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迅速推广。20世纪80年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在中国农村出现。近年来,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2016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出游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 ,其中乡村旅游人次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2017年上半年,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人次同比去年上涨了2.2倍。
(选自《乡村旅游再升级需警惕供需失衡》)
材料二:

(选自《中国乡村旅游业务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不仅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題,还让乡村旅游亮点频出。数据显示,39%的用户会选择自助游,36%的用户自驾游,25%的用户跟团出游。其中,近78%的用户会直接购买交通、住宿、 门票等打包产品,他们认为这样做价格优惠,费用可控,能节省出游决策时间,服务也有保障。 此外,当地特色民宿也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相比于星级酒店和经济性连锁酒店,游客入住当地的民宿,不仅能体验淳朴的“乡土味”,还有浓浓的“乡愁味”。此外,农家闲置的木桶、簸箕做的鲜花器皿等等,也构成了当地民宿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游 中,79%的用户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出游经历,此外,社区、论坛、博客、贴吧等也是用户分享的重要渠道。不仅如此,乡村旅游让目的地知名度持续上升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电影、电视剧前来取景,一 些“网红”客栈、民宿、美食等也因为朋友圈传播的美照而人气爆棚,引得不少用户专程前往。
(选自《2017乡村旅游分析报告》)。
材料四
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方式逐渐由景点观光式转变为休闲体验式,许多游客希望在休闲度假时去重溫和体验乡村田园的记忆,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目前大多乡村旅游项目功能单一,同质化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往往一种模式获得成功,各地开始争相模仿,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慢慢衰减。除此之外,在我国,不少乡村旅游项目仍然管理模式粗放,甚至给游客留下物价混乱、卫生条件差、安保设施不足等不良印象,十分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期持续发展。其实在我国各地,乡俗民风各不相同,这应该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优势所在。专家认为,在乡村旅游中,互动、娱乐、体验式的项目非常重要,乡村旅游地应当设计更多参与性强的项目,从以民俗村、观光农业园等为主的形式,向休闲、参与、康体、娱乐等更高层的体验消费转型。“要把绿水青山、瓜果畜牧等自然资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厉建新指出,同时,如何保护好乡村原生态的文化和文物遗址,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把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保护好文化景观,避免因不当的旅游开发而造成破坏,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选自《乡村旅游如何提质升级》)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旅游20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农村出现,虽然历史还不长,但是发展快速,近几年更为突出。
B.乡村旅游虽存在许多问题,但亮点也较多,出游方式多样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自助游所占比重最大。
C.特色民宿让乡村旅游者体验到淳朴的“乡土味”,感受浓浓的“乡愁味”,而入住酒店不会有此效果。
D.休闲体验式成为人们新的旅游方式,是因为游客都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中找到安宁的家园体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旅游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它虽然起源于欧洲,但我国近年来也提出了很多新槪念和新理论,賦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
B.材料二中,2012——2016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人持续上升,增长率有所起伏,其中2015年增长率最高。
C.乡村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不一,但亲朋好友推荐占了相当大比重,这说明乡村旅游的活动推荐和宣传的力度还需加强。
D.网络让乡村旅游者分享自己的旅游信息变得更为便利,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者会通过微信朋友圈以及论坛、博客等渠道来分享。
【小题3】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对其提质升级?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1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水
晨晖
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树下有条鸡肠小路,路边有眼泉。那泉水泛着波光,珍珠似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不过那“盘子”倒更像只碗,于是有了名,叫“一碗水”。
一碗水是神水,这传说有些年头了。说那泉是龙吐的,那树是龙尾呢。一年四季这泉就没干过,满满的一碗,就不再流了;等舀干了,马上又满了。
山下就是围子村,围子村人就喝一碗水长大。村民开门见山,守着和尚百衲衣似的几分地刨挖,日子依然紧巴。好在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
村里是有过一回大事的。就是前年,段大爷的独根苗苗炼娃考上了农学院。大家说,他家挨着一碗水最近,沾了龙气。这屁娃儿,是龙子呢。
看来村子里又有大事了。
回来耍暑假的炼娃昨天放出口信,要把一碗水搬出去卖掉。
这还了得?
一大早就有好些人来过问,炼娃笑着解释,说他经过几年调查,一碗水是一股优质矿泉水,含有好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我们和人家共同来开发,行的话,一年产值就是一百多万呢。
怪不得。我们就知道这里是宝地。神嘛,自然会带来财富哟。一百多万,那是多少?谁也没见过呀。村子着实兴奋了一阵。
这天炼娃来到当村长的二舅家,把开发一碗水矿泉的计划详尽地告诉了他。二舅自然高兴,围子村苦啊,作为村长,不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心头难受啊。
可就那么一碗水,咋个开发?二舅问。
炼娃说,神水是取之不尽的。
产品怎么运走?
修公路嘛。
钱呢?
厂家负责大部分,余下要靠集资。
这消息在村民大会上开了锅。神没送来金子,倒要给人家掏腰包,谁干?
第二次村民大会,还是要出钱!大家就咬耳朵,炼娃是我们看大的,娘老子都是本分人,山羊咋下个狐狸崽呢?
也有打圆场的:兴许这娃儿是为大家呢?可以问问他,赚的钱是咋个分?
炼娃说,厂家投了资,前三年村子不分成,但大家干了活工资照发。收回成本后,四六开,厂家六村里四。
明摆着胳膊肘朝外拐嘛。
才不止呢,根本就是抢人。
我们自己干,不掺外人。
可……炼娃有话要说,却被打断:别以为围子村人笨,办不来事。那年公社号召大干水利,我们村修的水渠还得了头名呢。
技术呢?
技术?不是神水吗,弄出去就行。
钱呢?
哦,把神水弄出去要钱,这倒没想过。可至少犯不着给人家钱嘛。嫁了女,还搭上一套嫁奁。这账,不划算。神水,我们不卖。
群情激昂,大家又找回一点当年斗四类分子的感觉。话就难听点儿!
这屁娃儿,又不是围子村的人,跳那么起劲干啥?
莫不是诈了大家的钱替他父亲奔丧?
哦,对了,二舅,他们一根竹蔸芭发的芽,合了伙来整我们?
炼娃低下头,不说话。
第二天,就有些“五老七贤”来到炼娃家看他生病的爹。送来些山货,送来些话:
乡里乡亲一家人呢,咱们可别犯傻哟。
娃儿不是山里的羊,是麻雀要飞走的。
黄鼠狼嗦只狗来,还不是看起那鸡。
……再说,挖了一碗水,龙脉断了,谁负责?
炼娃从山上回来,夹着一卷纸。爹挣扎起来,吐了一口痰,痰里裹着血,血里夹着哀求:娃呀,别逞能了,给我留一张老脸吧。……看着山货,炼娃明白了。
爹没熬过那天晚上。他是抓住炼娃的手落气的。
安葬了爹,炼娃决定走了。这天,他照旧来到一碗水前,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炼娃把那卷纸扔在那里,头也不回下山走了。
村民总算喘了一口气,再也没人来抢一碗水了。而且还有收获,炼娃在那卷纸上标出了围子山37处神水的位置,还画了图。它们汇成了山脚的一条小溪。原来,一碗水只不过是最小的那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以树的粗大和“一碗水”的传说与神奇,写出了围子村的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交代。
B.围子村虽然贫穷,但因“一碗水”有“龙气”,养育出了炼娃这样的大学生,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
C.炼娃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带领村民致富,找人来共同开发“一碗水”,但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故而作罢。
D.小说对炼娃走前来到“一碗水”,“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的描写,暗示了炼娃心里的悲哀。
【小题2】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围子村村民的群像,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村民群体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以“一碗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咱们镇上没有小偷

