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顾先生
贺捷生
顾骧先生比我大五岁,我称他“顾先生”,是由衷的。这些年知识界推崇“民国范儿”,以我的童年在民国受到的教育,“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不怒自威。在路上遇到,像我们这些小女生,无论在疯跑还是在谈笑,都得迅速回到学子的位置,躬身而立,向先生问好。我认为顾先生就是一个有民国范儿的人。他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出现在什么场合,都是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
2009年11月,顾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鉴于世风愈下、道德泯失,需要文化人通过对文化的坚守,唤起社会的良知、社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为此商务印书馆和他商量,拟选十位品德高尚的散文界高手编一套“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请他担任主编。他推荐入选的十位作家中,有我的名字。我吓了一跳,忙问另外九位作家都有谁,他说有铁凝、肖复兴、徐小斌、邵燕祥、于是之、袁鹰、吴冠中……我马上打断他,说不行不行,你选的这些人,不仅品德高尚,也不仅是散文界高手,有些还是业内大家,我写的郝些小随笔、小杂感,怎么能跟他们比?他一听这话,不高兴了,直呼其名说:“贺捷生,你怎么这样没有自信?凭你的人生经历,你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还有你与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感联系,谁也不能取代。你以为我推荐你,仅仅因为你是元帅的女儿吗?不是的。”然后不容争辩地说:“你听我的,就这么定了,加紧准备作品吧。”
放下电话,我心里很不平静。那年我74岁,虽然积累了许多资料,也动过再写点什么的念头,可毕竟年纪不饶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对未来的写作不敢抱多大的希望。当我把十几年来陆续发表在报刊上的长篇短章汇集在一起时,心里竞有些莫名的激动。我从小爱好文学,爱好写作,还在湘西隐姓埋名求学的时候,就想当一个女记者或女作家。但之后几十年,一路艰辛,一路坎坷,到古稀之年回过头来检点这些文字,却是那么贫瘠,那么荒凉,让我心生愧意。不过,文学在我的心里,依然是崇高的,依然像花朵那样艳丽,流水那样清纯。人老了,我庆幸这些文字还能让我敞帚自珍,让我觉得心里有梦、有念想。正因为如此,我把我一生中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定名为《索玛开花的时节》。
《索玛开花的时节》出版后,顾先生比我还高兴,马上提出召开作品研讨会。他说他的许多朋友给他打电话,一些读者还给他寄来热情洋溢的信,说这本书有立场、有品位,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我知道他还是在鼓励我,坚决不答应。我说,顾先生,你即使借我一个胆,我也不敢开研讨会。别说在文学界、散文界,即使在这套丛书的十位作家中,我也师出无名,甘拜下风。顾先生又一番谆谆教导,最后,架不住他的反复劝说,我同意开一个小范围的答谢会,请他和长期帮助我的张抗抗等人,还有几个部队的朋友吃一顿饭。可是,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也得到了消息,说要来参加。我没有退路了,只好临时借餐馆的一个会客室,在饭前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在这个原本没有计划的座谈会上,顾先生有备而来,率先发言,对我这本小书进行了认真又不失专业的评点。让我感动的是,他第一次不直呼其名,改称我“贺大姐”。那种姿态,就像毕业班的老师对学生发表临别赠言。他说:“我赞同李继耐主任进来时说的,贺大姐的《索玛开花的时节》,是一本历史和艺术相结合的有价值的精品。她把这本书交给我们出版,使这套文化散文随笔丛书越发显得沉甸甸的。它有历史价值、思想价值,也有审美价值,而且文笔很优美,因而,在此,我要说一句冒昧的话,她这本书,在当今的军旅文学中,恐怕也是佼佼者。甚至,我们还可以说,贺捷生大姐不但是一名著名的军旅作家,也是当今文坛的一名受人尊敬的知名作家……”
听着这席话,我心惊肉跳,热泪盈眶。虽然我心知肚明,知道顾先生对我的称赞,仍然是先生对学生的称赞。如今,事过多年,想到我的写作能持续到今天,我才理解,他当年说的那席话,对我的写作和今后的路,还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意思。
那天,我记得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我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一句话是:顾先生,您是我永远的“先生”。
(节选自《炎黄春秋》2016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顾先生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出现时总是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符合知识界推崇的“民国范儿”。
B.“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入选的十位作家中,其他九人品德高尚,是散文界高手,有些还是业内大家,作者认为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C.作者将自己的书定名为《索玛开花的时节》,原因是在她心里文学是崇高的,像花朵般艳丽,流水般清纯,让她有梦、有念想。
D.《索玛开花的时节》出版后,作者本不打算召开研计会,后在顾先生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举行一个小型的座谈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称顾骧为“先生”是发自内心的,在路上遇到他时,无论自己在疯跑还是在谈笑,都会马上躬身而立,向他问好。
B.顾先生主编“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目的是让文化人通过对文化的坚守,唤起社会的良知、社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C.贺捷生之所以入选“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十位编者行列,是和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文章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与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感联系等分不开的。
D.座谈会上,顾先生对《索玛开花的时节》作出了高度评价,称赞这本书是当今军旅文学中的“佼佼者”,作者也因之成为知名作家。
E. 听了顾先生的一席话,作者十分震惊,同时也十分感动,多次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顾先生是自己永远的“先生”。
【小题3】作者为什么称顾骧为“永远的先生”?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3 05: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小题1】以下不属于作者对沈从文先生《边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主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与“美”。
B.文章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
C.《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D.文章中的“爱”与“美”是被一件事牵在一处,那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
【小题2】以下不属于作者阐明《边城》“爱”与“美”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
A.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B.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
C.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D.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这片大自然是美丽的桃源。
B.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这也是“美”的化身。
C.沈从文谈到《边城》创作的主要意图时说,自己不仅是为了让读者在桃源中旅行,而且是为了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D.沈从文借《边城》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爱”与“美”的化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8月20日,澎湃新闻从绍兴市越城区公安分局获悉,该局日前侦破一起特大流量劫持案,涉案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北京瑞智华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30亿条,涉及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全国96家互联网公司产品,几乎涵盖了国内核心的互联网企业。

