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窥见一斑:“窥”读作kuì,意思是“看见”。
B.角力:“角”读作jiáo,意思是“竞争”。
C.偃闭武术:“偃”读作yān,意思是“倒下”。
D.庶士倾风:“倾”读作qīng,意思是“向往”。
【小题3】“武”是会意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其本义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下面不全是会意字的一项是
A.从  囚B.近  本C.明  尖D.休  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3 11:1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是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虽会伤及个人,但无碍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B.一个国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正相关。
C.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尽管一些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文章二三段按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文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B.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D.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文一

经过3.6亿年的进化,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种子在母株上成熟并脱落时,绝大多数获得了忍耐干燥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很多农作物种子需要贮藏过冬,来年春天才能播种。不过,有人可能不知道,自然界有些种子需要经历一次寒潮或大火,甚至需要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才能萌发;有些种子在土地中埋藏数十年都不萌发,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破土而出。上述情况,都与种子的休眠习性相关。

休眠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抵抗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种子本身没有完全完成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即使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也不萌发,叫做自然休眠。种子已经具备发芽的能力,但是由于环境达不到种子萌发所必须的条件,种子被迫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强迫休眠。种子处于体眠状态时,新陈代谢十分缓慢,因此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种子生活力,并在外界条件适宜时萌发。体眠是植物寻求最佳萌发时间、调节分布空间、保证后代存活率的生存策略。

由于种子具有会休眠、体积小、易保藏等特点,种质(子)库应运而生。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种质(子)库约1750座,共收集保存约740多万份植物种质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地区特有植物、重要经济植物、重要农作物和重要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子。建立种质(子)库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就地保护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手段。但是,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使得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物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另外,通过植物园、种质圃等迁地保护措施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还需要摸索相关的栽培、引种、驯化等技术。而建立种质(子)库则有效地降低了就地保护的潜在风险和迁地保护的技术难度,有利于长期、高效、安全、便捷地保护植物多样性。据测算,小麦种子在-20℃的冷库中可以保存好几千年,而棉花的种子甚至可以保存上万年!种子体积相对较小、质量较轻,就单位面积保存的物种数量而言,种质(子)库远远超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亚马逊河流域。不过,由于不同物种的种子具有不同的休眠特性,种质(子)寿命长短不一,对保存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科学家必须定期将它们唤醒、检测,甚至需要重新加以栽培、因此种质(子)库的建设也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程。

文二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馆独特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据说,英国政府在众多投标设计中选出六个方案,为表示对中国的尊重,在上海组织了一场投票,让中国人民来决定英国馆的设计。最终,年轻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作品“种子圣殿”拔得头筹。


基于“将自然融入城市”的设计理念,英国馆整体设计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空地被设计成“一张打开的包装纸”,而核心展馆“种子圣殿”远远看去,好像长着数万根触须的蒲公英种子。六万根触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使整座建筑有了生命,极具视觉震撼力。走近看,这些“触须”是六万根7.5米长的有弹性的透明亚克力杆。六万根亚克力杆的顶端镶嵌着六万份不同品种、形状各异的植物种子,似乎在向游客讲述着地球生命繁衍进化的故事。白天,透明的“触须”可以将自然光线导入展馆内;入夜,“触须”顶端的彩色光源组成变幻莫测的色带和图案,令这座“种子圣殿”活力四射。整座建筑寓意是英国人民翻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将一座“种子圣殿”作为礼物送给上海世博会,也将友谊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强调了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醒人们铭记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实现城市发展背景下的社会融合。托马斯·赫斯维克将英国馆的设计变成一种叙事形式,游客参观“种子圣殿”之后,将走进一条被称为植物河”的走廊,这里有空气净化植物白鹤芋,节能植物五叶地锦,药用植物薰衣草,食用植物生菜,生物燃料植物蓖麻,水土保持植物多彩须芒草,抗污染植物桃叶珊瑚等,还有八种未来植物的模型。所有设计栩栩如生地讲述了绿色、环保、低碳的城市建设理念,展现了自然与植物多样性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据说,建造英国馆的种子来自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这所位于英格兰南部的种子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银行之一,储存了世界上10%的开花植物的花粉和种子。这些花粉和种子均被储存在零下20度的地下室,以保持其活性。

世博会结束后,英国馆拆下来的六万份“种子”,有的赠给英国皇家植物园,有的赠给中国昆明植物研究所野生种子资源库,有的赠给中国的学校,还有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拍卖,被世界各地网友收藏。

