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代通儒饶宗颐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它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华人社会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2018年2月6日凌晨,饶宗颐先生于香港仙逝,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学养广博而专精,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均取得显著成就,他还精通梵文。虽至百岁高龄,平日作诗词书画音律,仍笔墨挥洒不息。
饶先生最可贵的,如此高龄,本可闲适,但他并没有忘记肩上的重担,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奔走呼吁。
他早早预言,21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并提出建立“新经学”。他说,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已不是科学或物质的问题了,近年我们这方面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甚至已有过犹不及的态势,有些人开始价值观混乱或扭曲了。
“新经学”中的“经”是经典的意思。饶宗颐认为,重温国学经典,有助于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重新树立中国人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常道,以达到天人互益的境界。
饶先生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的持续性文化,从没有间断过和转换过。”中华文化是一种传播交流型的大文化,它早就走出去了,“东学西渐”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古代就有。我们影响过欧洲的一些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
他说:“外国汉学家对我们的传统,兴趣大着呢!”最近的趋势是汉学全球化,我们的学者,应持平地、谦虚地、自信地与外国学者平等交流。“我一直说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东西,中华文化从上古至今就是如此。现在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华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传播得更好。”
要想传播好,需要自身先精通。中国的传统学问重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求学者做通人。饶先生尤其强调,做学问首先不要自我设限,应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先从一个小范围内的方面做起。
对如何寻求内心的充实与平静,饶宗颐有独特的治身之道。“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的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紧要的。”
饶宗颐先生的家位于香港跑马地,在赛马日从阳台望下去,可一览骏马竞逐的英姿。饶宗颐先生常在躺椅上看着,当休闲节目。他甚少出门,几乎不应酬,每天清晨四五点醒来,写字、看书、做研究,然后睡个“回笼觉”,中午就到附近一个潮汕饭馆用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当我闭眼的时候,我就让自己的思想任意翱翔,可以想到几万年以前、几千里之外,此时我同天地融为一体,我已敲开了庄子的门。”他在自己的天地里,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饶宗颐先生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他说,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香港大屿山有一处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先生在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如今,斯人已逝,巨木犹茂。在当前生机蓬勃的多元社会,饶宗颐先生的智慧和学问,不断给人以启迪。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饶宗颐先生成为一代宗师,主要靠自学;但他的学养是广播而专精的,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都有显著的成就。
B.饶宗颐先生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一种传播交流型的大文化,对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思想家影响巨大。
C.在饶宗颐先生看来,现在的趋势是汉学全球化,外国汉学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很大,我们的学者应该谦虚而自信地与外国学者交流。
D.为了开启香港人的智慧,饶宗颐先生于2002年在38株巨木上镌刻斗大的《心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一段引用很多名人对饶宗颐先生的评价,意在表明他的成就及在国内和世界上的影响,其中包含作者的敬仰之情。
B.饶宗颐先生认为,现在中华民族在科学和物质方面已经完全复兴,并且因为物质生活太丰富,导致有些人价值观混乱甚至扭曲了。
C.饶宗颐先生在当今社会建立了“新经学”,使国人重新树立了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达到了“天人互益”的境界。