侦查发现,北京中科云智公司与北京点智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瑞智华胜公司为关联公司,三公司实际在同一地点办公,主要成员也均相同且交叉任职。点智互动、中科云智两家公司主要与运营商进行正规流量合作,合作过程中他们会加入非法软件用于清洗流量、获取用户的 cookie等。瑞智华胜公司利用非法窃取的用户信息,用于互联网营销获利变现。其非法获取的数据

包括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等11个省市的运营商,这些运营商均与涉案公司签署过合作协议。

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未经公民同意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进行精准营销的行为,不仅对用户构成民事侵权,还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些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者提供给第三方后,也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动,比如根据盗取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去盗取用户的网银账户等,进而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此外,他们把非法收集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存储在境外的服务器上,有被境外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利用、进而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

(摘自澎湃新闻2018年8月20日,葛熔金、赵梓翔)

材料二


(摘自 CNNIC第 43次调查报告《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2019年2月28日)

材料三

在大数据这一发展时代之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网络运营者也逐渐受市场竞争环境所影响,自行构建起了内部的客户信息共享系统,以至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被泄露出去,而这些运营者当中不乏存在着一些不法分子,这一行业信息漏洞终将会给予这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客户个人的信息被贩卖或者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对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微信、支付宝等这些支付软件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最为常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微信、支付宝等这些支付软件虽具有着较大的便捷性特征,但却存在着众多潜在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目前,在大街小巷内,均存在着扫码赠礼活动,部分民众因贪便宜随意扫码,致使个人信息在扫码过程中被泄露或盗取,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在广大民众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上,也是当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摘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2018年8期《世界家苑》)

材料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92亿,较2017年底提升 3.8%。

“我们发展太快了,现在很多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对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都会造成影响。”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敏表示,现在企业如微信、滴滴打车、外卖等用很小的一点便利,收集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公民一开始不觉得,但后来所有的数据都被平台控制,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严望佳则将此形容为“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处于‘裸奔’状态”。

数据“裸奔”的背后是法律的分散缺位。在3月4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张业遂表示,“事实上,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从总体上看,呈现分散立法状态。”

陈智敏对此深有同感。他表示,像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由于数据的权属不明,国家安全法、刑法、刑诉法等对此都没有明确,没有法律依据,处理起来会非常难。

