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老人”现象,有各种解释,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一断言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先,如今的中国城市社会,是一个大移民社会。当我们说“这一代老人”的时候,对象事实上非常含糊。一般理解,就是那些不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他们已经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体力尚好,大部分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后10年。这一代老人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两个大时代。此外,其中大部分人还跨越了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空间。这一代老人,就是跨越了这“猝然发生”的变化,来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些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建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生物血缘纽带,而是立足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面对自然人,舆论的力量大打折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更是早已表明,一个人如果处在“匿名”状态,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削弱。
其次,技术性孤立也是“问题老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人的孤独存在,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过去,客观地看,它是中性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从情感出发,孤独存在就是一种病态。而今天,强大的技术让它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人的正常又甘愿的存在方式了。这个强大的技术,是智能手机终端及其后面的整个支持性技术系统。一开始,是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在玩手机,而近些年来,老人也被传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种技术导致的自我孤立,但技术让孤立本身变成了一件深具乐趣的事情。结果是,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了,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也在退化。不可避免地,人也会变得自私,变得对自身越来越爱惜,但对他者的戒备和敌意却在不断升级。没有责任感的自爱,作用于他人便是敌意。
这是个社会大背景的问题,在整体层面上往往无计可施。对“问题老人”,空谈社会教育或重复道德教条都没有意义,或许只能寄希望于个体的自我救赎和家庭成员的协助矫正。我们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些老人“浪子回头”——没错,这个说法非常尴尬。
(摘编自《问题老人与时代症候》)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问题老人是指出生于建国前后10年的老人,他们不再工作但常出现在公共场合。 |
B.这些问题老人都经历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时空。 |
C.问题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 |
D.在陌生人社会,自我约束意识被削弱,舆论的力量对问题老人的影响不复存在。 |
A.文章第一段借引用得出观点,明确指出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
B.文章主要从大移民社会和技术性孤立两个方面论述了问题老人出现的社会原因。 |
C.文章在论述技术性孤立时,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的退化倾向。 |
D.文章分析了问题老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
A.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是人的孤独存在,它是中性且病态的。 |
B.技术使人孤立。近些年来,老人也爱玩手机,程度比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
C.技术让孤立变得有乐趣,使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 |
D.对“问题老人”,在整体层面上往往无计可施,或许只能靠个体和家庭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