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软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安卓手机平均预装软件数量约为9.2款,占用的存储空间634.4兆,同时近八成用户表示,虽然某些预装软件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一般不会使用或仅会使用少部分预装软件。
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预装应用不仅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成为手机功能正常体验的绊脚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过多预装应用的弊端很多。“一类问题是占据容量、消耗待机时间和偷走流量;另一类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侵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干扰。前者是显性的但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后者是隐性的但潜在危害大。”
专家指出,有的手机预装70个以上的软件,甚至占到手机内置存储器80%以上的容量,它们在开机默认启动后会因占用CPU时间多而缩短待机时间,同时造成流量浪费。
然而,用户私自卸载手机预装软件又成了另一大“雷区”。专家指出,在不能正常卸载预装软件的前提下,用户会选择“刷机”破解系统(获取ROOT权限),之后就可以对任意的软件进行卸载。可是,这种操作会导致误删、误改手机系统必要的文件从而使手机难以恢复正常使用,也会使更多的病毒、后门软件侵入系统,极大地影响手机此后的安全性。“尽管手机生产商可以把上述风险归咎于用户自行破解的行为,但是厂家预装太多软件才是问题的起因。”陈江说。
时隔数年,手机预装软件仍如同顽疾困扰着广大用户。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
“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陈江说。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更有甚者,还会通过预装软件或者帮助用户“刷机”窃取用户信息进而贩卖,牟取不义之财。
(摘编自蒋齐光《新规实施一月,软件仍难卸载,手机预装应用咋成了‘钉子户’》,2017年08月0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工信部2017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检测和治理情况
检测55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
发现违规软件42款
高压严打网上改号软件
累计屏蔽搜索结果超过3亿条
删除下载和链接信息58万余条
联动“安全百店”106家手机应用商店累计下架改号软件880个
电商平台累计发现并下架改号软件产品1118个,处理商户811户
社交网络累计清理2864条改号软件信息,处理账号334个
拦截境外“+86”虚假号码
累计拦截非法境外呼叫1114.5万次
 
(摘编自《二季度42款手机应用软件涉恶意“吸费”等被下架》)
材料三:
7月1日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新规实施一个月来,市场上部分手机预装应用已经可卸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不能由用户自主卸载,用户依旧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暂行规定》的制定者——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是不够的。业内人士表示,手机出厂后要经过许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其中难免有软件商要求预装软件。对手机厂商、软件商和渠道商这条利益链,工信部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式监管。
专家认为,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模式是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即政府有关部门和消协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与此同时,工信部应尽快完善《暂行规定》,制定细则来界定可以预装、不可以预装和能够卸载的应用种类,并出台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规落地生根。
(摘编自尹志烨《卸载难》,2017年08月04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手机预装应用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潜在危害大。
B.材料二采用表格形式列举了多项数据,目的是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
C.工信部材料显示,大量境外“+86”虚假号码非法呼叫我国用户,其中许多被拦截。
D.手机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
E. 手机预装软件,虽然可能给用户带来危害,但某些软件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便利。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9 05:0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会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包含了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B.理性信念崇尚理智,鼓励人们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能更深入地把握事物本质的东西。
C.伽利略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体现了近代以来科学研究注重追求实证化和科学精确化。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使批判和反驳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科学得以向真理逐渐逼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分别从理性信念、实证方法、批判态度和试错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进行了论证。
B.文章从三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从科学的内部和外部论证了批判态度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C.文章阐发科学精神时,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态度,分条缕析、举例论证,论证清晰明确。
D.以哥白尼、拉瓦锡等为例是为了证实科学是在否定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性信念使人们迅速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B.科学理论只有经受批判才能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C.从日心说到地心说再到牛顿力学,说明批判态度对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D.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说,不断的试错过程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视错误,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不断向前推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裉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称端主、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小题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B.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C.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D.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B.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C.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并于2018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2019年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国货精品,感受品牌魅力”。

在2019中国品牌日的系列活动举办地上海展览中心的20000余平方米场地中,围绕轻工、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4大消费品领域;有16家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设置的13个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采取实景打造、虚拟影像、名人互动、网红直播、网购体验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观众互动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国排名全球第五。

