得以呈现、发展。
《新教育》的思想理念非常契合国内正在流行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新教育》也就与新文化的中心北京大学有着一种知识上的亲近、认同、合作,蒋梦麟在《新教育》发刊不久,去北大兼任了一个教育学的教授。
就职业选择而言,蒋梦麟极端享受《新教育》时代的生活,他以留美博士的身份,时常在一些公开场合演讲。蒋梦麟本人虽以中国传统文化立身,但他似乎更加“西方化”一些。他那时的言论,大概都在强调西洋文化优长之处及其根源,并拿来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批评中国文化与教育的不足。蒋梦麟曾自我评价,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蒋梦麟的这一套理论受到一部分中国人的欢迎,当然也就为另一部分人所不欣赏。那时有一张报纸画了一幅插画,一个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人,满口吐出来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个西洋名字,以此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这种讽刺似乎对蒋梦麟也有刺激,他开始意识到言必称希腊这条路可能走不通,因为中国人的理智、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似乎都还不够。所以蒋梦麟渐渐改变演讲策略,强调中国要富强,就要先发展工业化,而发展工业化,就必须讲究工程学,因为工程学对于工业发展太重要了。而工程学也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要根据科学。工程学只是应用科学,是要以理论科学或自然科学做基础的。正如蒋梦麟在其自传《西潮与新潮》中所说:“西方列强的兵舰政策不但带来了货品和鸦片,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科学文化的种子。这在当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后来这些种子终于发芽滋长,使中国厚蒙其利——这也是历史上的一大讽刺。”这样的解释,不再出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那几个希腊哲学家的名字,但其效果似乎比原来还要好,因为这更符合中国文化“重实用”的原则和传统。
(本文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4月30日午后,杜威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一起乘船抵达上海。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前往码头迎接,并将他们护送至沧州别墅住下。此后数天,他们几人陪同杜威全家在上海参观游览,并陪同在江苏教育会等处正式开讲。
(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
②蒋梦麟对新思想的宣传,只是言论上的,并没有付诸行动,但是也必须承认,蒋梦麟以及《新教育》对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激活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选自《博览群书》2016年5月期,有改动)
③蒋梦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弱点是:1.无系统;2.太重应用;3.太重古文字,知识不易普及。
(摘自“360百科”)
④我常常听见人说,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若是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那谁是中国的奴隶呢?教育不是养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说,教育是救国的方法,所以要小学生知道中国的危险,激发他们的爱国心;痛哭流涕的对小学生说,中国要亡了,这般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东西,只听得大人说“不好了”“要亡了”这些话,也就悲哀起了;弄得正在萌芽、生气勃勃的小孩子,变成枯落的秋草!
“主人翁”“枯落的秋草”两件东西,可算是我国办教育的出产品。
我们向来读书的宗旨却是要把活泼泼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举的功效,读书的结果,把有用的人都变成了书呆子。这不像枯落的秋草么?
(蒋梦麟《我所瞩目的好教育》)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他们曾同陶行知等友人一起陪同杜威在上海游玩和讲学。
B.《新教育》的理念与当时国内的新文化新思想合拍,因此也便与当时新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有了知识上的认同。
C.有人在报纸上刊登了蒋梦麟头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插画,旨在讽刺蒋梦麟“西学为主”的文化身份。
D.蒋梦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一些缺点,他批判了不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体制对孩子天性的戕害。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蒋梦麟有着不寻常的人脉资源,对黄炎培赴美期间的热情照顾使他得以直接被安排到当时经营状况相当不错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
B.蒋梦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因此,他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推广贡献巨大。
C.《新教育》竭力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理念,认同孟子的性善主义,这与国内正在流行的新文化新思想是非常契合的。
D.在学术主张方面,蒋梦麟以留美博士的身份,在公开场合演讲时,将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以批驳中国文化的不足之处。
E. 部分国人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的做派,于是他改变演讲策略,强调中国的富强与工业化的联系,这种改变似乎取得了一定效果。
【小题3】(小题3)蒋梦麟“西方化”的倾向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学创造的中心课题是创造形象。审美形象一方面应能深刻地体现生活的本质和内蕴,另一方面必须具有通常所谓的形象性。然而徒有形象性并不能成为艺术。例如动物教科书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生态与习性都有详尽的文字描述,甚至还配以精确的图形,但是它们不动人,没有人会把它们当成艺术欣赏的对象。相反,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虽寥寥数笔,却神采飞扬,被人们公认为审美精品。究其原因,是由于前者只存在非艺术的认识价值,后者于对象世界的把握和反映则融认识与情感为一体。对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我国古人多有论及。《毛诗序》说诗是“情动于中而彤于言”,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刘勰赞许风雅的作者“吟咏性情”、“为情而造文”。在西欧,巴尔扎克说他的小说是“以热情为元素”,列夫·托尔斯泰更是把情感性提到文学本体的地位,普列汉诺夫指出艺术不仅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西方现代一些美学流派,如科林伍德的自我表现说、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论,都视情感为艺术之根本。我国作家孙犁说:“在创作上,不能吝惜情感。情感付出的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学创造不只是认识活动,同时还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属情感评价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人是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中活动的有生命、有情欲、有目的的存在物,他的业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等,与当下面临的事物之间发生的不只是认识一反映关系,还有价值一评价关系。所谓价值—评价关系,就是意义关系。例如,当我们说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时,这无疑是种认识或反映,而指出水为人的生存所必需则属于评价,属于价值意义的判断。对价值意义的切身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反应谓之情感,发生这种切身体验的心理反应过程就是情感过程。