何君华

(1)我在科罗拉多小镇开诊所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但是现在,我不打算干下去了,我太老了,我决定从明天起退休,也就是说,今天是我上班的最后一天。在最后一天里,我决定做一件好事,一件特别一点的事,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2)我已经有了主意。因为我看见瞎子乞丐马里奥·罗德里格斯走进来了。

(3)“马里奥,遇上我你今天可真是行大运了!”我抬起脖子对瞎子马里奥说道。

(4)“令人尊敬的费尔南多医生,说实话,我并不明白您的意思.难道您是说今天真的要大发慈悲给我几个比索吗?感谢上帝!”罗德里格斯看着我说,眼神充满期待。

(5)“难道获得几个比索就称得上是行大运吗?马里奥,你也太小瞧我了!”

(6)“那么,令人等敬的费尔南多医生,您能告诉我今天我究竟要行什么大运吗?”马里奥·罗德里格斯殷切地看着我。

(7)“你还真得好好感谢上帝。马里奥,我该怎么跟你宣布这个好消息呢?我决定——免费给你做白内障复明手术。”我斩钉截铁地说。

(8)“哦,天哪,令人尊敬的费尔南多医生,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您此前可从没这么做过啊!”马里奥·罗德里格斯惊讶地叫道。

(9)的确如马里奥·罗德里格斯所说,此前我从未为一个病人免费实施过手术。我想在科罗拉多小镇树立这样一种观念,给人看病也是一种劳动,医生也是需要吃饭的,绝不是什么圣人君子,看病必须给钱,给钱才能看病,一个比索也不能少,我当然知道有人在议论我太过绝情,尤其是在艾伦娜事件上。三年前,可怜的艾伦娜小姐由于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眼睁睁死在我的诊所前。人们对我展开了空前的抨击,甚至扬言要将我赶出科罗拉多小镇,但他们当然不会这么做,因为整个科罗拉多小镇只有我这唯一一家诊所,也只有我一名执业医生。赶走了我,谁来给他们看病呢?