品牌既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是必选项。高质量增长也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上台阶的有力抓手。

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还意味着大部分的中国品牌只是在国内强大,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品牌全球化的最佳基础,是“真正的”创新。

(摘编自孙韶华、何欣荣《“中国品牌日”向世界发出中国品牌强音》)

材料二:

小米是体验展区一家人气爆棚的中国品牌,很多消费者对它提供的各种智能小家电兴趣浓厚:小米电视机、路由器、人工智能音箱、智能空气净化器……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这个试试,那个摸摸,再饶有兴趣地和人工智能音像聊聊天,体验得不亦乐乎。而从现场部分消费者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对小米等新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新产品还不太了解。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打响中国品牌既要让老字号青春常在、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也要推动年轻的中国品牌为那些有了一定年纪的消费者所了解——其实,这一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很大,他们对“新奇特”产品的兴趣浓厚,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成为新品牌的新粉丝。

毫无疑问,今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自主品牌体验展区是新产品吸引新粉丝的有益尝试。不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轻工、纺织、汽车、消费电子四大板块的设计让中国品牌的传统品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集中展现,也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同时,对那些新兴的中国品牌,或者带来新产品的老字号、老品牌来说,也可以借鉴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更多接地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把那些带有“高科技”标签的新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从而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摘编自任翀《“中国品牌日”自主品牌体验展区里为何这些展品让人惊讶?》)

材料三:

5月11日,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目前,百度已经构建起基于全平台数据捕捉和智能识别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找到用户;基于“线上+线下”、“搜索+推荐媒体生态”的智能投放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触达用户;基于AI交互以及视频化沟通的智能交互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打动用户。

(摘编自宁佳彦《中国品牌日,上海老字号企业联手百度开启品牌焕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设置的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不仅采取实景打造、亲身体验、电商在线直播等多种形式,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B.大部分的中国品牌只是在国内强大,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虽然中国有38家企业入围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但与美国还差距很大,实现赶超需要长期努力。
C.从“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四大板块的设计及其效果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积极支持、引导品牌建设,搭建舞台,展示和宣传中国品牌。
D.中国新兴品牌在未来的日子里借鉴主题活动使用更多接地气的的方式来展示研发成果,从而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不仅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上台阶的有力抓手。
B.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这意味着中国品牌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而只有“真正的”创新才可能促进中国品牌全球化。
C.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这个试试,那个摸摸,再饶有兴趣地和人工智能音像聊聊天,体验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出,他们兴趣浓厚,会成为新品牌的新粉丝。
D.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帮助老字号焕发新机,有利于老字号吸引年轻消费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胡忆红
中国上下五千午,形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恩,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紜。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忐》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宇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为被”,制成毛笔。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滿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在商代的一些器物上也可寻得些计毛笔的痕迹。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蒸国叫“笔”。后来秦一統天下,“笔”的名宇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捉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宣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立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便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沈梦麟有诗描绘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蹲兔供文苑。”毛笔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考余事》。其由明代屠隆编著,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毛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在书中,屠隆捉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鋒,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四德"俱备才是好笔。它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时至今日,“尖、齐、圆、健”这四大口诀,仍是评判优质毛笔的标准。
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牝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紙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B.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读书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C.中国的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令人遗感的是后者巳淡出历史舞台。
D.当代四大笔指的是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在当今书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唐代,“宣笔”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那是因为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
B.“宣笔"被“湖笔”取代的原因:一是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宣州笔工为躲避战乱流亡湖州。
C.元末明初文学家沈梦麟的诗句“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生动地描绘了元代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
D.《考槃余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它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及历代制笔名家。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尽管秦将蒙恬造笔的说法《史记》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B.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不一,燕国叫"弗”,秦国叫“笔";秦一统天下后,“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沿用至今。
C.毛笔“四德”,即“尖、齐、圆、健”,“四德”俱备才是好笔;时至今日,“四德”仍是评判毛笔优劣的标准。
D.虽然毛笔用笔技巧平淡,但其奇妙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七倩六欲,饱酯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融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