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 能:
氧化剂:
【小题2】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小题3】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答:
政治上:
经济上:
科技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30 09:0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才成立首 家快递——中国邮政 EMS,标志着我国快递业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和当前“一 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我国快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质量显著 提高。现在以顺丰和“四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 快速崛起。同时,由电子商务兴起的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信息平台均显现不 可小觑的发展态势以及行业地位。但目前快递“分拣——配送——交货”的运行模式也 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而且时常会造成快递延误和物品受 损、客户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现象发生。
(摘编自肖彤等《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材料二:

2016 年快递业务量突破 300 亿件快递业务量(亿件)增速
(资料于《2017 年中国快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快递行业“群雄争霸”,近乎惨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快递企业,尤其是快递小哥对用户不敢有丝毫怠慢,即便有客户不近情理地要求快递员将垃圾带下楼,快递小哥也不敢有半句怨言,之所以对客户如此“憋屈”,就是担心一旦拒绝客户要求而被找理由投诉或给“差评”,快递员很可能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企业对快递员如此严格甚至“高压”的管理态度,尽管体现出对客户的尊重,彰显出一定的管理理念的进步,但在某些个案中,不仅侵犯快递小哥的人格尊严,更有失法律和道义上的公平。
(摘编自朱永华《谁让犯错的快递员毫无尊严》)
材料四: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 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 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近年来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连带快递业得以保持年均 50%左右的增速发展,在 2015 年,以顺丰、“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纷纷提出多元发展目标,并不断推出仓配一体服务、仓网协同运作服务、夜间服务、针对不同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
从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的角度来看,交易的对象是物流服务,这里的物流服务包括收件、分拣、运输和派件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需要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目前网络上销售的产品品类繁多,体积、重量、保存方式等各种情况均有差异,由于各个快递企业的实力不同,配送时间、配送网络等有较大差异,顾客满意度也有很大不同。
由于电子商务物流要求的环节多,技术含量高,因此,交易信息或知识的可编码程度低。为此,中国邮政、顺丰快递、“四通一达”等实力较强的快递物流企业大多和电商企业合 作,组成关系型的产业链模式。还有一些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采用了自建 物流和收购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
(摘编自《中国电子商务快递行业上下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快递行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以顺丰和“四通一达”为代表 的民营快递发展迅猛。
B.某些客户对快递小哥缺乏应有的尊重,快递小哥也只能忍气吞声,虽然有企业管理方 面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快递小哥自身的原因。
C.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带动下,快递产业增速发展,许多快递企业提出多元发展目标,并 不断推出多种增值服务。
D.在物流服务中,收件、分拣、运输和派件等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电商企业和快 递企业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二中快递业务量和增速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 2006~2016 年 11 年间我国 快递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B.2006~2010 年这 5 年间,我国快递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总体平稳、不断攀升的态 势,而 2011 年有了突破性的提升。
C.2011 年以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每一年的业务量都有较大的增加,尤其是电商介 入后,增速也不断地攀升。
D.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保障客户权益又能维护快递小哥的人格尊严,是 快递企业亟须研究的问题。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在与快递企业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说明其 解决的途径。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蔡公对待学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界名人。1901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关矣。”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他继而认为,“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驱逐鞑虏”实是幌子,“建立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

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他被推举为会长。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然而,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②“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40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并针对某点谈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扎西的菜园子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孔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孔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孔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孔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孔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 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孔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孔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孔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孔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孔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孔一眼,他相信老孔不会骗他的,就学老孔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孔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孔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孔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孔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孔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孔问:“你不带秤吗?” 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孔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 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孔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孔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孔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孔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孔,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孔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孔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孔面前。
老孔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孔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 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孔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孔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孔的眼睛湿润了。
【小题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并暗示了小说的主旨。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孔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孔对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孔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
D.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孔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孔和扎西的菜园子。
E. 文章用“老孔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孔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小题2】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
【小题3】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