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家辉并不因华裔身份而特殊
郭炘
上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以汉语流利著称,而作为第一任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却不会说汉语。
对此,有评论称,“会讲中国话的美国面孔走了,不懂汉语的中国脸来了。” 2011年 8月1日,骆家辉宣读誓言,正式就职。 对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美国人,舆论普遍关心,骆家辉对华态度是否会因其外表而更友善?早在2009年,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骆家辉访华,曾有媒体记者就问他:“中国血统是否让你们在中美两国交流时获得某种优势?”
“我们来中国,代表的是美国、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美国的政策,不会因为谁参与了协商而发生改变。”骆家辉答。
获得驻华大使提名后,他也一再表白,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会尽心尽力维护和争取美国利益
事实上,自从政以来,骆始终是美国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在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时,骆家辉数次访华,每次都安排议程推销自己治下出产的“华盛顿”苹果或“星巴克”咖啡。此外,微软、波音等美国商业巨头与中国的密切联系,他也被认为是背后不可或缺的推手。
就任商务部长后,骆家辉在敦促中国继续开放市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上调门不低,甚至有些言论颇为刺耳。
在此期间,美国国内出现贸易保护思潮,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制裁案件几乎每周都有。对此,骆家辉曾对中国记者解释称,这与政府无关,因为这些制裁案件都是美国企业提起的。
由于在过往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中国事务的经验,骆家辉被称为名副其实的“知华派”,因而,有分析认为,在对华某些具体利益问题上,就任大使后,骆家辉将更善于讨价还价,更知道如何为美国争得最大利益。
不过,这位“中国通”出任驻华大使亦有不少积极方面。乐观者认为,骆家辉的经验和才华有助于他胜任这一职位,同时,他的华裔背景也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有助于两国在棘手问题上的沟通和坦诚对话。
骆家辉自己也称,对于中美之间存在的挑战和分歧,他将努力确保顺畅的沟通渠道,清晰传达美国政府立场,并与中国最高层政府官员保持接触,同时会更加努力直接接触中国民众,帮助两国民众加深了解。
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称,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其华裔和政客背景既有正面影响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的一面,因此,中美两国及国际社会不应对骆家辉寄予太高的期望。
另有专家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因为一人一事就轻易改变,无论是作为商务部长还是驻华大使,骆家辉代表的都是美国利益,即便他想为中美关系发展做点贡献,也要取决于奥巴马政府的整体对华策略。在这一点上,他和历任驻华大使并没有差别。
(《青年参考》2011年8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骆家辉之所以能够赢得驻华大使一职,获得直接打理这一重要双边关系的机会,有其特殊的个人背景。
B.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描写显示了骆家辉的特征,骆家辉虽然是华裔,但是他不会说汉语,并且他将是代表美国利益。
C.华裔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一定会改变中美关系的发展格局。
D.骆家辉之所以能够担任驻华大使,与他的职业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E. 华裔身份给骆家辉将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中国来说,他会带来更多的实惠。
【小题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的?并从文中找出两个实例来说明。
【小题3】请分别从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的角度,分析“不应对骆家辉寄予太高的期望”的原因。
【小题4】骆家辉并不因华裔身份而特殊,但是他却因华裔身份而备受关注,结合文章和个人理解,请你简要分析中美两国对他有怎样的期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7 02:3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在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上则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例如《过猴山》《宝莲灯》等,都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也借助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影像化重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标识注入至“中国故事”之中,在国际上形成了能见度极高且被公认的“中国学派”。

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与经历的塑造、叙述,并未拘泥于仿造《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的旧有叙事,而是努力使之与现代审美观念无限趋近,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当代意识。在片中,李靖与哪吒之间的刻骨仇恨被置换为崇高的“父爱”.被哪吒“抽筋剥皮”的小龙王敖丙则成为了纯粹而崇高的友情象征,曾经悲壮而残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换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天劫”……由此可见,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之前多数引起市场轰动的经典改编作品,也几乎都依循了这种颠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遥浪子形象的许宣(《白蛇·缘起》)、顽童形象的唐三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追求自由恋爱的“天神”(《大鱼海棠》),等等。