D.饶宗颐先生有很强的自制力,虽然他也很喜欢赛马,但他也只是在家中的躺椅上看看,当作休闲节目,从来不去参与。
【小题3】在治学和为人方面,饶宗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2:1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6月12日,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映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增长、职业晋升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2%。
报告分析了2017年本科就业的“绿牌”和“红牌”专业,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根据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告学。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根据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
报告指出,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教育、信息技术等)发展强劲。与2014届相比,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行业类别包括“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数据显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明显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25%下降到2016届的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12%下降到2016届的8%。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53%上升为2016届的60%。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作用突显。
另一个新变化是,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且比例持续上升。从近五届的情况看,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6%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8%上升为55%。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 2017-06-16
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目前就业率统计的情况大致如下: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由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统计指标就业率计算的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同时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列出了7种形式,对就业鉴定的依据也分为了以下7种:(1)持报到证就业的,以打印的报到证为准;(2)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但未签订协议的,列入隐性就业统计;(3)定向、委培的,以委托协议为准;(4)回地方部门就业的,以录用登记的为准;(5)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其注册登记的记录为准;(6)继续更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的,凭录取通知书来统计;(7)出国学习或工作的,以签证的办理为准。
摘编自《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年 6 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材料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超越2016年的76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2017-06-02 搜狐网 华东江苏大数据整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计算,全国本科半年后就业率一般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半年后就业率,但近年来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B.2006~2016年间,全国大学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年份是2006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C.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本科与全国高职高专相比,2006年差距最大,2016年差距最小。
D.近三年的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平稳态势,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2017年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被称为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其中一部分就业率是通过学生考上研究生来解决的。