【小题1】下列与种子的休眼习性不相关的一顶是
A.种子在母株上生长成熟之后脱落B.种子可以储藏一冬来年春天播种
C.种子经过动物的消化道之后萌发D.种子在泥土中埋藏数十年才萌发
【小题2】下列对种子休眠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抵抗不良环境保证后代存活率B.淘汰存在发芽障碍的劣质种子
C.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种子生活力D.等待最佳萌发时间和萌发环境
【小题3】下列对建立种质(子)库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建立种质(子)库有利于保护植物多样性B.建立种质(子)库比植物就地保护更安全
C.种质(子)库储藏比迁地种植技术难度低D.种质(子)库建在植物保护区有利于储藏
【小题4】对“种子圣殿”在投票中拔得头筹原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展馆的外观像蒲公英种子且具有美好寓意
B.六万根种子杆随风摇曳的设计极具震撼力
C.英国政府想将这座“种子圣殿”赠给中国
D.生动体现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小题5】下列对于“将自然融入城市”设计理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物上的种子杆似乎在讲述着地球生命繁衍进化的故事
B.植物河走廊的设计向观众强调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
C.英国馆的整个设计生动地展现了绿色环保的城市建设理念
D.种子圣殿意在展示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收藏的种子数量
【小题6】下列关于展馆“蒲公英”外观设计的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外观形象与“种子圣殿”主题契合
B.提醒人们铭记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
C.组成蒲公英的种子杆可以分散收藏
D.将友谊和环保的理念传播到全世界
【小题7】某网络购物平台将于×年×月×日,拍卖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上拆下来的一万份“种子”。拍卖前,需要制作一个网页预告宣传这一拍卖收藏活动。请你结合(文一)和(文二)的相关内容,为该网页写一段介绍“种子”来历、含义和收藏意义的文字。要求:叙述简明,适当抒情,200—300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颁发基础电信业经营许可证,批准这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正式获批5G商用牌照,中国由此进入5G商用元年。

从1G的空白、2G的跟随,到3C的追赶、4G的同步,再到如今5G的领先,中国用40年时间实了通信技术的崛起。如今5G商用牌照的颁发,成为了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和美、日、韩等强手在球竞赛的擂台上正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4月初,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名为《5G生态:国防部的风险和机遇》的报告,其中将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第二梯队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第三梯队则是新加坡、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

在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都在争取抢发5G的先手优势。

2018年12月1日,韩国就宣布开始部署5G网络服务,率先打响5G争夺战。按照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长的说法,“韩国政府的所有努力都集中在这项服务上,这将使韩国成为一个5G强国。”

中国的5G布局更是消息不断,数十个城市接连打通5G电话,医疗、高铁等公共设施的5G试点也在同步进行,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的5G终端也已被运营商采集,5G商用已经箭在弦上。

而在“美国只能赢不能输”的口号声中,特朗普更是亲自上场,宣布投入2750亿美元建设5G网络,并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施压,要求其放开频谱资源,提升批准效率。

日本的四大运营商也已经获得5G频谱,四家还表示将在五年内投入约1.7万亿日元来建设5G网络。

选自(《中国5G速度与激情》)

材料二:

Gbps也称交换宽带,是衡量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的单位,传输速度为每秒1000兆位(即1Gbps).

材料三:

5G是一种通用技术,就像电力一样。某种意义上,5G商用可以分为大商用和小商用,小商用即传统意义上电信运营商被许可正式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大商用是各个行业与5G的深度融合。

从这个角度,5G的成败就不再是电信运营商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于各个行业而言,或许也应该有一个5G商用的路线图。以目前的阶段看,已经充分意识到5G+的未来前景的行业包括自动驾驶、视频、工业制造、互联网。相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国家行业发展指导意见都已经把5G作为最重要的技术要素纳入技术演进规划,并已经开始积极推动产业试点。

在5G商用之后,电信运营商、5G设备制造商、行业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各方应该审视和检查现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并展开讨论,或许成立某种新的组织是必要的。比如建筑行业、智慧城市、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制造行业。整个社会需要意识到,如果不首先从技术规范和标准层面展开严谨、认真、系统的讨论和研究,并更新本行业的规范体系,5G与行业的融合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5G到来之后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挑战,如果观察每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发现影响社会的关键技术的周期更替,对行业巨头的影响是最大的。以通信行业自身为例,已经消失的巨头就包括北电网络、摩托罗拉。传统行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巨头被淘汰的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为5G准备人才和预算,无论是作为CIO还是CEO,都需要马上为5G准备相应的人才,把5G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每个业务部门准备好相应的预算。

显然,政府部门是推动5G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如果我们同意5G是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我们可以回忆起今年大力推动的煤改电,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财税补贴以加快煤改电的进程,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呼吁采纳5G,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技术指引,你可以把5G看作是一种技改,提供资金补贴将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其目标是政府通过财税政策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倾向指引。