但是,这种在表面上看来过度解构经典的创作倾向,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负面评价,亦多集中于对其颠覆传统文化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与经历的不满。但是反观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

两种意见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断层,究其原因,正是杰·瓦格纳所谓的“近似式改编”所致——影片虽以一种与原著近似的修辞技巧和表达观念进行创作,但实际上却与原著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构成了另一部艺术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视作品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的改编,多集中于莎剧、圣经故事和希腊传说。例如,近期被翻拍的《狮子王》取材于《哈姆雷特》,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的主要情节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纸牌屋》的故事内核源自《麦克白》,《七宗罪》《黑客帝国》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汲取灵感,《诸神之战》《特洛伊》等则源自希腊神话。

可以看出,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塞吉欧·莱昂内曾说:“阿伽门农、埃阿斯、赫克托尔是过去的西部牛仔的原型,西部片中的人物则被导演搬进了神话世界。”也就是说,当经典文本通过改编穿梭至电影银幕之上时,它们之间的外部结构已然失去了相似之处,使之产生关联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最大公约数”。

(摘编自郑炀《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时常会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改编与阐释。
B.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的新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
C.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自成一派,与其故事中注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标识密切相关。
D.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其实是以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对传统资源的再演绎。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作品引出话题,指出相关争论,并分析其原因,逻辑清晰。
B.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例子有着丰富的话题性,有力证明了文中的多个观点。
C.文章论证全面,既有对中国电影经典改编作品的详尽分析,也有对西方同类电影创作特点的概括总结。
D.文章列举了许多中外电影,是为了证明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名著与传说中的哪吒形象简单直白,情节粗暴残酷,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去甚远,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
B.影片应把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不需过多思考影片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甚至不需去触及。
C.《狮子王》《纸牌屋》等西方改编类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采取了“近似式”的改编策略。
D.改编作品之所以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是因为原文本自身并没有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乏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付春的妈为儿子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可以看出付春妈对儿子的爱。付春也灵机一动,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
C.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对亲情的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D.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返城创业成功、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小题2】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②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③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④“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傩等,其中所隐舍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⑤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义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神话中国”无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根据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文章尾段论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B.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有关。
C.玉器能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医学理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医学。但从现存各类史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而且对精神疾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确立于《内经》时期,“五脏藏神”和“七情致病”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强调整体观念,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内经》还确立了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灵枢·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此后,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无不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形与神的影响。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特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表现,而且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患者的感知、行为、幻觉、妄想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文化甚至是形成人心理的决定牲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受相同文化影响的社会成员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其思想能最集中地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特征。儒道释思想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不仅给出了对人内心生活的理论说明,而且给出了提升精神境界的修养方式。
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道、释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儒家通过发挥个人主体性来正面应对心理冲突或困惑,用“命”来化解重大挫折和不利的人生境遇;道家采用退让、弃智守朴来处理遇到的困境;佛教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中有句诗说得好:“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与西方不同,中国人认为心身不对立,受心身一元哲学观的影响,“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成为中医精神医学的核心思想。中医学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心”的概念在中医精神医学中几乎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观和疾病观。中医养生学即强调养心、养性、修身,在临床治疗上也体现了以心治身和身心兼治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中国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提升人的心灵境界。
(摘编自刘雅芳等《简论中国哲学对中医精神医学的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系统的精神医学认识和理论,这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
B.《内经》中的形神一体观和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确立了中国古代早期中医医学的观点。
C.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哲学思想在调节人的心身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D.“心”的概念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存在于中医精神医学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的疾病观。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肯定中医精神医学的存在,接着阐述中国哲学对人的精神和心理的意义,最后论述一元哲学观对精神医学的影响。
B.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论述力度,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C.文章第三段运用冯友兰的观点和白居易的诗句,论证了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哲学对人的心身的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是中医精神医学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主要运用在临床医学上。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提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这一观点突出了“心”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否认心身一元哲学观。
B.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因此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
C.儒道释学说蕴藏着不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因此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往往采用三家思想来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
D.中国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心灵成长,提升心灵境界,从而起到心理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