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40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07%。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摘编自大《中国报告网》)
【小题1】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
C.上述的几则材料中,多处引用了权威部门统计提供的精确数字和权威人士的观点,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说服力。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迅速提高,2014年已超越纸质书阅读率,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6 01:47: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振东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候三乞求道。

“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候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多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永师傅给他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

说来也怪,候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买油馍。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儿,油馍炸得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体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候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

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反倒很平静。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

侯三倒有点儿惊讶,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

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

“咋能这样?”侯三惊叫道。

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

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

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
A.小说以“秤”作为标题,一语双关,富于艺术性。作品不仅以此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且揭示了主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C.小说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秤锤开头,又以侯三把那个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包好收藏结尾,结构严谨,且表明候三对这个秤锤喜爱有加。
D.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虽个性鲜明,但都不诚实。侯三修秤锤欺骗顾客,妻子换秤锤欺骗侯三,修秤师傅两次造假还多赚人家三十个钱。
【小题2】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
【小题3】“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绕不开的钱壮飞和夏曦
贾天兵
新中国成立后,***评价说: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周恩来也在建国前后多次提起钱壮飞,他说: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在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隐蔽战线”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钱壮飞就是这条“第二战线”上的一个代表。钱壮飞和李克农、胡底并称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这位传奇人物的最后归宿可谓大象道隐。
早在 1929 年,钱壮飞就奉命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并在 1930 年时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的秘书。期间,钱壮飞设法智取了国民党的电台密码。
1931年 4 月 25 日晚,正在独自值班的钱壮飞一连收到了武汉发给徐恩曾的 6 封特急密电,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不寻常与共产党有很大的关系。于是,钱壮飞果断地拆译密电。密电译出的一刹那,他惊呆了: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 3 月 24 日被捕叛变, 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
千钧一发之际,明知自己随时可能被捕的钱壮飞,已经无暇考虑个人的生死安危。他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中央,通知中央机关和相关同志尽快撤离。
接到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机关立即全部转移,一场后果难以预料的巨大破坏因此得以避免。
由于种种原因,钱壮飞身份暴露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当局并没有变更其情报系统的密码。
所以,钱壮飞所获取的密码不仅在第一、二次反“围剿”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征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密码破译国民党的情报仍是红军做出决策避开强敌、打开局面的主要判断依据。长征万里,红军没有一次中过国民党的埋伏,并且往往总是能够从对方围追堵截包围圈的薄弱部位跳出,这套密码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5年 3 月末,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金沙县,钱壮飞为侦察南渡乌江路线只身进入金沙县后山乡一带的丛林,随即失踪。关于钱壮飞的牺牲地点和原因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02 年,经贵州省委党史部门最终认定,钱壮飞的牺牲地为金沙县后山乡岩口村。
我曾前往钱壮飞烈士殉难处凭吊。一路上坐汽车、运沙船,搭乘老乡的拖拉机……最后手脚并用才爬上了烈士牺牲时的陡峻山崖。虽然颠沛辗转,但这是一条受益匪浅的启迪之路。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在后山乡的张家垭口为钱壮飞这位影响历史的烈士建成了陵园,供人们瞻仰凭吊。
夏曦是牺牲在贵州的另外一位烈士。
夏曦,字蔓伯(又做曼伯),1901 年生于湖南益阳桃江镇 ( 今属桃江县 )。 夏曦是 “28 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也是***的校友,曾和***一起参加湖南革命运动,***称其“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
在1927年 5 月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夏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夏曦于 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5 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928年 5 月,夏曦赴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会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曾经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党的六大。E. 夏曦曾在革命斗争中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给红军带来很大损失,他及时纠正错误后,对中国革命事业做了有益工作。
【小题3】请分析钱壮飞与夏曦在革命斗争中的异同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

刘金祥

①处在一个高度物欲化的时代,诗人似乎必然地站在对抗的位置上,否则只有向商业逻辑缴械,向世俗社会投降,从而彻底放弃诗人的立场。对抗,导致远离中心据守边缘,当代诗歌的处境就这样被尴尬地界定。因此,诗歌界的怀旧、田园情结在内部像流行感冒一样扩散;同时,一部分诗人频频向商品世界投送媚眼……总之,诗歌的低俗情绪和灰暗心理在滋长和蔓延。尤其在诗的旁观者看来,会一脸茫然与隔膜地说:“这是诗吗?”在他们的生活中,显然已触及不到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感受不到诗歌曾经给他们带来的灵动和快慰。

