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启功:九十三年长路 人间一场游戏
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来得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
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
启功21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启功曾有回忆曰 :“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 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启功曾言,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节选自《新京报》,有删改)
链接①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②启功说:“我在书画上能取得这点微末的成就,除了我个人的原因,还要感谢那些一直提点我的前辈先生以及在背后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学生。他们一样功不可没。”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启功不赞成他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是担心其皇族背景会对他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
B.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C.启功夫人跟他说自己逝世后会有很多人给启功介绍对象,这说明夫人对启功的依恋不舍和对自己离开人世后没人照顾启功的担忧。
D.从启功讨论三种人对待他生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启功对人性、名利和生死的淡然态度。
【小题2】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有哪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启功在中国书画和文物鉴赏界的鼎盛地位?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7 09:3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冼星海:用音乐凝聚中国力量
武茂昌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海边一个渔民家庭里。1928年,他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1929年,冼星海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最终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35年夏,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启程回国。消息传到上海,有的报刊发表文章,称他是“一位从艰难困苦里斗争出来的作曲家”,是最有希望的“东方青年作曲家”。
冼星海回到上海后,结识了田汉、贺绿汀等进步音乐家,他拒绝了国民党宣传部的高薪聘请,决心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献身,冼星海开始为进步电影谱曲。他与田汉合作为电影《青年进行曲》创作了主题歌,这首歌立刻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很快流传开来。此外,他还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等谱写音乐。
全国抗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有一次,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双方对峙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7年8月,冼星海随救亡演剧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演出。他一边创作,一边组织演出。这时候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后方逐渐展开。全国民众深受鼓舞。冼星海马上创作了《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歌颂游击战。流传最广的要数《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激昂雄壮,极大地鼓舞了太行军民,许多男女青年听到这去歌曲,成群结队向敌后方奔来,太行山已经不只是个地理名词,而且是个光明的象征。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除了下面表现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歌曲外,还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以及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
冼星海在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深深感到,***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说:“我要到延安去,那里才是抗日的中心呀。”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经他谱曲,诗人光未然伤亡的《黄河大合唱》。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在听他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时,产生共鸣,很快冼星海就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这一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1周年晚会上,冼星海40多位热血青年演奏了《黄河大合唱》,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炼油桶支撑,打击乐器由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出来的效果,但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这些热血青年放声高歌。在场的***听后连声叫“好,好,好”。周恩来说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黄河大合唱》的雄壮音乐,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的怒吼,是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体现。这一组歌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把全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最强烈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那就是:抗日,中国要崛起!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1929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只身到法国留学,他凭着对人生理想的热烈追求,克服了物质上的极度贫困,坚持完成学业。
B.冼星海一生都在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而努力奋斗,早期为进步电影谱写的许多乐曲都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并很快流传开来。
C.冼星海只用5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救国军歌》的乐曲,并让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甚至连阻止他们的士兵也跟着唱起来。
D.在延安时期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花洒大合唱》更是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E.冼星海的创作始终和时代、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他既谱写了激昂雄壮的抗日歌曲,也谱写了一些特定音调和节奏的作品。
(2)在到延安之前,冼星海从事了哪些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对其创作《黄河大合唱》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4)结合全文内容,试探析冼星海获得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带领华为从一个仅有两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时之间,低调、神秘、土狼……各种名号不断地加在任正非的身上,他始终不予回应。于是,一些人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想,说他神秘兮兮,说他自身有缺陷,说他和华为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说他清高,说他简单粗暴,说他不近人情……不管是诽谤,还是赞扬,他都无动于衷。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常学人》的评价则是:“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前景十分可观。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1995年,任正非以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开始带领华为走向海外市场。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99年,华为在海外形成规模,并建立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2009年,华为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6%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运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正非对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知和把握。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申请专利,超过第二大国际申请专利大户松下的1729项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的1551项,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完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企事业成长的保障和灵魂。1998年3月,在任正非的强力推动下,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任正非和华为这一充满传奇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事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
