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绑 架
蒋英姿
夜晚,的士东绕西转了个把小时,我渐渐感觉有些不对劲儿,车上除了司机,后座上还有一个男人。在我上车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趴着的,我没有看见。
很显然,我被劫持了。
我故作平静地问:“你们要干什么?”坐在后座的男人说你应该明白。我说我没带钱。开车的男人转过脸来恶狠狠地看着我说:“那就要你的命!”我打了个寒战,立即感觉脖子上凉飕飕的。后座的男人用一把匕首卡住了我的脖子。我浑身发起抖来,再也装不出坚强的样子了。我将钱包拿出来交给他们,里面只有五十块钱。
见他们不动声色,我更害怕了。我说你们如果嫌少我就给我老公打电话,让他给你们送钱来。开车的男人冷笑道:“是想打电话给老公报警吧?”我慌忙说:“不会的,我老公不会报警的。他若知道我在你们手里,一定会送钱来的。”
后座的男人说:“如果报了警,你就别想活了!”他命令我拿出手机拨打老公的电话。拨通后我才“喂”了一声,他就不让我说了,抢过电话说:“你老婆在我们手里,赶紧拿五万块钱来换人,不然,就等着给她收尸。”电话挂断之后很久不见老公打来,后座的男人又拨了过去,刚说几句话就气得把手机摔了。我看着他,小心翼翼地问:“他不愿意拿钱来换我吗?”男人恶狠狠地说:“准备去见阎王吧你!不能怪我们心狠手辣,只能怪你老公!”
“不可能,不可能,他不会不管我的。请你再拨一下号码好吗?让我跟他说。”我哀求。男人把手机捡起来,重拨过去,电话通了,我抢过电话就泪如雨下。我说:“晨雨,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电话那头却说:“你是谁啊?开什么玩笑?”我喊着说:“我是英姿!”他冷酷地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这时我听到他旁边有个甜甜的女声:“谁来的电话?”他说:“一个疯子。”我气急败坏地问:“你和谁在一起?不是说加班吗?不是说你们办公室里都是男的吗?你这个混蛋!”可是他已经挂了机。
我疯狂地重拨那个号码,回答我的是“你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如五雷轰顶,我号啕大哭起来。绑匪也有些急了,威胁我说:“赶快打电话给你父母。”我说我父母不在这个城市,他们在乡下,家里没有电话。
他们相互看一眼,又问:“有没有亲戚?”我摇头。
“我们会杀死你,碎尸万段。”他们吓唬我。
“你们杀死我吧!杀吧!”我大叫起来,“我不想活了!”
我开始哭述自己的婚姻。我和老公是怎么相爱,我们怎么不容易走到一起。原以为奔着爱情而来,却不知等待我的是这样的结局。我的父母一直为我提心吊胆,生怕我受委屈。如果让他们知道我被那个我追随的男人抛弃而死,他们也会活不下去的。我一直被蒙在鼓里,我以为他爱我也和我爱他一样深,却不知道他早就有了别的女人,我还指望他来救我,真是天真啊。我明白了他为什么给我投那么高的意外伤亡险,原来他早就有预谋。想到这儿我马上止住了哭,惶恐地盯着开车的男人问:“你们是不是受他指使的?目的就是要杀掉我?他给了你们多少钱?”
“我们不是他指使的。我们根本就不认识他。”男人分辩,“如果是他指使的,我们还要你打电话给他干吗?”“你们打电话给他是想向他证明你们已经下手了,事后好跟他要钱。一定是这样的。你们是一伙的,混蛋!”我双手在窗玻璃上使劲敲打起来,“我死了以后变成鬼都不会放过你们的!”