②但从诗的自由飞翔的本性出发,由诗的本体立场来言说,事情似乎还没那么悲观和可怕。我们知道,森林里的云雀比靠近人群的鹦鹉更自由,甚至也更安全,尽管它需依靠自己解决饮食问题,换言之,一只正常、健康、没有被豢养损害了本性的鸟儿,应当说天然具备自由飞翔的能力。事情并不那么悲观和可怕的另一层含意是,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诗歌并没有死亡与失踪。恰恰相反,二十世纪是世界级的大诗人接连涌现的时代,从艾略特、叶芝到布罗茨基、帕斯等等,仅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诗人就几近一半。

③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社会,没有某种权力强制要求用制造成批产品的方式来生产诗人与诗歌。

在这个意义上,少数意识到与表达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犹如人类这一巨大有机体清醒的头脑部分,必然敏捷地率先作出反应。

④由一般的、整体的角度去审视,在后工业社会,机器与科学引发了实用主义高度泛滥,扼制了人的思辨的自由与可能性。譬如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被广告、影视、画报、大众摄影图像化了,却消解了多重启示的形象性;广泛流行的、庸俗的艺术显示出技术化、缺乏创造性与商业化的特性等。但从个别、具体的角度认知,机器与科学又给了人的思辨以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正是现代科学在粒子领域的新发现,促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文学艺术中非理性领域开拓的直接启示,分子生物学、科学的系统理论与文学艺术批评中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紧密关联;相对思维与解构主义之间的联系,一一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性发展的正面作用。可以说科学技术也给艺术对现实存在俯视性的怀疑和非理性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依据。

⑤思想与艺术的自由,在表象上看来,并不由占多数的群体来体现,只由少数个人获得与完成。诗歌在现实社会中位置的边缘性,正是由此所决定。大众一般被遮蔽在基础性的生活状态里,“我的母亲和L夫妇在隔壁房间里聊天。他们在谈论小虫与鸡眼,很容易发现,通过这种谈话是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进展的。”(卡夫卡日记。这里“小虫和鸡眼”,可以充填进许多别的名词,而不会改变判断的性质。)

⑥站在诗的本体立场,我认为当下诗歌应在的位置与实在的位置已在接近契合。据了解,欧美的大学中很多开有诗歌创作课程,有影响的诗人会被这些大学直接聘为教授,这确定了诗歌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又一种位置。社会的发展,也在人类行为分工的精细状态中得以表现。诗歌写作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语言的修养。语言的操作本身意味着高度的技艺,对词语要素的体会,对结构关系的把握等等,专业化的训练必不可少。“艺术家之为艺术家,全在于他对美的精微感觉。”(波德莱尔)精微的表达需要专门的努力,所以卡夫卡才说:“我的生活方式仅仅是为写作设置的,如果它发生变化,无非是为了尽可能更适合于写作而已。”

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要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翅翼,让人们感受与领会到它的力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事情原本就是这样。

(节选自《解放日报》)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投送媚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从诗歌的□□□□和□□□□两个层面论述了事情并没有那么悲观和可怕
【小题3】把下列各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因为人当中的一部分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②并且努力对之表示出人应有的姿态
③人可能成为“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的牺牲品”
④这种焦虑感往往首先呈现于杰出的思想与艺术作品中
⑤但不是一定成为牺牲品
A.①④③②⑤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①②④D.③①②④⑤
【小题4】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卡夫卡日记内容有何作用?
【小题5】下列各项对第⑦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这样”表现了作者无奈失落情感。
B.“已经这样”具体指诗歌的处境尴尬。
C.“原本就是这样”是对前一分句的强调。
D.两个“事情”具体指代的内容有差别。
【小题6】对诗歌“如何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作者做了相应的思考,请你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二是打造创新引擎,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乡愁资源,要做好科学规划与引导。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