在我们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这一原则时,应该明确,它虽然与科学有别,却不是脱离认识的单纯的情感或情绪的表现,而是认识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真理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具体说,在文学创造中,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在这里,认识是饱含着情感的认识,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两者水乳交融。没有情感的认识是科学的认识,徒有情感而无认识为依凭也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小题1】下列对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情感是文学创造的特征,对对象世界的反映和把握如果能融认识与情感为一体,便可能使客观的事物形象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 许多文学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他们大都认为情感是文学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的甚至把它视为艺术的根本。
C.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缘情而绮靡”都是说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前提条件,托尔斯泰更是认为情感性是文学的本体。
D. 文学创造不只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还是审美活动,而这种审美活动又等同于情感评价活动,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情感特征是文学创造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题2】下列对情感和认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认识和情感是文学创造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即文学创造不仅是对社会的认识。同时还包含了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B. 认识和情感是对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认识是对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的反映,而情感则是主观的。
C. 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认识必须饱含情感,情感也需要渗透着认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D. 文学创造需要认识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单纯的认识与空洞的情感,都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把动物教科书中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生态与习性等详尽的文字描述融人情感,就会使这些动物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 古今中外的文学创造实践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情感便无文学,无真情感也不会有真文学。
C. 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所以只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饱含激情,就会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D. 情感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文学创造都能切身体验,诸如,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和那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创造过程中就不需要作家的任何体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安徽合肥正式亮相。在这家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共享书店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是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选自朱昌俊《“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书店的出现,即将实现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B.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
C.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
D.共享书店推出众多延伸服务的目的是增加与读者的互动频率,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述思路清晰。
B.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及他人拥有的书籍。
C.文章认为,书店只要能给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就值得肯定。
D.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评判。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够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已不再明显。
B.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
C.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并不关心书店的经营模式,因此“共享书店”对他们吸引力不大。
D.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了新的尝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厨    林美兰
大厨早先还不是大厨,因为喜欢,进了烹饪职业学院。毕业后,应聘来这家还不算小的酒店做厨师。他个头不高,胖墩墩的,但人前一站,骨子里透着一种大将风度。小伙子肯学肯干,只几年工夫,就当上了大厨。
两年前的冬至,是最寒冷的一天,北风呜呜地叫着,落叶裹挟着雪花满天飞扬。就在这一天,老板突然跑路了!
大伙一早上班才知道。下午,大厅里聚集了许多债主。房东、供货商们七嘴八舌凑出了老板欠的债:房租、鱼虾钱、蔬菜钱外加水电煤气费,有100多万,还不算拖欠的两月工资。年轻貌美的服务员小桃气得直哭: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着落!小永也急得直顿脚:没路费,咋赶回家结婚呢?