B.高等教育回报明显,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大学生月收入增幅较大。
C.外企、国企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撑了大学生就业。
D.报告指出,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专业,均属于绿牌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E. 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发展强劲,“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
【小题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根快跑
傅昌尧
村边有条河,弯弯曲曲通长江;今年,河里来了好多水。
浊浊的、浑身长满了尖牙利嘴的洪水把大堤啃得皮开肉绽,老堤不行了就筑新堤,可浑身是脚的洪水又一口气爬上了新堤,借着风浪,洪水看到了河堤下那一缕缕无精打采的炊烟。
洪水冷笑着要进村。
村子里的人是从早晨开始撤离的。上级要在这里分洪,村子将被没顶。
傍晚时分,始终心存不安的支书皮根第二次偷偷摸回村子。不知为什么,皮根总觉得村子里还有人,特别是老人,他们舍不得离开。皮根从早晨到中午一直在做老人的工作。最后撤离的是一个刚死了老伴的老人,他死活不肯离屋,一手抱着老伴的骨灰盒,一手拿着菜刀……皮根的火爆脾气被点燃了,他扑上去夺下菜刀,将老人绑在门板上抬出了村。
厚重的云层里竟筛下来几缕斜斜的夕阳。平日,这应该是村里最温馨的时刻了:放学的孩子驮着夕阳,骑在牛背上吹着竹叶;女人们把灶膛点燃,让炊烟给蓝天抹一层青黛;鸡鸭聒噪,鸟雀投林……可现在,偌大的村子死一般沉寂,皮根似乎听到了自己眨眼睛的声音。他抬眼看了看西天那一抹病蔫蔫的残阳,布满了血丝的双眼里流露出困兽般的悲壮。其实,大堤能守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太不容易了,可作为支书的皮根还是感到莫大的遗憾和懊丧。
满头白发的皮根飘飘忽忽地在村巷里孑然而行,走着走着就又转到了这条纵贯南北的村道上来。这条道是去年刚修成的,这是最让他得意的一件业绩,可没承想却遭到住在村东和村西的人的议论,他们说老支书有私心,因为他的女儿女婿就住在这条道旁。皮根闻听心里“咯噔”一下子,他真的没想到要照顾家人,可事情偏偏巧在这儿了,怎么办?皮根心说,再解释也不顶用,今年拼了这身老骨头也要把东西村道修起来……可这大水把他的一切想法都泡得没踪没影儿了,就连脚下这条曾让他沾沾自喜的水泥道也会被冲垮。皮根在村子里边走边痛苦地呻吟,可村子里却没有人回应他的呻吟,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惶。
黑压压的乌云把最后一线残阳也吞噬了,皮根拖着铅砣般沉重的双腿来到了自家门前,门开着。撤离的时候一再叮嘱大家把门用铁丝铰紧,却忘了自家。
家里空荡荡的,孤独和疲惫在这时一下子攫住了皮根,他不愿挪动一步,就这样坐在自家的门槛上。直到这时他才突然觉得,其实最不想离村的就是他自己,跟洪水一样浊浊的泪顺着他的脸颊汩汩而下。
流了一会儿泪,皮根就觉得少有的轻松,是的,几十天来,唯有此时最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做了,等着吧,等着水来,我就和我的村子一起舒服了……皮根竟迷迷糊糊地靠着门框睡着了,他是真的累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皮根忽然被一丝声音惊醒。这声音细小、柔弱得犹如早春刚出土的一线嫩芽,可就是这微弱的声音让他愕然而醒:难道村里还有人没撤?他顺着声音飘来的方向疾步寻去。那哀哀的声音似乎充满了村道,回荡着,敲击着皮根的心。皮根急红了眼,按照要求,大堤上应该马上要放炮了,洪水就会铺天盖地地下来了,可村子里怎么还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生命在呼救,是绝望的呼唤啊!
皮根跌跌撞撞,疯了一样寻找着,他突然大叫着:“莫慌炸堤!莫慌……”可他的叫喊声却被他早已嘶哑的喉咙给吞噬了,远处响起了最后一遍锣声,那炸药的引信已经点燃……
终于,皮根在村边的一个粪窖里,找到了那个柔弱的声音。粪窖里有积水,羊羔扑腾着,湿滑的窖壁已经把它累得几乎要沉下去。当看到站在高高粪窖上的皮根时,它突然安静了下来,像一个孩子般,羞怯地舔了舔嘴唇。
皮根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一把搂住羊羔。这时,那令人心悸的爆破声轰然响起。
皮根搂着怀里的羊羔,拼命地爬啊爬,可粪窖太深了,窖壁太滑了,他太累了……能够听见洪水的咆哮声了,皮根突然奋力将羊羔抛上地面,像对他的村民一样吼着:“快跑!往东边的高岗上跑!”
可那羊羔趔趄着,无法站起,哀哀地看着下面的皮根,呜呜地叫着。
“你个窝囊废!”皮根像往常一样,又暴怒起来,一股力量陡然升起,他猛地爬上粪窖,搂起地上的羊羔便跑。
身后,洪水在追……
(选自2016年1月《百花园》,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洪水的肆虐情态,表现了洪水的凶残与无情,也渲染了洪水即将淹没村庄的紧张氛围。
B.第⑦段通过插叙回顾了皮根在村里修筑村道的往事,表现了他虽遭受误解、非议,仍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胸襟情怀。
C.细小、微弱的羊叫声,使本已疲累至极的皮根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舍命救出羊羔,揭示了拯救他人即是拯救自己的深刻主题。
D.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支书皮根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也更易于打动读者。
【小题2】第⑥段画线部分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南道北

