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俄新社莫斯科9月29日电借助“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国与奥地利的科学家首次实现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说:“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完成了量子保密视频通话的第一组实验。得益于此,我们将通信质量提到光纤通信的20倍。”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量子通信所涉及的三大领域全面领先世界。
(选自2017年10月1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量子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量子具有可叠加、非定域和不可克隆三大特性。正是基于此,科学家们解决了通信的绝对安全等经典通信所存在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使量子通信取得了绝对优势。
量子通信,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分发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包括量子纠缠的分发)。量子密钥的分发传输,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信道使通信收发双方共享密钥,并结合经典信道实现经典信息的安全传递。量子隐形传态,利用分散量子缠结与一些物理讯息的转换来传送量子态至任意距离的位置,传输的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
与经典通信方式比,量子通信具有明显的优势。任何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的操作,都会改变量子状态,理论上有“无条件安全性”。在信息传输通道方面,经典光通信利用光束携带经典信息在光纤线路中传输;量子通信,尤其量子隐形传态,作为信息载体的物理量子本身并未被传递,所传送的只是量子的态,不需要任何线路媒质,传递过程不会为任何障碍所阻隔,有超强扰干扰能力。根据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一个n维量子态含有2n个态信息,而量子并行性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对2n个数进行运算,因此使用量子计算机对n维量子态进行传输,效率极高。
(摘自2017年10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网》)
材料三:
2016-2020年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注:市场渗透率是当前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的一种比较,即某一产品或服务预期可增加的市场需求量与当前的市场需求量的比例,能反映该产品或服务的发展趋势。
(图中数据于《2016-2020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报告》
材料四:
量子通信技术虽然发展迅猛,实际应用却并不普遍。对此,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认为眼下技术已不是制约,关键在于成本和需求。他坦言,目前量子通信应用成本较高。假设一个人只有几十万块钱的存款,让他每年花几万块钱保证这笔钱“安全”他肯定不乐意。但如果每年只花几百块钱,就能保证上网、打电话、移动支付都是安全的,相信有不少人会考虑使用。此外,从需求的迫切性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类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将大大提升,量子通信现实应用也会更加广泛。潘建伟推测,对军队、银行、政府机关等保密性较高的单位来说,量子通信广泛应用预计5-10年可实现。但如果是进入寻常百姓家,也许10年,也许20年,具体还要看智能社会的到来有多快。
(选自2017年9月18日澎湃新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得益于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保密视频通话实验的成功实现,我国科学家将光纤通信的通信质量提高20倍
B.由材料三可知,专网、公众网、云安全及特殊应用等三大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且其在三大领域中的市场规模都在逐年扩大。
C.从材料三看,量子通信产业,2018年以前在专网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最高,2019年后,在公众网和云安全及特殊应用领域,市场潜在需求会越来越大。
D.量子通信技术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三个方面,而量子密钥分发,是使收发双方能共享密钥从而使信息安全。
E. 四则材料虽然不同,谈论的角度和重点各有侧重但都对中国量子通信发展的情况以及当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小题3】从材料看,量子通信要能普遍应用需要哪些条件?请分条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5 04: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高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一一当我同隔绝的风在一起的那些瞬间。

我们走出透明的铁匣子,阳光似乎仍然是那么不冷不热。天空仍然是那么不远不近。巴黎城,安然无恙地静卧在绿丛带似的塞纳河两岸。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虽然我永远也弄不清那个数字)——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那是一座有弹性的铁塔呀。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那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蒙马特教堂!”“那是小纽约!”

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也许还不止。一本书上说过,万里远无云时,塔顶上可望到外省……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撼它、敲打它。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塔顶平台上游人如云,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

有一对少年在塔顶的窗边接吻,多么高的吻。有一对青年在电梯里接吻,多么快的吻。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尝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小题1】“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小题2】从全篇来看,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小题3】试举例分析一下全篇中“虚”与“实”是如何体现的。

同类题2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能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孩子,才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我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
B.如果不想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被淘汰,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情商、创新意识以及应变能力等,这样会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C.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地位同样重要。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即使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缺席。
D.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新职业不断出现,具有专业的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要求。
B.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展相关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D.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关涉到长远的育人目标。
【小题3】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的情感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的彰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就宏观而言,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孩子、中青年人甚至老人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另一方面,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这些都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死亡教育。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死亡对亲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与其他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摘编自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他们情感上存在的荒漠,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
B.以往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缺乏应有的生命教育,导致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现象的出现。
C.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常常缺乏安全感、稳定感和幸福感。
D.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性,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从内在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重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后者又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B.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证的论证方法,以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推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
C.文章指出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保存生命和发展生命。
D.文章论证关于生命教育的论题,是按照摆现象、析原因、谈意义、提办法的逻辑顺序推进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命要有所皈依,就必须抓好生命教育,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B.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C.只有重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才能养护青少年对生命的爱心,进而收获爱心带来的真诚回报。
D.生命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与开展只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就足够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方