此外,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在模式机制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方面,政府、市场、民间力量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守住乡愁文化底线;市场不能为所欲为,要遵守规矩、担起责任;民间力量不能盲目跟风,需要引导与培育。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定居者的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既有资源、要素,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就业岗位、住房保障等因素,摸清乡愁记忆的来龙去脉,充分发挥体制内外的合力,才能让小城镇保持特色、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乡愁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审视“旧”故乡过去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照亮“新”故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政府来讲,职责是守住底线,科学引导乡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于众多游子而言,将乡愁记忆化为建设故乡的行动才是祛除乡痛的最好良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记忆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它能让栖息寄居之人及返乡者找到精神的源头。
B.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歌曲“小城故事”将不断深入人心,挑战着人们的乡愁记忆。
C.小城镇中的特色老街、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都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D.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需要多方协作,合力发展,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的背景下,多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健康发展。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困境出发,讨论了乡愁记忆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B.文章首段提出问题,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一段总说,重申乡愁的作用。
C.文章从保护原有文化和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两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证了怎样利用乡愁资源的问题。
D.文章论述严密,除了方法外,先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又给出了注意事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小城镇健康发展,就要保育好城镇地方文化资源,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
B.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乡愁资源,就可以很好引导我国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健康发展。
C.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地政府不能贪大求快。
D.乡愁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有较大作用,所以政府可在乡愁记忆上着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手机辐射与脑瘤

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手机却也有可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在媒体上,关于手机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频频针对手机辐射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的说法让用户担心不已。

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安民说:“我们暂且不谈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脑瘤的问趣,单从生活现象说起。现在大家讨论得较多的是电脑辐射,但是,手机的辐射比电脑更为强烈。倘若手机和电脑放在一起,手机来电时的高波使得电脑显示器闪动。但是,开电脑时手机是没有任何反应的,如果把手机放在家用电器上,被影响的也是其他家用电器”。

手机辐射能导致脑瘤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导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狄国庆近年来格外关注辐射这一话题,特别是使用手机导致辐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手机辐射将会給现代人带来很多未知的疾病。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最好戴上耳机。”狄国庆非常担心手机带来的风险,“因为从电磁波影响生物体细胞的活性来说,手机的輻射超过其他辐射千万倍”。

狄国庆称:“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受影响最大的是头和面部。电磁波辐射时,首先的反应是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热则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如果接打手机让自己有发热感就得注意了,因 为那意味着脑部某些细胞被电磁波穿透了。”他还说:“生法在电子化环境里,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 刻不在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福射。即使你本人没 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辐射悄悄地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手机辐射不会导致脑瘤

虽然物理学家和医生都称手机辐射的危害很大,但是绝大部分厂商代表却称手机是安全的。虽然他们的理由大多數是委婉的:“我们的手机在出厂时都经过了检测,绝对不会让福射超标的手机流入市场。”

与手机辐射致病的研究相对应,关于手机安全的言论和研究亦层出不穷。200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热休克”癌症理论,这是第一个将手机辐射与癌症相关联的理论。第二年,美国癌症协 会正式表态:被人体组织吸收的手机电波因为没有远离輻射,且能量很低,不可能导致癌症 。

一旦某处出现了手机癌症的言论,便马上会出现数倍的由公关策略炮制的研究结果,称手机是安全的,告诉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而这样的手机安全全论往往被众多手机厂商所认可。持对立现点的李安民则认为,现在说手机辐射不影响健康,还为时太早,一切都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却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B.作者几年来格外关注辐射这一话题,尤其是使用手机导致的辐射。
C.手机究竟会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尚无定论,还有待更深入的研宄。
D.手机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因此认为手机能导致脑瘤的说法实在是杞人忧天。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对手机辐射与脑瘤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认可哪一个观点。
B.文章以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尤显重要为前提引出科学家和医生们的担忧,这种担忧又被绝大部分手机厂商否定。
C.文中狄国庆用大量的观点来证明手机辐射确实对人们的健康有害,辐射正悄悄地被人们的身体吸收。
D.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人们关于手机辐射与脑瘤因果关系的争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物理学家狄国庆的观点的一项是
A.手机辐射会给现代人带来疾病。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最好能戴上耳机。
B.手机的辐射比电脑和其他电器的辐射更为强烈。把手机和其他电器放一块,被影响的是其他家用电器。
C.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受影响最大的是头和面部,因为脑部某些细胞会被手机电磁波穿透。
D.电磁辐射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的身体。即使你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