①地有南北之分,人有南北之别。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委婉细腻。鲁迅先生在他的《北人与南人》一文中曾言:“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

②厚重也好,机灵也罢,这似乎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彼此风格迥异的优秀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和震撼! 是地理位置不同,风俗习惯和自然风光不同,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审美意趣表达和观点的不同, 最终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是相同的。环境影响了艺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为此,南北艺术独立是必然的。

③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遐想的空间再创造心中的南方北方。诗人用激情魅力的词汇赞美它,画家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它,哲学家用敏锐的思维剖析它。这一切都是因为它的艺术魅力所至。

④金庸武侠小说那个聪慧、睿智、细腻的南帝,豪气、威猛、俊杰的北丐,不就是作家笔下绽放出来的南北大英雄吗?虽说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但也不乏是我们精神世界与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一次草莽江湖的演绎和纷争。孰是孰非又是谁真地能够说清楚呢?南少林、北少林,南拳、北腿,南剑客、北侠客,被艺术渲染得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似乎并没见谁傻、谁奸?竟在伯仲之间,不分上下。

⑤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就有南北画派之说,从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到现代史学家童书业的《南北画》论,虽然理论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后来都承认了中国山水画因为地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风格。

⑥当时,就因为环境集聚个性的外貌特征,更能体现她们所处的风格和特点,才使得画坛涌现一批杰出的南北不同时期的画家、画风、画派,并为谁是正宗而争得互不相让,面红耳赤。唐代末期画坛高手董源《潇湘图》以炉火纯青,淡墨青岚,温雅柔润,平淡之中见天真,飘渺轻逸的画风见长,被誉为南派创始人。唐代末期画坛高手,《匡庐图》的绘者荆浩,他的山水画出手更是不凡,以石质坚硬气势雄伟,大智若愚的笔力开辟了北方山水的新纪元,被公认为北派的创始人。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轻巧,一个笨拙,在画坛上两派高手的比试中永远是一段决不出胜负的青史佳话。

⑦迄今为止,当再次面对南派的柔、润、淡、清、静与北派的刚健、雄浑、气势、豪纵对决时,已不是一争是非曲直的矛盾了,在此已划出一道分水岭,形成南北相互鼎立的两大派系。南派以江苏画派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宋文治等为代表。北派以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等为代表,在画坛的南北方遥相鼎立。他们如一对孪生兄弟,又似一朵娇艳的并蒂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其中的渊源只有造物者的上帝才会知道!

⑧北方平原辽阔、戈壁荒漠无垠,厚实的黄土地在传承着千年的粗犷和文明。一条大河自天边滚滚而来,金灿灿的,奔腾翻涌,一路高歌,一路咆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记录了北方儿女的侠肝义胆,为黄土地书写出来无尽的风流韵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雄魄挺拔,绵延起伏,淳朴而沉重犹如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正张开宽阔的臂膀等待拥有那个水乡到来的南国姑娘,迎接她的是震天动地的陕北腰鼓和北方的大秧歌。

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南方的水,轻盈剔透,明亮如镜。清风掠过,涟漪掠起,娓娓道出无极绿油油的稻田、富庶丰厚的物产,无以言表的愉悦的心情随喜笑颜开的春花秋月就诞生在江南的湖水中。“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的水。”掩映在清澈湛蓝的湖面,恬静迎风轻轻撩起垂在额下的那缕发丝,来回飘摆。多情的向着那个坚强的臂膀北国小伙子款款而来……