芦芙荭

冬日的中午,奶奶和孙子躺在房山的花躺椅上晒太阳。

天气好暖和。太阳就像那狗的舌头,一点一点地从他们的身上舔过,舔得他们身上的毛孔都一个个舒展开来。

远处的山一座连一座,也极舒服地蹲在那儿晒太阳。

奶奶真的老了,和孙子正说着话呢,眼睛就眯上了,随即,发出了轻轻的呼噜声。

孙子觉得很无趣。以前爸妈在家时,院子里可热闹了。吃饭时,只要在场院里摆上桌子,那鸡呀狗的,都欢叫着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时候,那做生意的就把车停在场院中,村子里的男男女女,买货不买货,都会围着那蹦蹦车叽叽噎噎地说个不停。可现在,那份热闹一去不返了。爸爸妈妈去了远方,门前的树上连只鸟都不落了。孙子将手里握着的土坷垃掷向树时,听到的只是“叭”的一声响。

孙子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跑到场院边对着一棵树撤了一泡尿,再用脚将一粒石子踢飞出去,那粒石子就像一只鸟一样在空中飞了好远好远,突然就中了弹一样,一头栽在前面一座楼房的房顶上。孙子不害怕——就是那石子砸中了那楼房的玻璃,也没什么可怕的,他知道,那也是一座空楼房——房子的主人也像他的爸妈一样,出远门了。

孙子孤寂地坐在躺椅上,眼睛迷惘地向远处的那座山看去,很无助的样子。突然,孙子的眼睛亮了一下,仿佛黑夜里飞起的一星火。他连忙摇醒了奶奶。“奶奶,你看那山上是啥?”孙子其实还很小,对啥事都有些好奇

奶奶睁开昏花的眼睛,脑袋还有些迷糊。太阳有点耀眼,她就手搭凉篷向孙子指的方向看去。

奶奶说,那是寨子,从前住土匪的;后来土匪走了,村子的男人就去那里躲抓壮了……

孙子有些急了,说,不是,不是。那我知道,你都给我说一百遍了。我说的是那儿,你看,是那儿。奶奶再次抬起昏花的老眼,这次,她顺着孙子指的远方看了好久。

噢,你问的是那东西。那是炼铁炉。1958年,全村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大炼钢铁,吃共产主义饭呢。

不是不是,这你也说过了。奶奶,我说的是那东西。

奶奶这次看得很认真。山里的许多事,是给孙子讲过的。但讲过也就忘了,再有机会,她总会又讲,过去的事她记得太清楚了,眼前的事,她反倒有些记不住了。再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山那边去了,寂寞了总得说点什么吧。

奶奶看了一会儿,忽然间恍然大悟。

对了,对了。你问的是那东西?我以前怎么就没和你讲呢?那是碑。那年修从山里到山外的公路时,半拉子山崩了,死了好多人……这次,奶奶讲得很投入,她讲着讲着,老花的眼里意然有了泪。

孙子有些不耐烦了,可当他看见奶奶眼里的泪时,口气软了许多。

奶奶,你怎么又哭了?每次你一讲到那碑,那公路,你就哭。

其实,在到奶的心里,她恨着那条路呢。那条路夺去了她丈夫的命,又是那条路,让她的儿子和媳妇背井离乡去了山那边,丢下年迈的她和年幼的小孙子。有时她想,人要那么多的钱做什么?一家人在一块儿多好哇!可儿子和媳妇不那么想。他们和村里的那些年轻人一道,年初出去,年尾才回来。

孙子有些不依不饶。奶奶,我是问那个地方的那个东西。

奶奶用手抹了抹泪,只好又抬起头向远方看去。奶奶根本就看不清那远处的东西,地老眼昏花的,常常把眼前的树当做人呢。她之所以能把远处每一座山上的东西说得清清楚楚,是因为那每一件事她都经历过。她是凭着记忆向孙子述说呢。

奶奶看了好久好久,当然什么也没看清,终于有些泄气了。孙子呢,他一直以为他看见的是从山那边走来的人呢,看了许久,才明白,那不是。他也有些泄气了。

奶奶的呼噜声再次响起时,孙子也睡着了。

太阳很暖和,一串口水正从孙子的嘴角淌下来,有一瞬间,太阳光刚好照射在上面,竟然是那么晶莹透亮。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奶奶和孙子晒太阳起笔,以阳光下口水从孙子的嘴角淌下作结,看似充满温情,实则表现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孤寂。
B.“孙子有些急了”“孙子有些不耐烦了”“孙子有些不依不饶”等,这些情态的描写,引出一段又一段故事的讲述,颇具匠心。
C.奶奶有些泄气了,是因为看了好久好久,也无法看清远处的东西;孙子也有些泄气了,是因为想看到从山那边来人的希望破灭了。
D.小说选取乡村生活情景,用家常闲话表现人物的真实心理,反映当下乡村生活的悲苦忧愁,蕴含了作者严肃的思考、深切的担忧。
【小题2】结合全文,说明“远方”在小说中的含义。
【小题3】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