我被推下了车,两个绑匪开着车子扬长而去。我追着车子喊:“你们有种就杀了我啊,别跑啊!”我一边喊一边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老公赶到派出所时,我正在接受案情登记。
“为什么在遭到绑架的第一时间,要拨电话给陌生人,而不是给你丈夫?”记录员问我。
我看了丈夫一眼,他脸上全是惊恐,我说:“我不想让他着急。”
“那如果人家撕票呢?”记录员问。
“绑匪在没有得到钱的时候一般不会撕票的,他们也不会随便去犯下一桩命案。”我说。
“你很勇敢,但是你这种做法我们还是不提倡,太冒险了!对了,能不能问一下你的职业?”记录员问。
“演员。”丈夫紧紧搂着我,代我作了回答。这是第一次,他说起我的职业时语气里充满自豪。
(摘自2010年3月1日《齐鲁晚报》)
【小题1】请分析小说中的“我”这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说插入“我”哭述自己的婚姻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以“报案登记”一部分作为结尾显得多余,可以删除。你认
为呢?如果删除,会怎么样?请联系全文,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思
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情节过程巧设伏笔,层层推进;小说结尾突转,深化主题,突显了“我”作为演员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B.陌生男人接到电话后反应冷淡,是因为身边有另一个女人,说话不方便,故意如此。
C.主人公“我”号啕大哭、骗劫匪说自己在城里没有亲戚、哭泣自己的婚姻等一系列表演都与其职业特点吻合。
D.主人公“我”之所以能够脱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了一种社会现象——婚姻的不忠与不义,小说对这种现象进行大力批判。
E.小说通过写“我”如何冷静机智、利用自身的职业特长从劫匪手中平安脱险的故事,也侧面告诉世人该如何与恶势力作斗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依赖、解决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地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较为少见。另外,燃料电池主要的原料为氢气,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氢气的制造成本较为昂贵,使得其在市场化下的竞争力较弱。
(摘编自《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23)
材料二:

材料三:
刷脸坐车、无人驾驶……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多地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更“智能”,新能源汽车将与人工智能、5G通信紧密结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合众新能源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将成为如手机一样的智能移动终端。“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而不再仅仅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汽车主要依赖发动机的性能,而电控、电机和电池“三电技术”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国产自主品牌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通过技术创新制胜电动车领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摘编自《未来智能汽车什么样》,新华社,2018.2.13)
材料四:
虽然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在5个国家中排名第四。但从分项指标看,只有新能源汽车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项指标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8)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想要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就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
B.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无论哪种类型,都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
C.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智能化,无人驾驶和刷脸坐车等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转变为现实。
D.智能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就能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越。
B.材料二的图表显示,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差距很小,这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C.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不再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而是可供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
D.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分项指标的排名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小题3】根据材料,请你就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表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党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速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写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额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国家及全球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
134443
163148
191205
211826
16.4
美国
429143
453544
456977
--
2.1
日本
199795
199066
170910
164925
-6.2
德国
104956
101993
109515
109941
0.16
法国
62594
59809
62616
63826
0.1
韩国
45016
49225
54163
60528
10.4
英国
43868
42607
43528
50832
0.5
全球
1325026
1368363
1395802
--
5.2
 
(摘自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摘编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逵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水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摘编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那就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B.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速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C.中国制造的各行业和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D.我们通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就能发展先进制造业。
E.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释放人才的聪明才智,建立职业培训学习制度和创新人才激烈机制。
【小题3】从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国应采取哪些举措?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8分)
泥沙俱下的生活 毕淑敏 
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弱,生命是多么孤单这副铁枷。你有1000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
愁云惨淡畏畏缩缩地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地也是活。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就像得过了剧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一生;还有的人,干脆终身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展才能的领域。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则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着,但世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爱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能迷惑人。一门心思凭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有时你爱的恰好是你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得痴迷,九死不悔。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多半产生于这种“爱好不当”的旋涡之中。因此在大的怀疑和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摒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快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们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在此时干完。
【小题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说“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 (6分)
【小题2】在作者看来,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才能? (6分)
【小题3】作者度过人生低潮期的做法是睡觉、聊天、读书、做家务等,你认同这种做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文 化 传 统
庞 朴
①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②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③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④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说,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节选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简要概括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
【小题2】结合文章第②段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的惰性的?
【小题3】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②—④段的论述层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深。
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小题1】纵观全文,周庄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第2段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说“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请根据文意,分析作者为什么把“船儿”比作“鞋子”?(5分)
【小题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仍是明代的晨阳吧”,“仍是”指周庄仍保留了古建筑群的原貌,“明代的晨阳”暗示周庄主要是明清建筑风格。
B.文章第二段中两次说到“我来晚了”,既表明了“我”与周庄相遇太迟的遗憾,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
C.“周庄睡在水上”一是点明时间是夜晚,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二是暗指周庄是水乡,又与文章第四段中“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相照应。
D.“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说明周庄连一株移植的花都很刺目,何况“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对周庄“操守能持久吗”的疑虑。
E.“慢慢地沉入进去”是说在安静的夜晚,面对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我”想到周庄的人文历史、超越时间的阻隔,融入到历史的氛围。
F.文章对周庄没有实景描绘,然而它浓郁气氛的营造,极具韵味的渲染,让人更从心灵深处体味到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