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剧本节选,完成小题。(10分)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士比亚
【罗 密 欧】①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
【罗 密 欧】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 里 斯】……(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 密 欧】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
【帕 里 斯】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 密 欧】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帕 里 斯】(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 密 欧】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③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恶运的束缚。④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小题1】下面对选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画线句①所表现出来的语气是命令中夹有恐吓。
B.从画线句②中可推测出罗密欧本来的性格应该是暴烈的。
C.画线句③表现了罗密欧的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
D.画线句④运用排比的修辞,表达了罗密欧即对生活的眷恋,又有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小题2】“这是一个灯塔”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为什么这么说?(3分)
【小题3】说说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矛盾看法?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了什么? (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这已经算得上一个老话题了。我们之所以还来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它还远远没有说完,依然有话可说。但是在正面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比如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本来不是直接的古代文论话题,但它隐含着对古代文论的一种很大的期望,所以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来说也就具有影响作用。“失语症”的提出,无疑是基于对大量西方学术话语充斥学界这一现状的不满。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事,它可以涵盖当代中国整个学术界。“失语症”的提出者们之所以认为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可以不患这种病症的。他们这种自信的依据,自然是我们身后存储的那无比丰富的话语资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经过选择和变换)应该成为当今我们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要话语形式。有的论者看到这种想法不大容易操作,因此认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然而我以为“失语症”这个提法本身即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征着20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一种“基本焦虑”。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述:一个在智商与勤奋方面都足以傲视邻里的家族穷数代之力积累了大量钱币,本想凭此发家致富、光耀门楣,却不料一夜之间改朝换代,旧币贬值,新币坚挺,其痛心疾首是可以想见的。这个家族中当然也会有人适应潮流,去积极获取新币,但当他偶然看到那盈满箱箧的旧币时,心中的苦涩毕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旧币会忽然重新获得价值。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国粹派的“中西会通”;从新儒家的“中西互为体用”,到当下学人的“现代转换”,均可视为这种“基本焦虑”的话语显现。现代学人的这种苦苦寻求也许无补于事,也许幼稚浅薄,而且有的甚至可能近于荒谬,但他们上演的都是悲剧而非喜剧。这种悲剧不是他们个人的而是历史的,是人类不同文化类型演变、碰撞的产物。
就对古代文论的态度而言,“失语症”的提法的意义不在于引导我们放弃西方学术话语而转向古代、用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学理论,而在于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从而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节选自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说的“失语症”指的是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的充斥大量西方学术话语、缺乏本民族学术话语的现象。
B.“失语症”的提出者们认为,我们的传统中存在着丰富的话语资源,因此不应该出现充斥着西方学术话语的情形。
C.如果“失语症”提出者们放弃那些被认为难以操作的想法,那么“失语症”问题将不再被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D.作者认为“失语症”的提出者们存在着一种“基本焦虑”,这种“基本焦虑”是一种历史性悲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虽然提出了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的问题,但全文主体部分则是探讨如何看待学界提出的“失语症”的问题。
B.第二段对“失语症”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重点是用比喻论证的方式说明了作者认为“失语症”实质上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焦虑”。
C.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探讨“失语症”问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者进行反思并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D.据选文的第一段可知,“失语症”问题并不是作者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只是“失语症”问题对古代文论研究有影响,所以作者先行对其进行讨论。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不少学人因民族传统学术遭受冷遇,产生了苦涩的“基本焦虑”之情。
B.“失语症”提出者们的“基本焦虑”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西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碰撞。
C.“中体西用”“中西会通”“中西互为体用”“现代转换”等等实际上都是“基本焦虑”的表现。
D.作者认为,带着“基本焦虑”之情的现代学人的某些行为虽无实际价值,但应得到支持与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小题2】(小题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打压,禁止美国企业向其销售芯片元器件,据称期限为7年。美国元器件的断粮,对中兴来说固然危急,其他企业也开始未雨绸缪,4月19日有消息称Facebook正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以减少对芯片供应商高通等的依赖。也许对脸书来说,中兴的危机就是预防针,而国内各大媒体以及投资者一时间则认为国内芯片行情的机会要来了。
据了解,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透露,将禁止美企向中兴销售元器件,时间为7年。对于元器件的断供,中兴并未回应对公司有多大影响,但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的库存只能支撑公司2个月的生产。
据了解,国内芯片的生产确实不尽人意。目前国内芯片的资产率仅有7%。显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40%。如此看来,国产芯片发展空间非常之大。
如今看来,不仅国内市场,美国国内的企业也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王道,技术受制是关乎企业生存的最大隐患。脸书已经开始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一方面降低对英特尔、高通等公司的供应依赖,另一方面希望能自给自足,苹果也与谷歌合作研发自己的AI芯片。
——齐鲁财富网2018-04-19 16:59
材料二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最近有些忧虑,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在他看来,高校的芯片产业人才储备堪忧。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计算机应用的东西,而不是基础的东西。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中国芯片人才缺口高达40万。
围绕芯片人才差距的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也提到,“头重脚轻”的大学教育,偏向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与此同时,试错成本、原创发明难度更高的芯片领域,论文难发,然而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恰恰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加上芯片研发专业人薪资水平,远不及BAT等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导致人才出现巨大缺口。
——搜狐网2018-04-24
材料三
据人民日报报道,专家称,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由于中兴通讯违反和解协议并作出虚假陈述,将禁止美国企业与公司进行交易长达7年。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对中兴实施的禁令,或将导致公司进入休克状态。
据《人民日报》报道,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中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钻研对光电子芯片和模组的关键技术:“当前我国已掌握中低端光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具备生产能力,但产能不足。在高端光电子器件研发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的原型器件通过系统功能验证,某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祝宁华说,在光传输和交换设备中,光器件要占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比重,当前中国无论在技术积累还是资金投入,以及高端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资讯网路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5年内得到缓解。”
据知,中国于2008年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极大型积体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官方称经十年发展,相关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成功研发并实现量产55、40 、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于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并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搜狐科技2018-04-24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都对国内芯片的生产进行了反思。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兴事件给国内芯片行情带来的机会,材料二从人才角度谈我国芯片生产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兴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后果,都是为了说明掌握核心技术对于我国芯片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D.材料三指出,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缓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则材料不尽相同,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的影响,第一则材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报道全球相关企业对此次事件的应对措施。
C.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三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人民日报》就突出国家对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的前瞻布局。
D.三则材料都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如材料一段引用了权威发布,材料二、三引用了专家的谈话。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企业和专家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小题3】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我国芯片生产所面临的现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废墟(节选)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
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小题1】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前夜的残梦”,具体的含义是什么?。(3 分)
【小题2】为什么说“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是“人类的大明智”?(3分)
【小题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废墟呢?(3分)
【小题4】对待圆明园废墟,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