小桃说:“报警吧,法律可是维护我们打工者的。”
小永说:“我给工商打个电话,让他们也想想办法。”
大家纷纷赞同。
不到10分钟,警察就到了。一会儿,工商的也来了。
小桃感觉气氛有异:哦,时常有金点子的大厨一声不吭,坐在角落里,似乎心事重重。
当大厨眉毛翘起时,刚才眯着的小眼睛星光点点:“嘿,天冷得像个笑话,但我们的日子别过得像废话!”话一出,逗得警察和讨债的都笑了。
大厨带人,盘点酒家的固定资产和材料库存。小本子记着:41台空调、桌椅板凳、厨房用具若干。他又打开几个冰柜,让仓管报数字,得知鱼肉、高级配料等,还有3万元左右。然后把目光放在厨师、墩头、跑堂、迎宾、打杂等人身上:“都是大活人不能等死。老板不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开张?如果大家愿意,我就来做这个主了。”
“对!我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干活的人都在。”大伙儿回应道。
“至少,我们要把回家的路费做出来嘛。”大厨微笑着说。
一呼百应。警察支持、工商支持。房东支持,供货商也支持,他们与大厨签了协议。
大伙都深知是在为谁拼搏,自然有令人惊喜的姿态。每天用鞭子甩亮黎明,赶着一辆破车,将太阳从东山拉向西山。大厨仍是个大厨,但似乎更像个乐团的指挥家,他汪洋恣肆地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跟伙计们一起演奏着一部力与美的交响曲。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伙的路费也赚足了。小永要回家结婚,依依惜别说:“只要大伙儿还在,我还会回来的。”送走小永,大厨回头微笑着对大家说:“干脆把老板欠我们的俩月工资也赚出来吧。”这声音似铜钟与翠竹合鸣的回响,一股暖意漾遍大伙的全身。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飘到屋顶上。风一吹,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白蝴蝶翩翩起舞。这段时间,要债的也经常来探听虚实。一天,大厨还处在剥洋葱的懵懂中,房东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不错哟,把酒家经营起来吧,先还清债务再付房租。”小桃说:“懒人有睡不饱的觉,减不下的腰。只要不做懒人,我就相信你准行!”众人也齐声响应。大厨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唱个喏,俨然京剧《智取威虎山》里一往无前的杨子荣,模样挺潇洒!
年后,讨债人仍不时来“光顾”,但眼光里流露出的更多是欣喜。回家结婚的小永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来了新婚的妻子。“也是的,干活的人都在,我觉得酒店的前景还行。”每天,大厨挨桌去敬酒,骄傲地说。老食客一传十,十传百,都很好奇,也是觉得责无旁贷,相继来捧场,也都得到大厨的种种优待。
一年半后的一天,已做大堂经理的小桃莞尔,向大伙宣布:我们已还清所有欠款,开始盈利了。
大厨还是大厨,但他收获了小桃的爱情。
两年的时间,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
春节又快到了,大雪纷飞。酒店的天井里铺满了雪,雪地里那树红梅傲雪绽放,火红得就像大伙儿的笑脸。酒店的发展急需招聘员工,不辞而别的老板竟回来了,着实叫大伙吃了一惊。大伙怒气冲冲围住老板,愤怒谴责他的不仁不义,只听见老板带着哭声说:让我当个跑堂吧。谁知,大厨把酒店账目点清,大手往外一挥,立马要走人,身后紧跟着女友小桃、小永和五十多名员工。老板慌忙挡道:“当年,没有你,我的酒家可能已经被风吹走,是你救起它。你不能走!”老板差点跪下了,大厨才仍当大厨。
至于后来,听说大厨新开了一家还不算小的火锅店,大伙儿也都跟着他干,生意很是红火呢。但那已是后来的事儿了。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板“跑路”,员工团结一心拯救酒店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以大厨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群像。
B.得如老板“跑路”的消息,小永首先想到给工商打电话;新婚之后还把妻子带回来一起干,说明他是一个点子多、责任心强的人。
C.小说善于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如小桃“气得直哭”的动作表现了她的脆弱;“懒人有睡不完的觉,减不完的腰”的语言就表现了她的勤劳。
D.小说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大厨与“跑路”的老板的对比,房东、供货商对大厨前后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 小说的段落大都很短小,还有不少一句一段的形式。这样写使小说叙事节奏紧凑,便于叙事场景的切换,在多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小题2】环境描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分别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大厨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