(摘自《个人信息保护需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2019年 3月7日《新京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智互动、中科云智两家公司与运营商进行正规流量合作,合作过程中为瑞智华胜公司非法窃取用户信息,用于互联网营销获利变现。
B.CNNIC第43次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未遇到安全问题的比例,比2017年底提升1.8个百分点。
C.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消费最常用的工具,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潜在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
D.数据“裸奔”指大量的个人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对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罪嫌疑人未经公民同意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甚至有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
B.2018年与2017年底相比,上网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用户比例明显减少,其他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情况差异不大。
C.网络运营者中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对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并且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D.国家安全法、刑法、刑诉法等都没有明确数据的权属,信息泄露事件处理起来非常难,因此需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
【小题3】根据三、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日子过得甜腻,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融汇、直至消失在这草本的芬芳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厨房的“气味”为线索,有详有略地写了几家人饮食生活的不同风格。
B.文章首段写“我”不听人劝说,家里厨房使用了公共烟道,给我带来了莫大烦恼。
C.②-④段展现了一户实打实过日子的人家,从烟道传来的气味的频率及变化可以看出。
D.第⑤段中加点词“孱弱”写出了相对第一家气味,第二家的咖啡味弱,主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小题2】第⑥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结合文意分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中国史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顾美武说“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言简意赅地道明了史学的治世观念。史学的经世致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史为鉴、以史教化所构成的史学理念,二是做出“以史明道”的学理建树。这个宗旨,与古人对史学功能的认识互为表里。史家刘知几认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唯坚信史学具备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才会赋予历史著逑以“将施有政,用乂邦家”的宏大期望,才会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理念。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以“资治”和“明道”这两大功能,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想发挥了重大影响。自西周初年产生“殷鉴”观念以来,“以史为鉴”这一历史观念就与现实政治联结在一起,不仅从历史的叙述与分析中得出政治见解,而且引用历史事例来论证自己的政治方针。随后,在经史互动的机制上,“以史明道”成为古代获取理性思维的主要路径。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史学发挥经世功能的过程中,也有巨大弊端。其一是设计政治方案,漠化、排斥了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而过多地以历史事例为参照和指导。虽然这也会闪耀出思想火花,但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欲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却不将研究社会实况置于首位,这是致命的逻辑错误。其二是“以史为鉴”的运用,往往择取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例,与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比附。如果对所借鉴的历史事例的理解本就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又不计时代区别地进行附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中国古代乱世多、治世少,政权兴亡屡屡重演。从这一客观史实来看,“以史为鉴”的政治效果并不太好,其中多有统治者荒唐昏暴、不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所致,但也有“以史为鉴”导致的后果。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对同姓诸王防范压制,造成“委权异族”而国亡。西晋以此为鉴,分封诸王而各有兵权,却出现“八王之乱”。明朝建文帝以西汉“七国之乱”为鉴戒,力行削藩,导致“靖难之役”而败亡。可见,“以史为鉴”的尺度极难把握,在古代也并非绝对可以信赖。

近现代时期,世界局势和中国国情变化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以往的历史难以提供真正可作为比拟的范例。近代以来,形成了多门类的学科,各有特色、各具优长,已非古代那种“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的状况。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多种学科参与,历史学已经不能独立肩负起经世致用的重任。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运动,如洋务运动、維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虽性质不同,收效各异,但基本上属于某种先进思想与现实结合的社会实践,并非从传统的史学经世或“以史为鉴”理念推衍而来。因此,如何认识史学的社会功能,值得认真反思。

(摘编自乔治忠《继承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古人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是相统一的。
B.历史著述被赋予治国安邦宏大愿望的前提是坚信史学具备巨大的社会功能。
C.史学的“资治”“明道”两大功能,推动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进步。
D.中国古代政权交替频繁,其中有统治者简单盲目推崇“以史为鉴”的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史学经世致用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并把它与史学的功能进行对比辨析。
B.文章从史学宗旨说起,然后论述史学积极的社会功能和发挥功能过程中的弊端。
C.文章论述了史鉴与现实社会脱节的缺点,指出应与时俱进地认识史学社会功能。
D.文章用了例证的方法来阐明中国古代“以史为鉴”的政治效果不太理想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以史为鉴”脱离现实政治,“以史明道”难以成为古代获取理性思维的主要路径。
B.古人“以史为鉴”,择取历史事例来比附现实的社会问题,就会导致错误结论。
C.如果固守“以史为鉴”理念,中国近代史上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等社会运动。
D.在新形势下要转变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但这不意味着轻视史学,抛弃史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 助力创业创新》,2017年3月20日)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年3月16日)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B.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
C.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D.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B.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C.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了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
E. 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