(选自《八大维度深度解读中国5G商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在5G争夺战中处于领先,公共设施5G试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手机5G终端已被运营商采集,即将投入商用。
B.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三大梯队,竞争激烈,格局复杂,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努力打造5G强国。
C.5G是一种社会通用技术,用于商用不仅可以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还可以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D.中国通信技术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如今领先,经历了40年坚持不懈地奋斗,5G商用牌照的颁发是里程碑式的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从通话、短信的单一通讯方式转变到通讯与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如果说2G时代是“绿皮车”速度,那么3G时代则是“动车”网速,4G应是“高铁”飞速如今5G则进入“飞机”速度。
C.3G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在手机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手机模式这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D.5G时代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智能化,开启了“智能家居”的新时代,智能家居产业如AI的发展也会得到极大助力。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在5G商用之后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推动它的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留下的问题

黄克庭

爷爷99岁,耳聋眼花,腿脚也不灵便,但依然很爱说话。

生日那天。儿孙辈共46人全部到齐。大家应邀相聚,无人闹别扭,无人摆架子,无人耍花招,却还是头一遭。虽然三叔是携妻儿旅游顺路回家的,四姑丈、五表哥是出差路过而到家的。在这物质日益丰富,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花有花,要命却不一定有命的今天,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吧……

爷爷很高兴,见到人总要抓住说几句。可是我们谁都不愿跟爷爷说话。原因很简单,爷爷除了长寿之外,就没有一样东西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耳朵聋了,还不甘寂寞!”不管是在爷爷面前还是在爷爷背后,我们都这样说爷爷。反正爷爷听不见我们讲些什么。

如今这年月,连我们年纪轻轻的人都需“换脑筋”后才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形势,爷爷那鹅卵石般的脑袋能孵出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吗?如今这年月,同床共枕的夫妻都不一定有共同语言。何况与隔世纪的遗民对话?然而,爷爷却很顽固,只要是能被他抓住的人,他总要说个不停。于是,我们都有些怕,生怕被爷爷缠住。尽管我们都是来为爷爷祝寿的,尽管我们谁都没有少讲话。

其实,爷爷讲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干菜怎样算炒熟了?”不管抓住谁,爷爷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一句话。我们谁也没有回答。在爷爷面前,谁都只会笑嘻嘻地一个劲儿地点头。

自从爷爷耳朵聋了以后,我们在听爷爷讲话时都学会了一个劲儿地点头,不管爷爷在说啥。爷爷问得累了,一不小心被抓住的人就会溜走。我们都说:“爷爷老糊涂了,看来快了!”

吃了一个世纪的干菜,居然连干菜怎样算炒熟了也不知道,这不是白活了吗?活这么长寿又有什么意义?早该死了。

爷爷过完生日的第五天便悄悄去世了。

那些在爷爷过生日那天讲过“爷爷老糊涂了,看来快了”的人便如发观新大陆的哥伦布,便如中了两千万元大奖的穷光蛋般兴奋。爷爷去世了,谁也没有为爷带流眼泪。

每每,儿孙们重聚,想起爷爷,总免不了戏言“干菜怎样算炒熟了”。看那眉飞色舞的表情,似乎只有爷爷才不解这世上最简单的问题。

不幸的是,爷爷的基因在我身上保留得最多,退化得最少,进化得最慢。爷爷去世十年了,“干菜怎样算炒熟了”我却始终没有搞清楚。我也不敢对人发问,生怕别人也说我:“老糊涂了,看来快了!”尽管我像初八九的月亮,还没有蓄满一身血肉。

此后,每每见到母亲、妻子在炒干莱,我便躲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总想弄清楚爷爷留下的问题。然而。我却一直没有得出能说服我自己的答案。我真担心,我会不会像爷爷一样。到死也不知道干菜怎样才算炒熟了呢?难道我也要等到耳朵聋了,听不到别人说三道四时再去问人家“干菜怎样才算炒熟了”吗?

爷爷留下的问题。实在太折磨人了。

(摘编自《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吧……”,其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意含蓄,让读者想象。
B.爷爷生日这天很高兴,见到人总要抓住说儿句,但我们都不愿和爷爷讲话,因为爷爷耳聋,没办法交流。
C.“尽管我像初八九的月亮,还没有蓄满一身血肉”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并不老,更谈不上“老糊涂,”。
D.小说情节简单却不乏波澜,由最初大家一起“笑嘻嘻地一个劲儿地点头”到后来“我”“总想弄清楚”,富有变化。
【小题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干菜怎样算炒熟了”这句话的作用。
【小题3】小说结尾“爷爷留下的问题,实在太折磨人了”含义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我”被哪些情感所“折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②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③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先考虑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⑤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⑥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领导者对于百姓的影响之大。
C.《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涉及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D.《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B.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是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的内容与"赋""比""兴"的手法合称为"诗经六义",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借鉴好习惯好风俗,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B.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