⑩北方小伙憨厚朴实顶呱呱,南国姑娘风情万种娇滴滴……

【小题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但
B.虽然   但
C.只有   才
D.如果   那
【小题2】第③段中“文人墨客喜欢在遐想的空间再创造心中的南方北方”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小题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认为,北方人因性格厚重而显得愚昧,南方人因机灵而变得狡猾,调和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互取长补短。
B.中国绘画从明代开始就有南北画派之分,南派的柔、润、淡、清、静与北派的刚健、雄浑、气势、豪纵对决,并为谁是正宗而相互斗争。
C.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和现代史学家童书业的《南北画》论,虽然理论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都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D.第⑧段和第⑨段运用了引用和对比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显得精炼、典雅,并在相互映衬中形象生动地点明南北艺术的风格。
【小题4】第⑦段中画线句“他们如一对孪生兄弟,又似一朵娇艳的并蒂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
【小题5】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6】“环境影响了艺术”,除本文提到的外,请你再举一例南北差异明显的文化,并简要概括其特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葱花面
第广龙
我许久都没有吃过葱花面了,但是,只要想起来,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我的鼻尖,伴随着的,还有一丝丝惆怅,一丝丝忧伤。
想起葱花面,我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黯淡的童年。
就像在西北长大的许多人一样,我也爱吃面,但在困苦的岁月里,一碗面,不是想吃就有的。有粗粮吃,能把肚子填饱,已经是难得的福分。假如哪天吃面,一家人的重视,如同一个仪式。
在农村,有的人家,不愿被小看,偶尔吃一回面,要站在自家门前的粪堆上,把面挑得高高的,让别人看:“我吃面呢!”吃面本是家常,却成了稀奇,以至于有人病倒了,不愿吃药,只是说,有这钱,美美吃一顿面,就好了。
在我们家,葱花面,就是病人、老人吃的。有个头疼脑热,不算病,不影响说话和走路。睡在炕上起不来,吃别的,吃不下去,就能吃上葱花面了。家里人口多,煮饭的锅是大铁锅,水烧开了,下面,下一个人吃的面。最好是挂面,是那种细细的挂面。葱花是清油炝的,先切出一撮碎碎的葱花,然后炝油,不在大铁锅里炝,那样费油,是在舀汤的铁勺里炝。拳头大的铁勺头,倒进去一点油,手端着,从灶火眼里试探进去,悬在火头上,油煎了,倒退出来,迅速把葱花丢进铁勺,哗啦一阵响,还出现一些涌动的泡沫,跟着,葱花就熟了。面捞出来,添进去专门烧好的酸汤,添进去葱花,这时候,看到的是弯曲在一起的面,是清亮的汤,汤上面,油花点点,还漂着葱花,这时候,葱花面就做好了。真香啊,就是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家乡人形容这香,有一个特别的字:蹿。说葱花面香,就说,蹿香蹿香的。
印象里,我妈总是为吃的发愁。一家人要吃要喝,我妈从不抱怨辛苦,在伙房里劳作一天,我妈也高兴。只要吃饭时,不论干的稀的,一家人爱吃,我妈在围裙上擦着手,最后一个端碗,也是满意的。最怕的是没有粮食了,没有菜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妈慌张着,给我爸说,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记得我们家最难过的那一年,红薯干当饭,白菜帮子当饭,我妈的叹息声,那么轻,又那么无奈。
毕竟,饿肚子的日子,在我们家,不多。毕竟,我爸有木工的手艺,天天熬夜,做出的木活,能换来钱,换来玉米和麦子。比起其他人家,虽然谈不上宽裕,但总归没有出现过一锅清汤的情景。回想起来,我的饥饿感,更多的,是对于好吃的那种奢望,比如吃一碗葱花面。
我自然也吃过我妈做的葱花面。躺在炕上,懒懒的,一碗面端来了,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到了被重视,被关心。似乎这也是一种特殊。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在母亲眼里,都是她的心头肉,但谁病了,得到照顾,似乎也获得了额外的母爱,那种幸福的体验,大大抵消了得病带来的痛苦。吸溜吸溜吃着面,面条滑溜溜的,吃进嘴里,自己就顺着喉咙滑下去了。汤热热的,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喝一小口,再喝一小口,一定要让舌头感受到烫,感受到烫的刺激,似乎只有这样,葱花面的香,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时,我妈会在一旁叮咛,慢慢吃,没人跟你争,吃了,发些汗,身子就轻省了。
现在,我想吃面就吃,各种各样的做法,甚至过去没有吃过的,也会尝试。有时在外头吃饭,面对一桌子好吃的,我也愿意吃面,先要一碗面吃,吃饱了,吃不动别的了,也不觉得遗憾。可是,这些年,我没有吃过葱花面,一次也没有。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我不再想吃了。吃的东西,也会吃伤人。有的人不吃肉,就是小时候难得吃一次,有机会放开吃了,就拼命吃,结果以后见了肉,心理上排斥,再也不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吃的,记忆太深,却又容易引起难受,也不愿意再吃。我不吃葱花面,就属于后者。
都快七年了,给我做葱花面的母亲,过世都快七年了。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作者只要想起来葱花面,葱花面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他的鼻尖,这是因为葱花面的香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B.第二段中说“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黯淡的童年”,说“明亮”是因有母爱相伴,说“黯淡”是因生活困苦,难得吃到葱花面。
C.作者家乡的人因为爱吃面,所以都很重视吃面,“如同一个仪式”,甚至有些人家偶尔吃一回面,还要炫耀一番。
D.作者详细而具体地描述了葱花面的制作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葱花面的非同寻常的感情。
E. 现在,作者虽然还愿意吃面,但因为吃的东西丰富了,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也不想吃了,这些年作者一次也没有吃过葱花面。
【小题2】第②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小题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D.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重要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B.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D.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