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24分)
被唢呐燃烧
一进入冬月,黑石河两岸成天唢呐声响。
这声音如诉如泣,刺穿黄昏,在人心上撕扯出阵阵苦涩与茫然。唢呐本不是我故乡的乐器,却深受我乡亲们的喜爱。成天劳作在田野间的乡亲,不曾像城里人那样有着许多表达自己悲欢愁闷的方式,他们很多时候沉默如山。这样,当激烈高昂忧伤低沉的唢呐声骤然在空旷辽远的冬日田原上响起时,我乡亲们总是被它燃烧得不能自禁。当唢呐声穿越暮色而来,立刻,田野上肃立聆听的男人女人热泪滚落。
唢呐声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颗星。人间走了一个人。
唢呐声起,那是天上又落了一颗星,人间又走了一个人。
……
这是我故乡的规矩,人走了,得用唢呐送送。很多年以后,当我故乡被城市消灭,当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故乡可回的时候,耳边便骤然响起那一声声凄怆的旋律,随之浮现的,是我勾留在那旋律里的段段时光。
那时侯,十多岁的我竟然爱上了唢呐。我梦想做一个吹唢呐的人,出席每一场乡村葬礼,用自己所理解的音乐为逝者送行,宽恕他们在尘世间做过的一切,将他们的灵魂引入天堂。
这个念头一经从我的脑子里冒出,立刻让我不得安宁。我开始留意那些吹唢呐的人,打听他们中谁吹得最好。每个村庄都有值得骄傲的匠人,像瓦匠、泥水匠、使牛匠,他们走动在乡亲们的目光里,背影亲切,面容安详,代表着乡村被人尊敬的那部分。
而吹唢呐的人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承担了灵魂送行人的角色,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像影子一样飘忽。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出现在谁的嘴边。他们面目模糊。村里死了人,薄暮时分,吹唢呐的人就孑然而来。人未至,声先到,几粒音符风一样飘到门口。起初让我百思不解的是,他们最开始弄出的那段旋律并不表达出丝毫哀伤的情绪,倒更像村口流淌的小小溪流,轻易而舒缓地就进入了人的内心。听到这声音,死去的人脸上渐渐呈现出圣洁的安详,仿佛那声音一直抵达了他的魂灵深处,一下子就抚平了他最后的困扰。而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们立刻像有了主心骨,他们不再纷乱地围绕着死者。他们从惊慌中恢复过来,静静地,用悲伤缅怀死者。
在整个葬礼之中,吹唢呐的人一直不动声色,他手臂枯瘦,却如有神助,将几个音符轻轻组合,就左右了葬礼的全局。死者的所有亲属按辈份一一排好,他们在唢呐声的指挥之下,依照古老的习俗,在葬礼的高潮处嚎啕大哭,在追思的时刻哀哀啜泣,一连几天,他们被唢呐声牵引着,一步一步将死者送到泥土下面。
而整个过程,吹唢呐的人一直像置身事外,尽管他实际上是葬礼的主持人,但他总是神情木然,谁也瞧不见他内心的波涛。
几天过后,唢呐声突然就消失了。乡村恢复了平静,死者被亲人们放进了记忆。而最令我奇怪的是,吹唢呐的人仿佛根本就像不曾来过一样,他像穿过村庄上空的一阵来历不明的风,转眼就撤退得无影无踪。
现在想来,也许就是那声声唢呐唤醒了青春期我对于生与死的朦胧思考,也许还有吹唢呐人的那种安然面对生死的态度激起了我做一名吹唢呐人的愿望。那些游荡的日子,我不止一次悄悄尾随着吹唢呐的人,跟着他们穿过黑石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村庄,见证了许多人的死亡,在唢呐声起伏的节奏中,我明白了死亡其实是一种再生。
那应该是乡村最后的安静时光。那段时光过去以后,汹涌而来的打工潮淹没了乡村,首先出去的是我的同龄人们,然后是更大的人,更老的人。他们像上岸的鱼,茫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中,有的人就在城市里悄然逝去。而城市,已经找不到一个吹唢呐的人,城市的唢呐在电视里吹,那声音与安慰灵魂的事情已经无关。
(节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0年)
【小题1】文章的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唢呐声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颗星。人间走了一个人。唢呐声起,那是天上又落了一颗星,人间又走了一个人。
(2)他们像上岸的鱼,茫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中,有的人就在城市里悄然逝去
【小题3】从全文看,唢呐人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从作者的青春时节刚离开故乡,唢呐声一直在心中萦绕不去,结合全文,请探究唢呐声在文中有哪些内涵?(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南朝粱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传承至今的鱼灯舞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们传承千百年而不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布在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广东梅州的鲤鱼灯舞以及福建莆田的九鲤鱼灯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地的鱼灯舞和宋代的鱼龙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沙头角鱼灯舞的表演形式以众鱼围绕“神鱼”黄鳢角展开,整个舞蹈呈现了群鱼献祭的主题。舞蹈的重点角色“黄鳢角”即为鳌鱼的化身;梅州的鲤鱼灯舞也被称作“五鲤跳龙门”。五鲤由一雄四雌组成,唯一的一条雄鱼,即为青色的鳌鱼。舞蹈由5位年轻的女子表演,鲤鱼灯舞深受汉代乐舞百戏的影响。莆田的九鲤鱼灯舞在表演时,由9条不同的鱼在龙珠灯的引导下出场。据考证,九鲤鱼灯舞和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无论在舞蹈动作,还是在鱼龙组合上,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鱼灯舞蹈的表现内容、源流和传承发展来看,三种鱼灯舞均呈现了较强的独立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们与中原古代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吸收各地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才发展到如今人们在元宵节花灯中所看到的精彩纷呈的鱼龙灯舞。
(摘编自《元宵时节舞鱼灯》,《百科知识》2016.1)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在两千多年前,张衡的《西京赋》里就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当时西汉的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B.由粱元帝《对灯赋》所赞“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可见在南朝时元宵节的花灯表演,龙灯和鱼灯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C.宋人辛弃疾的著名词作《青玉案·元夕》再现了民间庆元宵时舞鱼龙灯的盛况,“一夜鱼龙舞”说明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的重要性。
D.《埤雅·释鱼》、《本草纲目》、《辛氏三秦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鲤鱼的记载,有对其奇特形貌的描写,也有对其飞越江海本领的叙写。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半坡先民之所以视鲤鱼为图腾,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无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自然现象,于是只能将鲤鱼神化。
B.“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各异,有说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也有说它“变异为非鱼非龙的鳌鱼”,这些说法都具有神奇的色彩。
C.鱼龙舞是古代节日文化表演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都反映了“鱼龙合一”及彼此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D.闽粤地区的鱼灯舞虽名称不一、地域不同、表演人数各异,却表现出同属于“鱼龙舞”的文化特征,既有共性,又各具鲜明的个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龙舞的形成离不开原始巫术舞蹈的影响,这种巫术舞蹈是在古人崇鲤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崇鲤观念可追溯至半坡仰韶文化。
B.“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的广为流传,是鱼龙舞在各地域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为今天的人们研究鱼龙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和线索。