(10)“所以我说你撞大运了啊,马里奥。从明天起,我就打算退休了。我决定为人免费治一次病来结束我的职业生涯。当然,我也用不着为我自己亲手打破规矩而担心,因为明天我就要关门——我再也不会给任何人看病啦,马里奥,你真是三生有幸,我决定把这唯一的免费机会给你。”我说。

(11)“哦,天哪。令人尊敬的费尔南多医生,您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哦,感谢上帝!”马里奥·罗德里格斯激动得语无伦次。

(12)说实话,马里奥的病情并不复杂——先天性白内障,而这样的复明手术我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马里奥家实在太穷了,即使是做这样简单的手术,马里奥家也拿不出一个比索。要不是我今天大发慈悲,马里奥可能一辈子都是瞎子。

(13)我顺利为马里奥实施了手术,马里奥千恩万谢地走了。我准备收拾好物品,就此关门大吉。就在这时,一伙人闯了进来,我仔细看了一下,领头的一个应该是马里奥·罗德里格斯的哥哥——费利佩·罗德里格斯。

(14)费利佩·罗德里格斯气势汹汹地走到我跟前,怒气冲冲地指着我的鼻子逼问道:“费尔南多,你为什么要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马里奥做手术?你获得授权了吗?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没有抢劫犯,没有人干非法的勾当,我们只能靠马里奥四处乞讨,合法地博得人们的同情来养家度日,现在,你无缘无故弄好了马里奥的眼睛,我们一大家子人今后吃什么?”

(15)不等我开口申辩,费利佩·罗德里格斯就一拳击在我的额头上。我瘫倒在地,打翻了还没来得及收拾的手术盘,我感觉有什么东西插进了我的后背,可能是一把手术刀或者手术剪什么的,我感觉后背有血流了出来。我想爬起来,但根本爬不起来。

(16)恍惚中,费利佩·罗德里格斯还在嘟哝着:“咱们镇上没有小偷,连一个也没有,咱们可不能去偷去抢啊,犯法的事我们可不能干,可眼下该怎么办呢?”

(17)“不如,我们重新把马里奥的眼睛弄瞎吧?要不我们只能饿死……”有人建议道。

(18)“我看也只能这样了……”

(19)我已经无力阻止残忍的命运再次降临到马里奥·罗德里格斯身上,我感觉我的血越流越多,我就要死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片段刻画人物,人物关系简单,但人物形象丰满,作品意蕴丰富,会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
B.“我”在科罗拉多小镇开诊所四十多年,这期间瞎子马里奥多次来诊所让“我”免费帮他医治眼睛,上班的最后一天“我”大发慈悲给他做了手术。
C.小说中说“即使是做这样简单的手术,马里奥家也拿不出一个比索”,这句话道出了马里奥贫穷的家庭背景,也为马里奥哥哥的出场埋下了伏笔。
D.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我”出于善意给瞎子乞丐做了复明手术,却被他的哥哥暴打一顿,波折的故事情节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小题2】小说第九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请探究小说标题的深刻意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坊
俞平伯
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
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
⑦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注)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叫她们吃,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
⑧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
⑨话说回来,干脆了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
(注)佩弦,朱自清的字。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照应了开头“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引出作者写杭州不写西湖而要写“清河坊”的缘由。
B.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景由情生、境因情起,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C.文章第⑦段中我去吃小孩子的油酥饺是因朱自清以诗为荐,油酥饺虽冰冷不得味,我却因是朋友的力推而时常买来作为分享。
D.本文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兼有“诗家语”,但以意役辞,繁简得当,并不觉雕琢与涂饰,显示出语言的厚度与张力。
【小题2】杭州之景万千以西湖为著,杭州热闹街市也不止一条。作者为什么独写“清河坊”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小题3】文章第⑨段,作者引用其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  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
B.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但要考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
C.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D.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
B.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
C.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建议。
D.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的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发展相关。
B.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
C.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安全等危机得到有效地解除。
D.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

周金标

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如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就是诗人品评屏风画的诗,但并未题于画面。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 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现存题画诗具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鸣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 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 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法为后人继承,如黃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此忌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题画诗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这是题画诗的天职,也是其天然局限,有点类似命题作文,无论如何超脱,却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而咏画诗没有如此顾忌,诗人往往尽情挥洒,既可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亦可在时间上“思接千古";既可全爲照应画面,亦可随心所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优势是题画诗所不具备的。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则从画 面引申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朴素哲理。一句话,咏画诗只是借他人之图画,抒一己之怀抱。而题画诗在于谨守本分,老老实实为画面添彩,且多数题画诗又可以补充并深化画面的意蕴,郑板桥自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内容已大大超越画意。

从篇幅看,咏画诗海阔天空,篇幅不限,如杜甫咏画诗多长篇七古或歌行。而題画诗则强调“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传统文人画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留白,"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而传统画的留白大小和位置,决定了题画诗一般不可能是长篇大作,即所谓“客不欺主"也。所以明清时期的題画诗大多为绝句或短诗。

(摘编于“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画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诗画分途,直到元代文人画兴盛后,诗画分途情况才改观。
B.咏画诗为了尊题赞美画作,所以都要釆用衬托手法,以观者的感受来衬托画面的逼 真。
C.文人画考虑留白,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题跋 和钤印。
D.题画诗在篇幅上一般都要遵循“客不欺主”的原则,以免“侵画位”,所以都比咏画诗简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先驳后立,明确了中心论点,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
B.文章使用举例、对比、引用和比喻论证等手法,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C.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是宋徽宗的作品,所以说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是错误的。
D.文章细说题画诗和咏画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观点。
【小题3】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请概括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