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胡子”王震(节选)
《三国志》论关羽与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人。”***引之论王震将军:“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
王震将军凡受领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戏呼为“王胡子”。
王震将军,湖南浏阳马跪桥人。小名王余开、王正林,后改名王震。父王贵才、母董其谱,人称“王家老大的堂客”。将军出世,始难产,恰雷雨大作,母惊尖叫,遂出。故人称其为“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作战以勇猛著称。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王震将军奉命夺之。战前动员,将军立棺上,挥拳大声曰:“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是役,部队激战一昼夜,大捷,将军头部负重伤。
罗元发将军告余,王震将军指挥作战,每至关键时刻,必站立一线前沿。1947年5月4日,我军总攻蟠龙镇。时任二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至前沿,见敌有溃逃迹象,急取卡宾枪,跃出战壕,大喊道:“我是王震,跟我来!”部队官兵士气大振,潮涌而上,随将军冲向蟠龙镇。
南泥湾,延安之南大门,纵横一百二十里,土地荒芜且肥沃。1941年,王震将军率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该地,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挥镐,恳荒种地,纺纱织布,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由此始也。据三五九旅军史载,1941年、1942年两年,该旅开荒耕种三十余万亩,年产粮九百余万斤,除全部自给外,每年上交公粮三百多万斤。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花篮的花儿香》歌曲,颂其事,扬其名,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1949年10月,王震将军率部穿祁连,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挺进西北,解放新疆。之初,***于河北平山西柏坡约见王震将军,以红娘喻其进疆角色,曰:“你到新疆去演红娘,既为配角,又为主角。要有很高的艺术哟!”将军谆谆记之,躬身实践。
王震将军率部进疆后,军营中传顺口溜曰:“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之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爹娘。”据云,王震将军闻之谙然神伤,遂命兵团去湖南召一批女兵进疆,以解决“光棍”问题。
王震将军虽为武夫,则喜好文化人,推崇文化人。建国初期,与将军常交往的文化人有华罗庚、杜鹏程、丁玲、胡绳、艾青、周立波、***报到。”真恍如隔世也。王震将军秘书李慎明告余,将军临终前留遗墨曰:“向党致敬!向人民致敬!向解放军致敬!”
壮哉,王“胡子”!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多个小事,展现传主形象。王震将军关心士兵疾苦,率部进疆后,听到军中流传的顺口溜,黯然神伤,努力解决士兵的光棍问题。 |
B.作者文中对王震将军不畏惧艾青“右派”的身份,坚持称艾青为“同志”,并对他表示热烈欢迎的描写,是为了体现他敢作敢为、无惧非议的品质。 |
C.王震将军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这在他作诗安慰陈康白和与陈白尘交谈时,背诵《大风歌》的故事中可以得到证明。 |
D.王震将军作战勇猛,不畏牺牲,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站立于一线前沿,带领士兵上阵冲锋,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
E. 本文条理清楚,文笔简洁凝练,通过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展示了王震将军传奇一生的若干侧面,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这位富有个性的将军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小题2】文中第一段***引用《三国志》的话来评价王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王震将军虽是一介武夫,却喜好文化人,推崇文化人,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小题4】“胡子”王震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