任正非,拥有一个经历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顶峰,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物、看人都有了别样的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正重复着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B.华为公司创办之初,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任正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苦难成了生活给予他的最好馈赠。
C.面对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的现状,任正非孤注一掷,将华为的个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D.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等领域提出了2800项提案。
 
E.华为注重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其推出的《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的一部“企业基本法”。
(2)为什么说任正非是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结尾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华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同类题3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E.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小题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小题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6分)
【小题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制造业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在日本制笔企业笔头的生产线上,我看到一个女工, 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没有五年十年的记录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日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需进口特殊类高质量钢材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制造业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要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完全是在技术上,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都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8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其《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宣布对中国发起“301 调查”。2018 年 3 月,USTR 发布了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据此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宣布美国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 25 的关税。随后,中国商务部发布针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 232 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这标志着新一一轮中美贸易战的开启。
9 月 17 日特朗普称,将对产自中国的 2000 亿产品加征 10 关税,1 周后的 9 月 24 日生效。这一税率实行到年底,2019 年 1 月 1 日起税率将提高到 25 。特朗普还称,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伤害“美国农民和其他产业”,美国将对中国产 2670 亿商品加征关税。而征税原因则仍直指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比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
针对美方新一轮关税,中国商务部早在 8 月 3 日已表示,对美国持续违反国际义务对中国造成的紧急情况,为捍卫中方自身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原产于美国的 5207 个税目约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关税。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中美贸易战升级。
(摘自至诚财经网 2018-9-18 日讯,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宇宙史无前例的 巨额外汇储备,截至 2018 年 3 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1428 亿美元,史上最高达到4万亿;人民币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加入 SDR    (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二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正在逐步推进;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规则改革或制 定的重要参与者或主导者,主要表现可以通过 G20,“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的建立看出。美国近几年贸易赤字大幅上升,其中中国因素占比近 7 成,2017 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
顺差为 1.87 万亿,比 2016 年增长 13 。中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可能是导致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出于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虑,特朗普上台以来,颁布了不少政策,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更多的是掀起了“革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  和俄罗斯列为全球战略对手,尤其强调中国是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者”。也就是说,中国  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所以,中美贸易战是由中美贸易顺差导致的,本质上是美国为了维系其霸权主义(政治、经济霸权),遏制中国发展,削弱中国经济实力的小规模试探性战役。
(摘自:汤姆南瓜(中美贸易战背景及趋势分析》2018-04-08,有删改)
材料三:
中美贸易冲突深层次根源一是现存经济金融秩序的“特里芬难题”,不得不需要不定期进行剪羊毛。后牙买加体系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输出货币和购买力,新兴经济体则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输出生产力,并与资源提供国一道将过剩的储备购买欧美货币资产。但与布  雷顿森林体系一样,后牙买加体系仍然存在“特里芬难题”。解决的办法是不定期给新兴经  济体剪羊毛,如伊拉克战争、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广场协定等。
二是新兴国家产业链向上迁徙,全球化已经损害了发达国家利益。随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不断增长、中产阶级壮大和快速的城市化,来自新市场的开放、贸易增长、高投资率、城市化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超級周期。2014 年,新兴经济体贸易占全球比重为 52.59 (副除欧盟间贸易),而 199 年仅为 19 ,预计到 2030 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 GDP 中的比重将从当前的 38 升至 63 。
三是美国资产负债比例提高,且资产中房地产与股票占比高,需要一个对外强势的美元,对内较低的利率。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1960 年,美国资产总额 49783 万亿美元, 负债 23268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 46.74 ;2015 年资产上升至 2889828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提高至 65.69 ,其中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由 55.6 升至 72.5 ,占比一半为股权和股票, 而非金融资产中四分之三为房地产。
(节选自:搜狐财经《中美贸易冲突的深层次分析: 原因与影响》2018-05-28)
注释 ①: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形成悖论。这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被称为 “特里芬难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战起因是美国的“301 调查”,特朗普总统据此调查发起贸易战;中国针锋相对,商务部发布清单,准备对美加征关税。
B.中美贸易战升级主要由是美方新一轮关税引起,特朗普准备对产自中国的 2000 亿产品分期加征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
C.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美国贸易赤字大幅上升,特朗普颁布的政策引发争议,甚至掀起“革命”,都是引发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D.中美贸易冲突深层次根源则与现存经济金融秩序的“特里芬难题”、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利益、美国资产负债比例提高等有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9 月 17 日特朗普还表示,美国有可能对中国产 2670 亿商品加征关税,前提是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伤害“美国农民和其他产业”。
B.中国经济崛起主要标志有: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史无前例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参与或主导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规则的改革或制定。
C.根据材料三,“剪羊毛”大约是指大国(如美国)通过战争、制裁等手段控制该国政治,进而达到控制其经济目的的措施。
D.资产负债比例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关系,是衡量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美国资产负债比例越来越高,且房地产与股票占比高,风险越来越大。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都是有关中美贸易战的,三则报道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