C.从我国元宵节鱼灯文化的发展历程看,既有地域间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有彼此的借鉴、融合,这是它们具有较强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D.以研究鱼龙舞的起源和发展为例,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国画大家刘旦宅
刘旦宅八十初度,竞毫不留恋地飘然而逝,着实令人惘然。
他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那年小试锋芒,在家乡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1951年,2O岁的刘旦宅来到上海,不久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绘制了《屈原》《破釜沉舟》《杜甫》《李时珍》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旦宅又幸运地成为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随着这位曾经画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历代诗人画传》《九歌》等诸多精品的人物画大师的远行,落寞的上海画坛又平添几分无力感。
王元化先生曾引《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作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赞誉刘旦宅艺术高妙。事实上,刘旦宅的确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也颇爱惜羽毛,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以至常给人“傲气”之感。可刘旦宅也毫不讳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甚至还主动开口向程十发先生索画,扮演起“粉丝”的角色。他与这三位大师都曾举办过联合画展,还曾多次随陆俨少先生外出写生。
9O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一提到刘旦宅,贺友直泪湿眼眶:“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1963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邀请到北京。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从事艺术务必入迷。刘旦宅就是最好的榜样。”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旦宅。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或许由于当年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刘旦宅虽为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根本,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锒铛入狱多年。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道:“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不成话了。”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不讳言地感慨:“我刘旦宅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刘旦宅坦言:“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一个百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格为人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A.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书法是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钦佩的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小题2】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小题3】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小题4】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对此是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小题1】“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小题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怎样的情感?刻画了他
怎样的形象?
【小题3】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4】作者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有哪些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⑦在喀什、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小题1】为什么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4分)
   
【小题2】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分别限10-20个字。(4分)
答:
【小题3】“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3分)
【小题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的第⑥段,分条表述。(共不超过15个字)(6分)
 
 
 
 
 
 
 
 
 
 
 
 
 
 
 
 
【小题5】【小题6】文章在第⑦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 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
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
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
材料三:
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 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
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

材料四:
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
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猫无人超市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应用了不少“黑科技”,可以“刷脸进店”,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B.天猫无人超市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将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C.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标志着无人零售未来五年里,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红利期。
D.在众多巨头接连进入无人零售领域的背景下,台湾711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在台北总部亮相,标志着711参战无人零售领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天猫无人超市亮相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表明无人超市前景喜人,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
B.因为711在便利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无人零售”“新零售”模式给予它的挑战。
C.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原来的零售商能够接受变化、畅享未来,就一定能够占领无人超市的市场。
D.Amazon Go第一次将无人便利店推向了“风口”,2017年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了融资,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惊人。
E. 我国无人零售商店2020年的交易额,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可达2.45亿人。
【小题3】“无人零售商店”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