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一直以来标榜的是安全性,但事实证明它也会犯错并造成车祸。例如,谷歌无人驾驶汽车2月14日发生的车祸。这一事故说明,面对复杂的路况和道路法规,无人驾驶技术还未能安全无误地操作方向盘。毕竟,无人驾驶技术是基于预先的信息存储,再加上传感器对现场作出一定程度的感知。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千变万化,目前来说,按规则去做的计算机显示远比不上人脑灵活。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目前用于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所装配的传感器非常昂贵,这也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购买门槛。此外,一旦意外发生,责任归属问题依然是难题。如果无人驾驶汽车遭遇交通事故,是由汽车制造商还是由无人驾驶系统供应商承担责任?
(摘编自《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光明科技2016年4月1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6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三: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安全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每年,驾驶员们的疏忽大意都会导致许多事故。因此汽车制造商们要集中精力设计能确保汽车安全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其实就算无人驾驶系统。该系统可以监控轮胎情况,了解轮胎何时即将锁死,并及时做出反应。而且反应时机比驾驶员把握得更加准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引领汽车工业朝无人驾驶方向发展的早期技术之一。
车辆损坏的原因,多半不是重大交通事故,而是在泊车时发生的小磕小碰。泊车可能是危险性最低的驾驶操作了,但仍然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虽然有些汽车制造商给车辆加装了后视摄像头和可以测定周围物体距离远近的传感器,但有的人仍然会一路磕磕碰碰地进入停车位。
自动泊车系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大成就。通过该系统,车辆可以像驾驶员那样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并安全地从A点行驶到B点。虽然这项技术还不能让人完全放手,让汽车自动载您回家,但毕竟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出台了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根据新规,自动驾驶车辆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上路测试期间,车辆属于“有人驾驶”状态,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应由驾驶员进行应急处理。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无人驾驶技术恰恰不需要驾驶人。在这种情况下,无人驾驶车上路就属于违法,百度就吃过罚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地方的细则仅为无人驾驶车路测提供制度支撑,还无法为无人驾驶车正式上路提供法律保障。要想无人驾驶车正式上路,必须修改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相关立法部门密切关注北京无人驾驶车路测情况,为下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做好准备。
(摘编自《无人驾驶车须靠有人驾驶来过渡》,法制日报2017年12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出台的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为无人驾驶车正式上路提供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